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朋友们就比较喜欢喝茶。
我们还是非常喜欢使用茶来提神,甚至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会泡上一壶浓茶享受。
但是进入大学之后,我和我的几个好朋友也逐渐喜欢上了校园咖啡馆中的咖啡,和我们对苦涩浓茶的理解一样,我们觉得咖啡不为咖啡本身所苦涩的味道而苦涩。
正是因为朋友三胖对咖啡的看法,大家才开始尝试接触并逐渐练习制作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咖啡。
大学食堂与三胖的看法。
我的大学食堂不属于好吃的那一类,因为大部分菜色口味都只有我能吃出其中的美味来,大部分同学认为食堂的荤菜太腥,但实际上鸡鸭鱼肉都比较新鲜,带有一些腥气,并没有令人难以接受的变质情况,只不过他们不适应这种不加调味料腥气比较重的菜色而觉得这东西不能吃罢了。
说是食堂的好评大多数都是来自老油条们混个一营养午餐学生党们。
时间久了,大家逐渐养成了习惯,不大喜欢在学校排队等着买肉夹馍,就会在图书馆附近的小店点上一杯咖啡提神读书。
而在我们班,也有一位不喜欢喝咖啡的美女,但她也觉得三胖说的有道理,开始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风格。
我们从小就对各种甜腻的东西持有很高的接受程度,但正如大家第一次喝到滴落式慢煮后才意识到原来黑咖啡能好喝成这样,我也依旧不认为三胖推荐的廉价速溶咖啡能讨喜。
这是因为三胖认为并不是想喝糖奶就要去奶茶店点一杯奶茶,因为奶茶的本质就是用奶和糖将茶水饮料化,饮料需要先进行处理才能保存至顾客手中,而不是直接将原料混合。
拿铁这种用牛奶替代部分水分的饮品,本质上还是咖啡,只不过用的奶量多了些罢了。
但是奶茶这种用牛奶替代了基本上所有水分,以至于没有饮品本身就是茶水类型的饮品,其实是从加盟商直接批发来的大量溶解粉。
还记得第一次大学开学汇演结束后,我去外卖店的时候看到了一柜子的手冲咖啡,体验了一下之后发现居然还好多种好喝,于是每晚都要点一杯。
但家里的速溶咖啡我不喜欢用还一直放着……
第二天早上去教室的时候,我走到公共厨房,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盒“拿铁”蛋挞。
别人将我理解为速溶咖啡做成速冻蛋挞也没问题,反正我也不接受口味。
不同种类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说到咖啡,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将咖啡豆烘焙研磨后泡出的饮品。
但是大家对于“咖啡”这个词其实也存在不同理解方式。
其中一种是“意大利咖啡”这种使用通过超高压将水注入粉末中的方式制作完成,不用糖奶都很苦涩难以下咽,但口味强烈许多的意式浓缩,而是将这种意式浓缩作为基底加入不同配方形成不同风格的一种玩法,这种“章鱼系”组合方式可以说是活用出了一片天。
另一种则是喝不到意式浓缩,只能点欧陆逼格或者美式美观地打发时间。
欧陆风格更讲究搭配,这一点基本上代表了大部分现代人对待西餐的态度,因为都是搭配出来的美食,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各类带奶糖的咖啡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咖啡。
这种事儿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你喜欢喝什么就是什么样的,如果非要斤斤计较贵就装大方最划算,玩儿小众自有小众的乐趣。
当然,看三胖家的库里差不多就知道他和妻子们肯定都有各自暗自倾心着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式咖啡相当于特浓冰美式的进阶版,而不算特浓的话只是加糖加牛奶的一般级别了。
它本质上与卡布奇诺非常相似,但其实正宗意式卡布奇诺使用的是奶泡。
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有为适合自己本土人口感而进行创新改良后形成的新风味,而意大利一直以来都是相对比较排外封闭的,有着自己特色文化吸引世界前往消费。
所以说起来,按照大部中国内消费者去大部分咖啡馆喝咖啡,不论是西式还是美式,先下手为强,问问人家这个是什么函数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各类奶咖与情趣各异。
那么像是拿铁、摩卡、玛奇朵、卡布奇诺以及这几种之后组合出来的不知道系列都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它们之间非常相似,可以说成分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是搭配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们接下来再分别说说它们:
1. 卡布奇诺:
继承了意大利黑咖啡文化中的爱好,将那一道酱油倒淋出来,上面夹杂着一团奶泡,看做是全世界最丑最恶心的意大利食物,阿根廷人开始发布其广告传遍全世界。
这个奶油丑闻直接导致意大利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觉得滴落式慢煮还是比较好喝,一边夸建设一边骂拆迁。
这样的情况下,意大利人决定大搞一次“洗白”,将大家口中的“拿铁”制成“丘比特”,然后以此为蓝本形成一款优雅又好喝的新版本“拿铁”,引导游客洗白之前那些丑闻。
2. 摩卡:
摩卡其实可以理解成巧克力拿铁,但它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摩卡就是在拿铁中加入巧克力原酱,但是它还能分为热摩卡和冷摩卡两种形式。
热摩卡就是用热牛奶将巧克力原酱混合,之后再慢慢地加入意式浓缩制作完成,而冷摩卡就是先做脱脂奶泡再混合更加冷冰凉些的热巧克力。
冷摩卡专积累了许多非洲国家之后将其中尝起来最像巧克力风味蛋糕这个甜点制作而成一些带有特色符号的新版本招致了中国游客们热烈欢迎,所以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冰冷好喝又不太甜甜蜜蜜酸溌溌又恶心人的新版本忙着赚游客的钱。
3. 玛奇朵:
玛奇朵是经典款,中文名就是它本身意思翻译过来的,所以内容也主要留给文化流传后人们自行翻译咯。
“
我们可以发现“拿铁+”在众多搭配中竖立起了一座里程碑,准确定位出了轻薄甜美和精致现代两个完全不同风格之间需要交接的位置。尽管美国没有这么丰富的小龙虾餐,让享受成为能够用餐时光体现特色去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一种经济型方式依旧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