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一部暑期档的爆款电影《抓娃娃》,让有的朋友做起了隐形富二代美梦,也让有的朋友想到自己的父母——

虽然不是大富豪,但是那没苦硬吃、没罪硬受的日常却和剧情如出一辙。

放着洗衣机不用,非要用手洗,坚定地认为手洗更干净;

为了节省电费,夏天热到浑身冒火也忍着不开空调,最后中暑了送去医院花2000多;

打开冰箱,永远先吃快坏了的蔬菜,到最后就是全家人一直不新鲜的食材,搞不好还会来个集体食物中毒;

好不容易不想吃苦了,决定出去旅游享受生活。下午4点的飞机早上7点就出发了,家长们还有一套她自己的逆天理论:是你等车,不是车等你。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图片来源:@王小强

明明好的生活条件就摆在眼前,非要去过那些苦日子。以为只要吃够了苦,就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纯享幸福的甜。

老一辈“自讨苦吃”的日子,搞得孩子们也是有苦难言,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难以调和。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但是,风水轮流转,时间会改变一切。

于是,当如今的年轻人终于“扬眉吐气”、开始当家作主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福硬享。

卷不动的年轻人,正在没福硬享

没福硬享,堪称“重新养育自己”的平替版。

重新养育自己的人,那是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之后对自己大刀阔斧地宠爱。

没福硬享,是没什么经济实力也想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苟且偷生”。

找到这种“偷感”,那你就抓准了没福硬享的精髓。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图片来源:@徐洁儿

没福硬享的首要任务,就是伺候好自己的独生嘴。

以前总用恩格尔系数过高形容一个家庭的贫穷,大部分的收入都用去维持温饱。

而现在的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这个名次——他们的恩格尔系数过高,是因为吃得太好了。

爸妈口中仅能维持生命体征的方便面,到了咱年轻人的手里,要加鸡蛋、鱼丸、所有爱吃的食材…到最后愣是做出来一锅麻辣烫。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简单用前一天的剩米饭做一个蛋炒饭,虾仁加得比米饭还多,把剩饭吃出了米其林三星的感觉。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本想卤点牛肉当减肥餐吃,结果抱着绝不亏待自己的信念,又在卤汁里加了牛肚、鸡爪、鸡蛋…堪称一个热量超级加倍。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煮粉丝要加虾滑、一碗牛肉面要配2斤牛肉、一道西红柿炒鸡蛋要放8个鸡蛋…再廉价的食材,到了没福硬享的年轻人手中,都变成了不属于它们的价位。

一个月3000块的工资,硬是吃出了四五千的阵仗。连亲姐姐都说自己“穿得像个乞丐,吃得像个皇帝。”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说他们没钱吧,他们一顿加餐都能吃得那么豪横;说他们有钱吧,顿顿还是离不开粉条面条大米饭。

不过,也正是这样与生活费讨价还价的纠缠中,他们找到了宠爱自己的方式——每次只快乐一点点。

那一点点的快乐,还藏在对生活细微的仪式感里。

今天吃蛋糕,是因为自己过生日;明天吃蛋糕,是因为要给自己过100岁生日。

在“未雨绸缪”这件事上,年轻人首次和长辈们达成了共识。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图片来源:@徐洁儿

只要是想吃蛋糕了,别说是自己,就连自家的电磁炉都能与有荣焉来个生日party。可惜电磁炉吃不了东西,只能替它吃了。

什么?你问床单才来21天怎么办?马上就快满月了呀!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图片来源:@孟大宝

曾经有一张图火遍全网,说的就是为什么父辈能存到钱而我们不能。

父辈:什么矿泉水20一瓶?忍着回家再喝吧。

我们:什么矿泉水20一瓶?那我买一瓶尝尝。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省下这仨瓜俩枣的也变不了富豪,花这一星半点的也不会破产,于是抠抠搜搜地花掉了许多钱,倒也攒下了很多快乐。

上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练习延迟满足,而现在的年轻人讲究即刻幸福。

每当他们在犹豫徘徊舍不得为自己掏钱的时候,心里又会有一个声音响起来:你不爱自己了吗?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为了爱自己,他们不顾今天去挪用明天的幸福,毕竟谁会预料到明天会发生。

把明天的烦恼交给明天,何尝不是一种精神洒脱的表现。

沉迷苦难教育的爸妈,三句话让我窒息

在学会没福硬享之前,年轻人已经跟着爸妈过了很久没苦硬吃的日子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大家的视线里出现了李湘这种无条件迁就、欣赏、鼓励女儿的母亲时,全网会在同一时刻隔空大喊:我那素未谋面的妈。

这种呼唤并不只是想要成为一个富二代。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精神富养法,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不全然需要有家底作衬。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有些父母是“曾经淋过雨现在替孩子撑伞”,有些父母则主打一个“我受过的苦你也要经历”。

之前有一位母亲带孩子出去旅游,却专门给女儿买了无座票,让女儿只能蹲在过道中间被挤来挤去。

这位自认为良苦用心的母亲,拍下了女儿吃苦的画面发到了网上,配文说:“无座慢车,给我好几个白眼,下次继续。”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有网友感到不解,又不是什么急事出门,为什么要买无座车票呢?

