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最近爆出一条新闻,说的是美国田径界的一颗新星——埃里扬·奈顿,这位备受期待的奥运田径新秀。然而,在今年3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他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原来,在非比赛期间的一次例行兴奋剂检测中,奈顿被查出与类固醇药物“群勃龙”有关。
不过,剧情的反转来得比预想的还要快。美国反兴奋剂机构(USADA)跳出来表示,事情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奈顿可能是因为吃了被污染的肉,这才导致体内检测出了违禁物质。这听起来像是电影里的桥段,但USADA确实就这样决定了,不予处罚
这下子,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坐不住了,他们直接提出了质疑。在他们看来,“被污染的肉”的解释太过牵强,让人难以信服。毕竟,在如此严格的体育竞技环境中,任何一点微小的违规都可能影响到比赛的公平性和运动员的声誉。
他们不仅对“被污染的肉”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还指出了几个相当蹊跷的点。
首先,USADA为什么偏偏等了两个月才开始调查这件事?这么长时间过去,关键证据可能会消失不见。而且,更离奇的是,他们在同一家餐厅不同时间购买的几批牛肉中,居然都检测出了同样的类固醇药物——群勃龙。这样的概率简直比中彩票还低,难道那家餐厅是在故意给运动员“加料”?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再说说USADA的负责人,他似乎也太“着急”了。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还没来得及审查这个案子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之后却又悄悄地把声明撤了下来。这一系列的操作让人感到困惑,不禁让人猜测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
因为群勃龙是一种强力的药物,能让人变得更强壮、更有爆发力,这可不是你随便吃块肉就能吃到的东西。中方表示,USADA在这个事情上的处理方式好像有两套标准:对中国运动员的类似情况就不那么宽容。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在对待中国运动员的兴奋剂检测方面,显然采取了更为严谨和密集的态度,相比之下,对于欧美运动员的监管则显得较为宽松和不那么频繁。
举个鲜明的例子来说,就在2024年1月直至巴黎奥运会紧锣密鼓筹备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游泳队的每一位运动员平均下来,都接受了高达21次的反兴奋剂检测
然而,在同一时间段内,美国运动员和澳大利亚运动员的人均检测次数则分别大幅缩减至6次和4次,这样的差异无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现任主席班卡先生曾公开指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竟然有高达90%的美国运动员,这一群体覆盖了从职业赛场到大学校园的各个层面,都未能严格遵守WADA所制定的相关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