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的澳洲生活##网恋那些事儿##闪婚##农场日记#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542位真人故事
香港“第一才子”陶杰曾在书中写道: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无论看起来多么平常,都可能成为改变我们人生轨迹的关键。而我的人生,也在时代的浪潮里颠簸起伏。
(我是过儿)
我是澳洲过儿姑姑,窑洞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1974年腊月,我出生在甘肃庆阳的一个窑洞里。父亲初中毕业后,在国内碳素行业龙头企业当工人,吃上了公粮。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家里穷,加上重男轻女,没有读过书。
父母都是典型的西北人,勤劳朴实且固执保守。虽然我还有两个弟弟,但父母亲却从不重男轻女,我从小得到很多的爱。
父亲骨子里很浪漫,是一个文艺青年,家里书籍很多,有鲁迅、莫言、唐诗宋词,还有外国文学名著等。这些书籍让我看到窑洞之外的世界,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造就了我性格中比较感性浪漫的一面。
那时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我家却有三个孩子,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显然不够用。
为贴补家用,母亲经常在父亲单位附近摆摊卖烟酒小吃。父亲常常会陪着母亲,直到凌晨才回家。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一家人在一起却也温馨幸福。
(我和爸爸妈妈)
五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我被母亲的哭声惊醒。原来父母摆摊凌晨两点才到家,发现家里进贼了,母亲辛苦赚的粮票都被小偷偷走了。
即便四十多年过去,我仍旧记得那个夜晚,白色的月光下,母亲的哭声悲切而冗长。
父亲经常告诫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有多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要你们读书,父母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你们供出来。”
可惜,我天生叛逆,不爱学习。光宗耀祖的事只能交给我的两个弟弟,所幸他们不负众望,大弟在悉尼大学拥有双硕士学位,小弟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和许多工人一样,我进了工厂,捧上了“铁饭碗”,期间结婚生子,每天朝八晚六,浑浑噩噩蹉跎青春,准备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
(我和狗狗)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铁饭碗一个个被打破。一种名为“时代的力量”兜头罩下,企业接连几年效益惨淡,发不出工资,天天创造新词,停薪留职,轮岗换岗,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买断工龄,内退……
丈夫去了东北漠河工作,我见不到他的钱,也见不到他的人,甚至三年没有任何音信。后来见面时,因为长期的分居加上岁月与生活的磨砺已经变成了陌生人。
我下岗了,同时也离婚了。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那些被称为时代“风浪”和“阵痛”的东西或许会在历史中归于沉寂,却在一代人的生命里呼啸回响,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弃妇,像一块抹布被抛弃。
我所在的国企,很多人都是一家两代甚至三代人在这个企业。和许多没有技术,没有学历的普通人一样,我们对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在广告公司)
下岗后,除了以前的积蓄外没有任何收入,吃饭都成问题,从一个有稳定工作的单位人变成了失业者,社会地位的骤降,让我们这些下岗工人感到自卑和无助。许多夫妻因此劳燕分飞,各自谋生,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们大部分都离了婚。
比死亡更令人感到窒息的是绝望,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但为了活下去,我来不及抱怨,只能背水一战。
我做过文员,推销过护肤品,最后去甘肃卫视的广告部做了业务员。当时有一家全国连锁的广告公司与甘肃卫视合作,负责给新人做培训,这些专业的培训成了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我在自己的网络主页写下:我想要的幸福,我正在为之努力。这个签名陪伴了我整个奋斗的人生阶段。
做广告业务就是要不断地去推销自己的产品,考虑如何能为客户带来收益。我认真学习广告专业知识。每进入一座写字楼,我都会挨着门,从一楼到顶楼,三十多层一家家拜访,留资料,推销自己的广告产品。
(我和先生)
有一个夏天,我带着四岁的儿子去见客户,儿子睡着了,我抱着他换乘公交车。他醒来后看见我一脸的汗水,捧着我的脸问:“妈妈,你是不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现在才过得这么辛苦?”
因为我的真诚、勤劳,加上骨子里的不认输,很快我的业绩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销售骨干,每个月税后能拿到一万多收入,成为所在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
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做努力爬的蜗牛或坚持飞的笨鸟,一直谦卑一直努力,总有一天,我会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
现在回想,我能在当时做得风生水起,除了自己的勤奋努力外,也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
2011年底,我第一次去澳大利亚参加大弟弟的婚礼。在悉尼生活了三个月,那种自由、平等的佛系生活状态深深吸引了我。
(工作中的我)
寻找自我,追求自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我联想到我小时候读过的那些西方文学作品,我想,这,就是我梦想中生活的样子。
2012年,因为我所在的广告公司上市计划没有成功,退出了本地市场,我只能离开公司另谋生路。
我开始试着做策划营销,把广告业务揽到后分包交给同行做,赚一点策划费。就这样赚了一点小钱,我给自己在市中心买了一个40平米的小房子。出行很方便,但环境非常破旧。
80年代建的楼房,楼下没有停车场。一次凌晨两点,我接到一个电话,说家里老人去世了,要搭灵棚,让我把车挪走。
当时是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的夜晚,我一个人在黑夜里穿过楼下漆黑狭长的小巷,开上车我又怕停好车还要走路回家,穿过那条漆黑的小路,我就蜷缩在车里睡觉。
(海边的我)
早上7点交警会来贴罚单,我还要在此之前把车停到附近的停车场。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一切,让我感到无助而又恐慌。
我那时最不喜欢过节,平时在工作中忙碌又充实,但是一过节,万家灯火中我显得格格不入,所以每年春节我就会去旅行,经常带着父母一起。
女人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她靠自己的能力赚到钱,活得精彩体面。此时的我可以支配自己的人生,不为生活所困,不骄傲不攀比,一脸坦然做自己。
2012年的春节,父母去悉尼大弟弟家了。我独自一人去泰国旅行,去了杜拉拉遇见她的真命天子的普吉岛,我在朋友Q写下这段话:你还没有到,我怎么能就这样老去?
