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作家的作品难道一定严谨吗?

《南州六月荔枝丹》探源阅读示例

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大陆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大陆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作家的作品难道一定严谨吗?

探源阅读(一)

贾祖璋是大陆著名的科普作家。1901~1988,浙江海宁人。他平生的著作出版了《鸟类研究》、《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生命的韧性》、《生物学碎锦》、《花与文学》、《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贾祖璋科普文选》等等科学小品集和科普读物26种,还编著过《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等中小学教材,其中他的《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被选入六年级课本。他奋斗一生,向人民奉献了大量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科普作品。

同时,贾祖璋又是著名的出版家,曾编了10种自然、动物、植物、生物、博物方面的中、小学教科书,使几代学子从中受到启蒙教育。他从1936年开始期刊编辑工作,其中著名的期刊有《中学生》、《进步青年》、《旅行家》、《农村青年》、《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学科学》等,这也是他献身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30年代,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大陆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出版《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的有《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烂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

探源阅读(二)

关于《南州六月荔枝丹》的通信

李乡浏老师在《贾祖璋和〈南州六月荔枝丹〉──回忆与贾老的一次通信》一文中说,他于1983年暑假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颇感课本注释不详,曾写信向贾老请教。信中询及以下三点:

1、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全诗能否录示,以便解题;

2、明代徐的《咏荔枝膜》诗,请示予全首,有助于分析“夸张的说法”;

3、“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 在内,2020年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希望得悉这13种的书名及其作者。

贾老作复如下:

1、陈辉《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2、徐《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3、广中荔枝谱 唐· 郑熊(粤×书已失传)

荔枝谱宋蔡襄(1059) 闽

增城荔枝谱宋张宗闵 粤

莆田荔枝谱宋 徐师闵 闽

闽中荔枝谱 明屠本畯(1597) 闽

荔枝谱明 徐 闽

荔枝乘 明 曹蕃(1612) 闽

荔枝食谱 明宗珏闽

荔枝通谱 明邓庆采(1629) 闽

记荔枝 明 吴载鳌 闽

荔谱 清陈定国闽

荔枝谱清陈鼎粤闽川

岭南荔枝谱 清 吴应逵 粤

(摘自《中学诗文释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探源阅读(三)

几点商榷(刘学仁)

1、倒数第四段写“荔枝原产于大陆,是大陆的特产。”理由,一是“有野生的荔枝林”;一是很早已在大陆培植。这两点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原产大陆”,是不是别国也有野生的荔枝呢。是不是别国也早有栽培呢。没有反面的论据。如果确有根据,应该明确提出。

2.第六段说“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这两句话不易理解。前一句是说“膜”,后一句是说“花纹”。仔细体会好像是这个意思: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着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由于壳的内壁有紫色花纹,透过白色薄膜可以看得很清楚,因而便把这紫色花纹看作是薄膜的花纹,而说成“膜如紫绡”了。后面引徐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荷瓣”“桃花”,似乎是“壳”和“膜”分开了,似“荷瓣”“桃花”的是壳呢,还是膜呢。好像是膜才恰当,“薄”才“盈盈”“片片”,才“娇”,才随“风”飘落,可是膜又是白的,不像“荷”也不像“桃花”了。总之,这一段似乎说得不够明白。

3、第七段写荔枝“肉”也不够明白。指出通常说的肉实际上是“假种皮”后,又说明前面说的“膜”才是真正的果肉。下面接着说“荔枝肉的细胞壁特别薄,所以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这句话里的“肉”指的是习惯上说的“肉”呢,还是前面已经讲清楚了的“膜”呢。从后面的“入口……”看,应仍是指习惯上说的“肉”,那么这“肉”的“细胞壁”又指的是什么呢。显然不会是“膜”(真正的肉),那是要扔掉的。

(摘自《高中语文教材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由此可见,在阅读哪怕是著名作家的科普作品时,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抱着怀疑精神,不能不动脑筋地照单全收,而要力求进一步探求真知与真理,这样才更有利全面认识事物,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探究精神。

《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作家的作品难道一定严谨吗?

《南州六月荔枝丹》探源阅读思维导图示例

《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作家的作品难道一定严谨吗?

关于语文探源学习首倡者:

姚丹华,1970年生于上海,笔名稚吟秋声,教育探索者与教育行者,独立写作人,语文学习溯源法首创者,道家文化传播者,发现美国积极心理学理论依据实为道家理念的第一人。

多年荣获上海市古典诗词创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古诗文阅读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刊《语文世界》头版封面人物介绍,《语言文字报》教学版曾整版刊登其溯源教学实录《愚公移山》。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正道语文学术研讨会、全国中小学课堂智慧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四地”语文研讨会、“溯源导读河南项城推广活动”、深圳东莞两地“溯源导读”学术报告会、汉中“追寻大师足迹,探寻阅读源头”国培计划讲座、“生命因与大师邂逅而精彩”南京建邺中学导读互动活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云南昆明实验学校(天娇校区)教师培训、“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第十三届年会暨河南省第二十三届语文年会”、浙江省教育厅“百人千场”名师赴平湖市送教活动特邀嘉宾。

“河南省第四届语文课博会”“教育者论坛”“梦龙诗话”诗歌教育微型论坛、“上海市桃李园学校教学研讨微讲座”等多个语文教学活动特邀嘉宾及主讲者之一,南京十三中语文研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学校语文研讨、河南虞城春来学校座谈会主讲者、全国溯源导读教学展示课《为学》《陈太丘与友期行》《背影》。

“台州、宁波、杭州、上海、嘉兴”五地语文专题研讨古代诗歌专场嘉宾评委,企业文化课《古典诗词与人生境界》、社区公益讲座《溯源导读法家庭推广》、大型公益讲座《我们今天这样学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指导》《站在综合语文素养的高度研究考试》主讲嘉宾。

《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作家的作品难道一定严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