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入蜀来,留下了精妙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风也萧萧,雨又飘飘,这一切都为蜀道上的驿站所见证,所铭记。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很奇妙的现象——“自古诗人皆入蜀”。清代蜀中三杰之一的李调元在其诗《送朱子颖孝纯之蜀作宰》中叙述:“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晚清第一词人赵熙也言:“从古诗人多入蜀,花潭杜老望君时。”
▲太妃出游图
图片来源:《蜀道·天回》
01蜀道诗心曾淹留
自秦开蜀道之后,蜀地便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圈子,并且成为圈子里人人向往的游览地。文人墨客纷纷到此,光唐代就有180多位诗人入蜀,他们跨过崇山峻岭,越过剑门天险,行观云雨风雷,宿于驿站客馆,在蜀道100多个驿站和无数的客馆镇店之中,不知诞生了多少千古绝唱。
在这些入蜀的诗人之中,沿着陆路金牛古道而来的占大多数,一方面因为这条路自古以来便是入蜀的官道,另一方面,蜀中奇崛的山水风景,在这条道上也能一览无余。无论是赴任到蜀还是游乐来蜀,金牛古道都是必经之路。
▲金牛道拦马墙
图片来源:方志四川
当他们走完崎岖的蜀道,经过蜀道上最后一站——天回驿,随即向成都而去时,或许每一位诗人的心中都饱含着轻松与期待,即便是在左迁或逃亡的过程中,在长时间的奔波之下,赶路的疲惫也会一扫而空。
在此,我们也只能以有限的笔墨,择取部分沿着金牛道来去的诗人,略见他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02从蜀道而来的诗人们
在唐朝之前,由于连年战乱,导致蜀道闭塞,南北割据而治。文人们即便想要出入蜀地,也有诸多不便。唐朝时,这种割据被打破,蜀中再次繁荣起来。“三蜀称殷,一都之会。重寄为邦,朝难其选。”(李隆基·《授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经济上复苏之后,初唐四杰的入蜀也打破了蜀地文学冷清的局面。
▲初唐四杰
图片来源:成都市情网
“王杨卢骆”四才子中,卢照邻是最先沿着金牛道入蜀的,他出任益州新都尉一职时,在盘曲的蜀道上,写下了《早度分水岭》:
《早度分水岭》
【唐】卢照邻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
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
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卢照邻入蜀是惆怅的,他是被贬谪而来。蜀道在他的笔下尤为艰难,层冰堆积,乱石嶙峋,其实是他内心的落寞。
王勃在卢照邻之后入蜀。他因一篇半开玩笑的《檄英王鸡》触怒了高宗,被逐出了政客的门墙。无路可去的他听闻成都府山水宜人,就想去看看。于是从褒斜道转至金牛道,从大散关到天回驿,在蜀道之上留下了30首纪行诗。如《始平晚息》:“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诗显得颇为清新,虽然有点感慨和孤独,但并无迟疑,他享受这趟蜀中之旅。
在之后数年,骆宾王和杨炯也陆续入蜀。四杰在蜀中会面,经常在一起交流唱和,诞生了不少佳作。蜀中文学沉寂的局面也因四杰的活跃而被搅动起波澜。
自初唐四杰后入蜀的文人逐渐增多,最为重要的当然是避安史之乱而来的杜甫。“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木皮岭》),杜甫南下的路线在其诗歌之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从略阳取道陈仓道,转陈平道,再转金牛道,到达成都。在这个过程中,他留下了12首纪行诗。
▲杜甫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从木皮岭的“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到飞仙阁的“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当翻过了鹿头山,见到了蜀中平原之时,他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蜀道见证了他的艰辛之路,他的诗歌也成为蜀道最精彩的文化表达。
在入蜀之后,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诗歌艺术已臻化境。他一生创作多达千余首,最为成熟的作品,如《蜀相》《登高》《春夜喜雨》《旅夜抒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都是在蜀中写就的。
