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雷霆行动”严厉打击出租汽车违规运营
8月5日,省交通运输厅召开全省打击出租汽车违规运营“雷霆行动”动员视频会议,部署自8月8日至28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出租汽车违规运营“雷霆行动”。
会议指出,本次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省、市、县交通运输执法队伍共同发力,严厉打击出租汽车在客运枢纽等场所喊站拉客、“违规地推”等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在客运枢纽周边违停揽客、不服从调度等行为,拼客、甩客、拒载、索要高价、故意绕道、不按规定使用计价器等行为,未取得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行为,跨区域异地驻点营运和网约车“线下”揽客等违规行为,着力实现执法力度明显加大,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喊站拉客问题全面清理,违停揽客、拒载、宰客问题基本清除,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的目标。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雷霆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扛牢扛实政治责任,强化“交账”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强大震慑,切实解决出租车运营不规范问题,确保此次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摸清本地区违规运营的基本情况和规律,梳理形成执法严控点位清单,确保执法人员巡查到位,切实减少监管盲区。
二要积极协同公安、铁路、民航等部门,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健全联合执法、信息抄告、案件移送等工作制度,实现对出租车违规运营的有效治理。
三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问题,健全投诉处置各环节的岗位职责、流程规范和时限要求,加强投诉处置与执法处罚的有效衔接。
四要充分发挥视频监控的科技执法作用,加强远程监管,整合执法队伍、出租车企业管理人员等力量,建立信息化监管队伍和工作机制。
会议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交通运输执法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解决难题,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强化重要点位巡查执法力量配备,积极争取属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严肃追责问责。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要加强执法监督,持续做好对各市出租汽车行业执法监管等情况的明察暗访,做到全省重点严控区域全覆盖。同时,要坚持疏堵结合,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守牢安全稳定底线。
降回5元时代!网友:卖不动了?
近日
记者发现多家冷饮批发店
零售商超、便利店
网红高价雪糕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平价雪糕成为市场主流
某家冷饮批发店内
老板告诉记者
今年夏天老冰棍和大布丁最好卖
一天能卖两箱起步
大概100多支
还有一些怀旧风雪糕
售价仅8毛/根
也是十分畅销
店里最贵的雪糕是8元/支的梦龙
一位顾客精挑细选了8、9支雪糕
大概花费40元左右
平均价格在每支5元左右
为了提高销量
部分商超也纷纷推出促销活动
各类促销冷饮被摆在醒目位置
价格十分实惠
“天价雪糕”消失
“老板,有东北大板吗?”在北京一家新开不久的冷饮批发店内,一位顾客进门便询问。
该店内十几个冰柜中,雪糕的批发价格多在5元以下,部分高端品牌的产品价格在5-10元之间,超过10元的雪糕则鲜有,最贵的则是德芙冰淇淋,50g的雪糕单价15元,批发价也要12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带东北印记的东北大板和中街冰点占据了整整两个冰柜。一位女性正将一款“老中街冰棍”装满购物篮。
冷饮批发店售卖的中档雪糕多为5元以内。
批发店老板告诉记者,目前最受欢迎的是3-4元价位的中档雪糕,最畅销的单品则是来自中街冰点的“老冰棍”。“老款的冰棍都卖得比较好,‘老冰棍’批发价只要0.6元,不少人会批量购买。”
他表示,除经典产品外,一些老品牌推出的新口味也颇受欢迎。“比如‘冰+’新出的霜脆冰莓,也有很多人喜欢。”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多家便利店。曾经动辄十几元、二十几元的冰棍如今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1.5-3.5元价位的低价雪糕。其中,一家便利店售卖的十几款雪糕中,只有两款价格突破了十元。
对此有网友表示:“5元?2元!”
网友接受价位多在3—5元
《2022-2027年中国雪糕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雪糕价格”刺痛消费者,与背离普遍消费预期不无关系。报告显示,网友对单个雪糕的接受价位大多在3—5元,占比为37%;其次是5—10元,占比为33.9%;接受价位在10—20元的占比为16.3%;接受1—3元价格的占比为11%;20元以上接受度仅为1.8%。
互联网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雪糕这一类产品就像可乐,是平价的快消品类,本不该溢价如此严重,如今消费者抵触高价雪糕也正在推动行业回归原有价格带。
资深零售分析师杨宇分析称,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高价雪糕已经逐渐不受消费者欢迎,可能是雪糕市场回归常态化和健康化的一个标志。
在过去几年中,高价雪糕市场确实存在一些过度营销和炒作的现象,导致一些消费者对高价雪糕产生了反感。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价格适中、品质优良的雪糕品牌。
太原这里有条“5元理发街”!
