天天看点

新闻眼丨享年98岁,一起缅怀物理学巨匠李政道教授

据央视新闻消息,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去世,享年98岁。

新闻眼丨享年98岁,一起缅怀物理学巨匠李政道教授

李政道教授不仅在物理学的多个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还在教育、科研管理和国际学术合作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起缅怀这位物理学巨匠的一生,回顾他的卓越成就与伟大遗产。

新闻眼丨享年98岁,一起缅怀物理学巨匠李政道教授

李政道教授的生平与成就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中国上海,原籍江苏苏州,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林琴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44-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费米讲座教授,1984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

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1954年,李政道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李政道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李政道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94年,李政道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李政道教授在1956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理论彻底颠覆了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因这一开创性的工作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一成就不仅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华人科学家在国际上的地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闻眼丨享年98岁,一起缅怀物理学巨匠李政道教授

李政道(右)杨振宁(左)

对物理学界的贡献

除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李政道教授在粒子物理学领域还有诸多重要贡献。他提出的李–杨理论为后来的粒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此外,李政道在高能物理学、量子场论和统计力学等领域也做出了显著成就。他与合作者共同发展的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

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

自1972年起,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改革开放以后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进步,为中国科学教育战略布局、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1979年至1989年,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选拔推荐915人赴美深造,造就了一批领军学者和社会栋梁,创设了大陆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1985年,倡导建立博士后制度和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持续打造大陆科技创新生力军数十万人。1998年,发起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择优培育大陆基础科学后备军数千人,成为大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李政道教授的遗产和影响

李政道教授离世后,他的科学遗产将继续影响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他所创建的学术机构和基金会,将继续支持全球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他的著作和学术论文,将继续启迪后来的科学家们。他的卓越成就不仅限于科学本身,更在于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学者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精神。

综合央视新闻、鲁中晨报、长安街知事、百度百科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