▲成都杜甫草堂中的杜甫像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杜甫之后,无数文人追寻诗圣的脚步而来,宋代尤为明显,只要入蜀,诗人们大多数都会提及诗圣的名头,如“莫学当初杜工部,因循不赋海棠诗”(《送冯学士入蜀》)、“入蜀词人多妙句,向来严杜一编同”(《帅漕复次韵再和》)等等。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也来到蜀地。经金牛道而下的时候,高适写下了《赴彭州山行之作》。高适入蜀的时间其实早于杜甫半年,二人是至交好友,浣花溪草堂便是高适通过严武为杜甫安排的住处。杜甫与高适在蜀中多有唱和,二人的友谊也成为佳话。
岑参则是在杜甫、高适之后几年方才入川,同样是经过骆谷道、金牛道抵达成都,再南下前往嘉州任刺史一职。在蜀道之上,他留有诸多描写山川雄奇的诗句。在五盘岭他见识到蜀道的陡峭,“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早上五盘岭》)。在剑门关,他也见识到太白笔下蜀道难真正的境况,用他的话说是“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剑门关
图片来源:四川文旅厅
大中五年(857年),夹在牛李党争之中的李商隐得到了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赏识,于是选择赴蜀,一路上写下了如《利州江潭作》《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等知名诗作。在途中听闻发妻离世,心中痛苦不堪,在巴山之上写下著名的《巴山夜雨》,流传千古,随后流转阆中,沿金牛道抵达成都。蜀道记录了他的悲欢离合,或许在他写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之时,普天之下能懂他的便只有崎岖蜀道之上的风雨。
唐代之后入蜀的诗人极多,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陆游,他经过剑门关时,小雨淅沥,他自问一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这一句自问便是他和蜀道最真挚的缘分。
▲细雨骑驴入剑门
图片来源:《蜀道·天回》
陆游在蜀地创作诗歌1000多首,其中不乏诸多名句。如“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梅花绝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当他离开蜀道之后,还曾记起曾经成都附近天回驿的模样,想起那个花蕊夫人笔下“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的城北驿站的景象,心中有感,在其《偶思蜀道有赋》诗中化作“天回驿畔江如染,凤集城边柳似搓”之句。
▲崇州陆游祠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唐宋时期入蜀的文人还有许多,自无法一一详述。我们的目光还需转到另一个方向。
一直以来,除了“自古诗人皆入蜀”之外,其实还有一句话,叫“文宗自古出西蜀”,与入蜀相反,从蜀中沿着古道走出去的文人,也是蜀道所见证的历史永恒。
03从蜀道走向中国的名人
唐朝之前亦有如扬雄、司马相如等经纬之才自蜀道而出,成名天下。到唐朝,有几位出蜀的文学家更是继承前辈的辉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几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蜀中江油是李白的故乡,他曾游历于四川的名山大川,访青城,登峨眉,青年时期,太白早已踏遍了蜀道。他也了解蜀道,即便离开了许多年,他也仍记得那蜀中山水的状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这成为两千年里人们对蜀道最直观的印象。在去国远游之后,仍能凭着记忆写出名传千古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李白画像 戴敦邦 绘
图片来源: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苏轼是另一位从金牛道走出去的人物。他一生中多次往返于蜀地,陆路水路都曾走过。嘉祐元年(1056年),阳春三月,三苏父子出蜀赴京,这一去便名满京华。三苏出蜀之路是壮志凌云之路,他们所到之处便留下诗文。其后当他再次踏上蜀道时,当年的壮志依稀可感。
▲四川省眉山市 三苏祠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文人的出蜀和入蜀,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学地理现象。唐朝时期,成都经济经历一次大发展,无数诗人沿着蜀道而来,也创造了一次次蜀中文化的大繁荣。他们在驿站之中留下吟唱的痕迹,在崎岖的山道之上留下千古的神思。走在金牛道上,眼前是文人们艰辛的跋涉,而身后则是他们半生的安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