顾客前脚刚坐下,理发师傅就麻利地给客人披上围护,一手操着推子,一手拿着梳子,将不规整的头发削落,再用海绵刷掸去脖子上的碎发。不到10分钟的时间,顾客满意地点了点头,扫码付款5元,完成了整个理发流程……
路边支个摊
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周边热闹繁华,尤其是东门北区开设的体育场早市,每天一早便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其外围的体育路和王村南街,也成了一个特殊的买卖之地,吸引着众多回头客。这个特殊的买卖,关乎“脸面”:大约1年的时间,十余位理发师陆续聚集到这里,他们依次排开,摆凳支摊,以每次5元的价格为顾客剪发,形成了一条独特的“5元理发街”。
8月5日一早,记者前往“5元理发街”进行了实地探访。路边支个摊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东侧的体育路和北侧的王村南街是周边的核心区域,聚集着大量居民。每天早上6时左右,随着体育场早市开市,这里就热闹起来,叫卖声、问价声、吆喝声不绝于耳,浓浓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人流量大,为方便大家理发,我弄了这个摊子。理发5元,染发10元,不在乎赚多少钱,自己不亏本,能够给大家带来实惠就好。”8月5日早上7时不到,小高师傅在邻近全民健身中心东门的体育路一侧,搭起了街边“移动发廊”。摆好两张凳子、打开工具包、挂上理发价格牌……开始准备为当天第一位顾客理发。
“平阳路有自己的店面,但早上客人比较少,来这里摆摊理发,就是看中了人流量大这一点。”小高师傅告诉记者,她在这里摆摊理发已经有近一年时间了,从最初的两三个理发摊,到现在两条街上已经增加到十三四个摊儿。“大家基本都是根据早市时间经营,一般是从早上6时30分到上午9时30分。少了理十几个,多了理三四十个的时候也有。”
虽然收费低,但小高师傅依然追求完美,这是她吸引顾客的诀窍。“平常来理发的都是从这里路过看到以后,觉得剪得还可以,下次就到这里来了,如果人家一看剪得很难看,那肯定也不会来这,所以干的时间越长,顾客也就越多了。自己能赚钱,也方便了大家。”
接待完所有顾客,小高师傅离开前,会先把地面的碎头发打扫干净,“卫生肯定是要及时打扫的,咱不给别人添麻烦。”
手艺不含糊
记者探访看到,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外围的体育路和王村南街,相隔数米,就有一个理发摊位。支个理发摊并不需要多大地方,一张凳子、一面方形镜、剪子、推子、梳子,再加上围护,就是这些街头理发师必备的工具。工具简单,但手艺不含糊:剪刀与推子共舞,乱发坠地;扫发刷一掸,拂落脸上肩上碎发;再用微湿的海绵一抹做好清洁,理发服务就接近尾声了。
这些理发摊只剪发不洗头,染头发只能染黑色,极简到甚至只需要剪刀和推子就足矣。顾客和理发师的剪前交流也就两三句话,不办卡,也无推销,快的话,顾客从落座到剪完头发付钱,一套下来,不过10分钟。
65岁的薛大爷说,这些理发摊集中在一起,在家门口逛个早市捎带就理了发,非常方便。“价格实惠,技术也不错。现在理发店理个发至少二十几元。这些小摊子,让我们感到了城市的烟火气。”
快,是最直观的感受;利落,是细看下的感悟。老薛师傅有着二十余年的理发经验,他两个月前来“5元理发街”支起了摊儿。“因为剪发方便,收费便宜,这里吸引了许多回头客。”老薛师傅介绍,每天上午大概能有十五六个顾客,多的时候二十来个,多数是周边中老年人,也有爷爷奶奶带着小朋友来剪发的。
记者注意到,在这条理发街上,熟客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摊位众多,顾客可以任意选择,但大部分人往往会直接走向自己熟悉的理发师。
守护烟火气
在“5元理发街”上,除了有五六十岁的老师傅压阵外,也不乏一些年轻新手。他们或是有自己的店面,或是曾经从事过美发行业。一位“80后”女理发师,曾在忻州五寨县开过店。来太原后,决定重拾理发旧业,但她没有选择去理发店应聘,而是自己支摊子单干。“这里的理发师傅基本全年无休。有些熟客看你今天不来、明天不在,第三次就不会再光顾你了。”
做好熟客经济是这些街头理发师的经营之道。“5元理发街”的火热,也让少数市民感到困扰。有市民认为,理发摊点设在街边,剪下来的头发碎屑随处丢弃影响环境。也有市民表示,街边理发影响行人出行。记者观察发现,多数摊主收摊后,会及时把碎发清理到附近垃圾桶里,主动保持好街边环境卫生。
就此,太原市小店区城管营盘中队的一位执法人员坦言,“5元理发街”自发形成,由于其便民属性,城管执法一直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保周边市容环境的同时,对此行为予以加强引导,但鉴于其流动性强的特点,管理难度较大。
下一步,或将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引导这些理发摊点到专门划定区域内经营,在不影响行人通行及市容市貌的基础上处理好摊位的卫生问题,共同营造亮丽有序的便民环境,提升城市管理的温度,守护好城市烟火气。
记者手记
一面镜子、一把剪子、一把电推子,5元一位,快剪快走……经常逛体育场早市的居民会发现,其周边有了一条独特的“5元理发街”。这些街边理发摊就近方便、价格亲民,碰到技艺娴熟的理发师傅,可谓物有所值。不过,也应看到,以街边流动摊点的形式经营,一定程度上会出现妨碍交通秩序、影响市容环境等问题。
一边是市容形象,一边是民生问题,如何既保城市“面子”,又照顾到民生需求?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都在探索如何管好“地摊经济”。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也给出“助攻”,明确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地摊经济”迎来新的风口。
小地摊,是城市经济生命体中普通的“毛细血管”,承载着无数个体和家庭的经济来源。发展“地摊经济”,考验城市治理“绣花功夫”。如何让城市在有“烟火气”的同时更文明有序,这张新时代的“考卷”,需要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同题共答”。
来源:山西青年报、山西晚报、太原发布
编辑:孙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