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赛场上,专业运动员的身姿,自然是无数镜头和目光,所追逐的对象。
但这种看似光鲜的背后,却全是运动员的难言之隐。
这其中,对于女性运动员而言,更是格外的不友好,甚至都能带上了几分“心酸”。
那么,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泳池相关项目女运动员,“难以启齿”的那些事。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赛前刮毛,半公开的秘密
当我们看到,泳池中运动员矫健的身影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在比赛前,这些运动员们要经历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的过程。
那就是,全身刮毛。
那么,为什么运动员要刮体毛?
真的说起来,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有着多重考量。
首先,是为了减少水中阻力。
在高水平的竞技中,哪怕是0.01秒的差距,都可能决定金牌的归属。
据研究显示,去除体毛可以略微减少水中阻力,虽然效果看似微小,但在顶级比赛中,这可能就是胜负的关键。
其次,是为了保持水质。
在严格的比赛环境中,保持水质清洁至关重要。
去除体毛可以减少,脱落毛发对水质的影响。
最后,也是出于美观考虑。
毕竟在高清摄像机的拍摄下,运动员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放大。
保持身体光洁,不仅能展现更好的形象,也能避免一些可能的,尴尬情况。
然而,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却给运动员带来了不少困扰。
长期频繁的刮毛,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毛囊炎等问题。
甚至有运动员表示,赛后毛发再生时的瘙痒和不适感,常常令人难以忍受。
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于一些,来自特定文化背景的运动员来说,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
因为在公开场合暴露身体、去除体毛,对她们而言可能是,一种文化冲突。
大赛“撞车”生理期
对于女性运动员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在生理期参加比赛。
我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但它确实是许多女运动员,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想象一下,当你正承受着剧烈的腹痛,却必须跳入冰冷的泳池,并在水中奋力拼搏。
很残酷!可这就是许多女性游泳运动员的,真实处境。
就比如,201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上,中国游泳名将赵菁的故事。
在50米仰泳决赛当天,她正值生理期,疼痛剧烈到几乎无法行走。
然而,为了不辜负多年的训练和国家的期望,她咬牙坚持参赛,最终不可思议地夺得了金牌。
可是比赛结束后,她瘫坐在地,无力起身,最后由教练抱离赛场。
而这一幕刚刚好被媒体捕捉到了。
再后来,傅园慧、刘湘等多位著名运动员,也曾因生理期影响,而错失奖牌。
傅园慧曾在一次采访中坦言:"不下水也得下,由不得你。"
这句话道出了,女运动员们的无奈与坚强。
但更令人心痛的是,运动员们甚至不能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因为在严格的兴奋剂检查制度下,许多常见的止痛药,都在禁用列表中。
一旦服用,可能面临取消比赛资格,甚至终身禁赛的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一些运动员选择服用,含孕激素的药物来调节生理周期,试图避开重要比赛。
然而,这种做法却可能带来,激素紊乱等副作用,对运动员的长期健康构成威胁。
所以现实中,很多女运动员的大赛成绩波动,真的有不得已苦衷。
就连这届奥运会的张雨霏,也在比赛期间遭遇了生理期,完赛后脸色刷白,让所有观众心疼不已。
穿脱专业泳衣堪比上刑
当比赛结束,观众的欢呼声还在耳边回荡时,女运动员们却要面对另一个"难关"。
那就是,脱下紧到极致的,专业泳衣。
现实中,这些泳衣被设计得极其贴身,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中阻力。
然而,这种设计也给运动员们,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不适感。
当初,傅园慧曾在采访中形容。
"你永远无法想象这种泳衣有多紧。不管多大的胸,穿上后都会被勒平。"
这句话也生动地描述了,泳衣的紧绷程度。
其实,穿上这种泳衣,本身就是一项挑战。
许多运动员表示,单靠自己往往无法完成穿衣过程,往往会需要队友或工作人员的协助才行。
此前有报道称,一些顶级运动员穿泳衣的过程,可能会长达20-30分钟。
可比赛结束后,脱下泳衣更是一场"战斗"。
运动员们常常需要用力拉扯,才能脱下泳衣,可这个过程可能会造成皮肤擦伤。
有时,泳衣甚至会因用力过猛而弹回,造成极致的疼痛。
不仅如此,这种极度紧身的泳衣,还会影响运动员的呼吸。
许多运动员反映,穿上泳衣后会感到,胸闷气短。
在高强度比赛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以至于许多运动员一出水,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调整泳衣,以获得片刻的喘息。
还有就是,泳衣的紧绷还带来了,另一个隐患——走光的风险。
在2009年的地中海运动会上,就曾发生过运动员因泳衣突然裂开,而不得不退赛的尴尬事件。
后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运动员们不得不时刻注意,调整泳衣位置,这无疑增加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长期的伤病与心理压力
除了比赛中的这些挑战,女运动员们还面临着,长期的身心困扰。
在身体方面,长期高强度训练,带来的伤病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以跳水运动员为例,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眼部问题。
据统计,约20%的中国跳水运动员,存在视网膜脱离的情况,30%-40%患有视网膜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在高台跳水时,运动员必须睁眼寻找入水点,而巨大的冲击力,会对眼球造成伤害。
曾经的"跳水女皇"郭晶晶,就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她在2001年右眼视网膜破裂,2003年左眼也出现问题。即使在退役后接受手术治疗,她的视力也只恢复到0.2。
此外,长期在水中训练还导致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
并且,在心理方面,女运动员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们不仅要应对,比赛本身的压力,还要面对公众对她们形象的审视。
有时,甚至连她们的比赛服装选择,都会引发争议。
例如,在2022年的一次铁人三项比赛中,国家一级运动员冯竟爽,因选择三角版本的铁三服,而遭到网友抨击。
尽管这种选择是基于,比赛需求和个人舒适度考虑,但仍有人指责她是为了"吸引眼球"。
这种不必要的批评,无疑给运动员带来了,额外的心理负担。
后记
当我们欣赏那些精彩的比赛瞬间时,也许应该多想一想,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表象之下,运动员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和牺牲。
女性运动员们不仅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挑战,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偏见和质疑。她们的坚强和毅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