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放不下手机沉迷游戏时,父母不要硬碰硬,不妨先学会示弱

近期,遇到妈妈们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孩子放下手机,不再沉迷游戏。

我想了想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暂时没有办法让孩子放下手机和游戏。眼下能做的就是父母先放下改变孩子的想法,去学会接纳和示弱,学会后退一步。

听到要后退一步和接纳,妈妈的情绪会觉得崩溃:那不就是要任孩子摆烂下去,随便玩。后退一步,不就是自我安慰,不管他嘛。

也对也不对。父母后退一步,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暂时后退一下先来调整父母的情绪,先来维系亲子关系。

一时管不了,并不是任孩子摆烂下去而置之不理,而是眼下解决不了的,先缓一缓,试着去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感受,孩子的诉求与内心的矛盾与纠结。

也可以说,孩子玩游戏这个负面行为背后也有着其正面动机。它一定是满足了孩子的某些需求,或者价值感,或者满足感,或者人际关系需求。

而在游戏中得到的体验和满足,是现实生活中匮乏或者求而不得的。

或者说在现实生活中太难得到的快乐和满足,在游戏中不是很费劲就能得到即时的反馈,它会带来一时多巴胺的幸福体验。

所以游戏才会上瘾,才会让孩子在落差和内耗情绪中,深深的陷入,无法自拔。

这时,游戏是孩子的精神乐园,这时父母是不能将孩子强行拉回来了,确硬碰硬的管,打、骂、讲道理一点用没有,只会让孩子陷入得更深,叛逆得更狠。

孩子放不下手机沉迷游戏时,父母不要硬碰硬,不妨先学会示弱

有父母还想着,实在受不了孩子玩游戏了,不行就送出去强行戒网。

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办法,不去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动机,不去想办法满足孩子在现实世界得不到的价值感与满足感,只是围追堵截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只能解决一时问题,带来的是更多的戒断负作用。

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任何压制行为,只会带来更激烈的反抗和反弹,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就像水管漏水,用再多的纸巾来堵,都治标不治本。即便一时围追堵截成功,不多久也会重新决堤。

面对孩子玩游戏,父母要先要去觉察几个问题:

首先,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怎么样?

我在跟妈妈们询问亲子关系时,经常听到妈妈说:我跟娃的关系很好呀。什么都能聊,相处得也算比较融洽。

而当我再进一步问:能不能聊一些学习和学校的事?能不能聊一些心里话,聊一下自己的感受时,妈妈摇头说这些从来没聊过。

亲子关系有一种看起来还好的是依赖和需求关系,并不是不争、不吵、能平和地说话就是关系好。

深度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皆可聊。是懂得孩子的感受,看见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诉求与求助信号。

比如说孩子说:我很烦躁。父母如果来一句:人都会很烦躁,过一会就好了,别把这个事太当回事。

孩子放不下手机沉迷游戏时,父母不要硬碰硬,不妨先学会示弱

听到父母这么说,孩子下次再烦躁时就不会再向父母倾诉心声了。

亲子关系好的父母,听到这句话时,会询问:宝贝,烦躁时感受最煎熬了,想做什么又没心情。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当父母这么回应孩子时,孩子就会觉得被理解了,烦躁的情绪也被父母的爱与理解所溶解了。

好的关系,并不是什么都替孩子解决,而是在孩子有需求时,父母学会倾听、理解、共情和感同身受。

这样,孩子才能敞开心扉,才能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以及玩游戏的快乐与动机。

父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知道行为背后的动机,一切都帮孩子慢慢走出来,而不是浑身有劲,就是使不上的无助与担心和挫败感。

其次,孩子的性格怎么样?

在游戏里黑白颠倒的孩子,很多都是之前对自我要求很高,被父母约束得很严的乖孩子。

因为太乖了,什么听都父母的,没有时间出去玩和交朋友,也没有时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只是学习和优异的成绩以及各种力争上游。

孩子放不下手机沉迷游戏时,父母不要硬碰硬,不妨先学会示弱

可是到了初中或高中,面对的优秀的孩子多了,面对的环境更卷时,就会出现卷不赢,躺不平的纠结与苦闷,慢慢陷入情绪内耗。

尤其是曾经被父母包办太多,约束太多,管制太严的孩子,一旦到了一个不受管控的环境,就会报复性的玩。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孩子一方面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一方面又自我要求高,另一方面又做不到脱颖而出,情绪慢慢就内耗了。

这时遇到游戏这个救命的稻草,就会自然而然陷进去。

最后,孩子是否有自信?

有一个很匪夷所思的事是,沉迷游戏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曾经学霸级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被父母管得很严,要求很高,孩子也很乖,除了学习没有其它爱好。

孩子放不下手机沉迷游戏时,父母不要硬碰硬,不妨先学会示弱

但孩子也有一个相似的特点,要么自大,对一切都不屑一顾。要么自卑,总觉得自己除了学习一无是处。

等到了学习也搞不赢时,内心就崩塌了,各种自我否认和接受不了现实的落差。

其实,这是父母在教育问题上忽略的挫折教育,并不是成绩才是唯一的证明,除了成绩还有很多可衡量的价值,还有更多的优点要被看见。

唯成绩论的价值衡量体系,会有很多的反噬,前期维系时间有久远,后期崩塌的时候就有多稀里哗啦。

所以,在面对孩子玩游戏时,父母不要急着去硬碰硬去纠正孩子,而是退一步先示弱,先理解孩子,然后追溯孩子之所以这样的形成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洞见问题,慢慢去探寻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