造物主就是这样神奇,很快我在网络上遇到了我的另一半。他在澳洲生活了三十多年,在成都见面的第一眼,我就知道是他,我心里一直在等的那个人。
我们双向奔赴,相见恨晚,很快我们就结婚了。
(我们俩)
他不会像我身边的那些人去衡量我的价值——38岁,青春不再,下岗女工,还带着一个14岁的儿子。我们眼中只有彼此,灵魂契合,三观一致。
他会来中国陪我,住在我40平米的房子里,笑着说还没有他澳洲房子的卫生间大。我把儿子接过来一起生活,他会给我和儿子做饭。他会牵着我的手去楼下买菜,会陪我去外地出差,吃当地的街边小吃。我们一起享受着平凡生活中的人间烟火。
不管你曾经被伤害得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由于机缘巧合,有个朋友找我合伙开一家广告公司。父母看我们手头资金不足,便拿出几百万的养老积蓄投资到我们的新公司。
我的父母虽然不能引领我,却会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竭尽全力托举我。同时,我的两个弟弟也给了我很多支持。生意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始了,最忙的时候我一周要飞三个城市洽谈业务。
(我和先生)
漂洋过海的异地恋,我和先生十分珍视彼此。但是,当时因为新公司的业务刚有起色,我不想轻易放弃这份事业,我们就这样两地分居两三年。
为了短暂的相聚,我们不惜多次飞越南北半球,不是他从澳洲飞中国,就是我从中国飞澳洲。一年来来回回跑,往返十多次,几乎每个月都见面。
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到2016年,已经有了很不错的规模。此时先生劝我放弃生意,和他一起去澳洲生活。
他说钱无论赚多少都不够,但生命在一天天消逝,我们要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为赚钱的工具。
很庆幸,父亲骨子里的浪漫基因完美地遗传给了我。
虽然实现了财务自由,但我并不痴迷于金钱和名利的诱惑。小富即安的我出售了公司的全部股权后,带着儿子搬到了澳大利亚和先生一起生活。
因为我从小就十分向往田园生活,于是我们买了个农场,养蜂喂鸡,放羊养马,过起了梦想中的田园生活。
(我在农场晒太阳)
现在,我们买了一辆房车,我们要开着房车浪迹天涯,带着妈妈一起去看世界,享受世间的美好。
上帝曾说,那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乃是天堂。
因为珀斯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年四季都有花开,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植被丰富,为养蜂提供了天然的蜜源,使得蜂蜜的产量和品质能得到保障。因此,很多人家后院都会养蜂。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养蜂是一件造福人类的大善事,当地政府对养蜂业十分扶持和重视。
出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我和先生也加入了养蜂队伍。在西澳养蜂人协会上,我们认识了Mark,我们蜂蜜公司的合伙人,一位热情的犹太人。
他有一个可贵的品质,只要一提到养蜂,就会眉飞色舞地跟你谈,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东西都告诉你,即使你听累了,他也停不下来。
他们一家三代都是养蜂人,姑姑在澳大利亚100多英亩的农场,相当于一个城市那么大。我们与他合作后,蜂箱可以免费放在他们农场。
(农场养蜂合伙人)
在澳大利亚养蜂,每个环节都是机械化操作。蜂箱搬运车上放一个叉车,大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劳动强度。
澳大利亚人养蜂很佛系,他们把蜜蜂当成宠物,把养蜂当成一种爱好。
有一次,我们和Mark一起去采蜜。换衣服的空当,一只蜜蜂叮在了Mark的胳膊上,他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蜜蜂叮,很快起了一个大包。
我们问他为什么不怕死蜜蜂,Mark说:“我们偷它的蜜,它出于正当防卫才蜇了我一下。我不过疼一会,鼓一个包,但它却失去了生命。”
2019年,澳大利亚曾发生过一场很严重的森林火灾,30多亿只动物死亡,我们家的80多个蜂箱被火烧光。
那次,附近一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家里的人和猫狗都逃出来了。火光冲天时,邻居想起后院还有几只蜂箱没有拿出来。情急之下,他居然冲进火海,冒着生命危险去搬出了蜂箱。在他看来,蜜蜂也是生命。
(我和先生在海边)
还有一次暴雨天气引发洪水,我们有200多个蜂箱被洪水淹没冲走。通过多年的养蜂,让我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生命的可贵,还有造物主的神奇。
我感谢这些年努力的自己,我终于可以脚踏实地,又可以仰望星空,从容不迫地与岁月相处。
余秋雨曾说:“我希望余生能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山谷里度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不大的几亩薄田,有小小的一个菜园,有一口清冽的山泉,我会用玉米酿酒来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夜晚,有狗在很远处吠叫,天上有星光闪闪,遥远的天空上,星光如水。”
回首半生,人生就是一场体验。
现在的我理解到生命的真谛就是:平凡人生才是最伟大的。每一次日出日落,每一条山川河流,每一朵花,每一颗种子,每一个不被逆境打败,在平凡岁月里依然活得有滋有味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欢迎关注主人公账号:澳洲过儿姑姑)
【口述:澳洲过儿姑姑】
【撰文:墨斐】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