这位妈妈回答:“我吃过的苦,她也得感受一下。”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或许是这耳熟的话术,让网友产生了应激反应,纷纷谴责她就是那个女儿的苦难创造者。

明明可以选择更舒服的出行方式,却要用这无意义的苦来消耗女儿暑假的快乐。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这世界上有许多快乐得来都并不昂贵,但是偏有人愿意沉迷那些廉价的痛苦。

有人想点杯奶茶问爸爸喝什么,他当时回复说“都可以,最便宜的就行了”,到家却开始数落自己,说家里很穷。

有人找了份舒舒服服的酒店前台暑假工工作,爸爸却非要逼她去电子厂,说只有吃了苦读书才会努力。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有网友更是晒出一张聊天截图,短短三句话,如同烙印一般留在了自己和父母之间,足够让人窒息一辈子。

“学生时代到处玩,以后工作了再去不行?”

“爸妈生你下来容易吗?”

“你算是很幸福的了。”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这些无意义的苦,父母不仅自己吃,也要逼着孩子吃。

但万幸的是,读过了书、走过了更远的路、看过了海纳百川的互联网之后,让年轻人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苦不是必吃不可的,先苦不一定换来后甜,先甜那才是真甜。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年轻人摆脱内耗的第一课,是在父母那里学到的。

亦如《繁花》里汪小姐的那句警世名言:经常庆功,就能成功。

没福硬享的精髓则是:就算不成功,也要经常庆功。

当他们不再被那些苦难叙事pua、相信自己值得被更好的对待、只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他们才真正学会了如何对自己好。

苦了就停下、累了就休息,停止比惨,才会过得更好。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

早在许多鸡汤学专家宣扬着“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的时候,咱们的反吃苦达人·当代年轻人的互联网嘴替·人间清醒余华老师对于苦难的看法是——

苦难里可能是有幸福的,但是能避开还是避开吧。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苦难大可不必,无意义的自虐并不可取。

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叙事存在着巨大的幸存者偏差,有太多太多的人,吃了苦以后依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许多迹象表明,咱们的余华老师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是个没福硬享的人。

高考落榜以后,他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了一名牙医,但是每天八小时的坐班让他苦不堪言。

当时他看到在文化馆工作的人总是在大街上晃荡,就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工作,得到的答案是“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当他终于费尽心思地调去了文化馆,第一天上班就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却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的,那时候余华就觉得,这个单位他是来对了。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医学界失去了一个厌恶工作的菜鸟牙医,文学界却多了一个有理想有温度的作家。

余华笔下书写了许多历经苦难的主人公,但他本人的职业生涯却是充满了“功利性”,这一点震撼了许多人。

不想上班、想睡懒觉、写了小说稿费还全归自己,抱着这样没福硬享的心态,才有了今天的文学巨匠。

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这样理解?当你顺应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哪怕别人看起来是暂时的偷懒耍滑,也可能激发出更适应自己的潜能。

有的时候,没福硬享也是一种未雨绸缪。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老实说,吐槽老一辈没苦硬吃,多少有点傲慢。

早在我们出生之前,他们就已经经历了太多艰苦的日子。物资匮乏、教育资源短缺、更别谈那花几块钱就能满足自己口腹之欲,连吃饱肚子都是问题。

他们因此学会了凡事不走捷径,要一步一个脚印,但新的时代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你需要避开一些障碍才有可能准确地抵达自己想去的彼岸。

但是,能吃苦和没苦硬吃,根本是两码事。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父亲曾经让他独自推车去卖甘蔗,赚来的500块都归他所有。他认为这样的“苦难教育”是有用的,让他明白了劳动的意义。

而刻意制造出一些不必要的困境,比如《抓娃娃》里以为自己家境贫寒被逼去捡废品的小男孩。

当他因为被同学看不起、遭遇到校园霸凌、任人践踏的时候,这些苦难对于他的意义又何在呢?

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她宁可花光下辈子的钱,也要没福硬享

没苦硬吃和没福硬享,本质上只是观念的差别,是代际之间的认知不同。

与其被困在两代人之间的隔阂里寸步难行,不如花点心思让他们相信:苦日子已经过去,你再也回不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