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学会持久战,“出海”模式是新热点基因

学会持久战,“出海”模式是新热点基因

图/摄图网

  如何看待如今的A股?尤其是在全球股市不断刷新高点的同时,我们还是在低位徘徊,不变的3000点保卫战。在诸多政策刺激下,市场能否迎来转机?其实,经济的走势已经给金融市场指明了方向,毕竟股市是真实经济的晴雨表。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要有耐心;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市场在这样周期中新热点的基因,都是来自“出海”模式,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经济数据与政策刺激的微妙关系

2024年6月份最近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7%,M1同比下降4.2%,M0同比增长11.7%。2024年前五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52万亿元。数据表现不佳显而易见,企业选择收缩而非扩张;居民则倾向于提前还贷而非借贷,这导致了这样的数据。投资者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一类是悲观派,认为数据不佳应迅速撤离,避免被套牢;另一类是乐观派,认为即将召开7月的重要会议可能会带来政策的全面放开,现在是捡便宜筹码的好时机。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弱周期现实,避免过度追求牛市。有了这个预期,就能明白持久战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趋势的改变也需要逐步实现,急于求成只会适得其反。例如,我们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由中信保诚、平安和鹏华等知名金融机构管理的多只养老基金纷纷宣布清盘,尤其是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FOF,其总回报率竟然低至-17.87%。机构投资者尚且如此,普通投资者处境就可想而知。

回顾这一年多的数据, 2023年中和2024年初的PMI均出现低点,许多人期待的双底复苏并未出现。实际上,当前的经济复苏呈现出L型态势。实体企业的感受尤为明显,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停机减产,以避免进一步亏损。这与A股市场的表现基本一致,市场呈现拉锯震荡态势,减少操作是上策。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美联储降息等可能的转折点。

随着欧洲央行宣布降息,全球货币政策的分水岭已经来临,全球央行的降息潮正在袭来。在欧洲央行之前,加拿大、捷克、匈牙利、瑞典和瑞士等国家央行已经宣布降息。综合来看,美元开始疲软,金银恢复高位震荡。欧央行偏鹰派的做法和言论有利于新兴市场缓解近期宏观层面的压力。大陆作为全世界最希望赶紧降息的几个国家之一,降息可以大大缓解目前国内的债务风险,延缓危机 ,并有利于资金回流新兴市场。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资本思维与新商业模式融合,使全世界成为竞争的舞台。在新商业的浪潮中,没有注定被淘汰的行业,只有未能适应变化而被颠覆的企业。从2024年上半年来看,出口数据同比、环比都是正增长。在商品分类中,船舶依然是增速最好的,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也开始回暖;汽车行业的增速依然稳健,而家电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则可能因为补库存应对加税预期。从国家层面来看,对美出口以及对东南亚和对拉美出口均有所回暖从国家层面来看。

2024年来市场的逻辑,热点排序是“出海”、高股息、科技、消费平替等。其中,许多股民对“出海”策略感到困惑。事实上,这与日本在“失落30年”时期经历颇为相似。日本的经验显示,“出海”企业成为巨头,成功解决了国内矛盾,并脱颖而出。这再也告诉股民,学习和发现时代成长的意义也是非常关键的。

  2023 年,大陆持有海外资产 9.58 万亿美元、净资产 2.91 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是大陆资金“出海”的主要形式,在过去20年中,其在大陆海外总资产中的占比从 2004 年的 6%上升到 30%。然而,中国制造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2015 年之前,大陆在全球出口贸易中的份额稳步上升,但随着2015 年到 2021 年间有回落。尽管在2021-2022年因为疫情控制较好而重新恢复,但2023年继续回落,目前与2020年之前的水平相当。

  随着人口红利效应的减弱,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正在替代大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给中国相关企业带来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转型,行业高附加值,形成客户依赖。单纯的人工成本低很难持久,价格战也很难支撑毛利率。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海外的人工成本来做高附加值的企业,如今中国创新药“出海”,选择海外基地便是也是利用了这个因素。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贸易摩擦因素。大陆对美国商品出口的份额在2018 年达到顶峰,占 21%。但随后持续回落。2023 年,美国进口的商品中,来自中国大陆的仅有 14%,与 2005 年的水平相当。与此同时,韩国、日本、印度等企业都因此受益。因此,“出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自身因素,还要更多地与当地企业和人员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减少受到制裁的风险。

寻找“出海”型企业的思路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放缓,产能过剩和生产效率下降等影响,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开始寻找具备“出海”投资能力,能够适应新“全球贸易方式”趋势且拥有新竞争力的企业。企业“出海”可分为产能类、品牌类、电商类和零售类四种类型。而参考日本企业“出海”经验,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率先“出海”,即在日本企业开启“出海”战略后,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成为企业“出海”后的优先选择。

  从这个角度思考,中国企业也有几个可选择的方向,一方面,传统成熟行业如说中国制造企业逐步向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产能,扩建新工厂,从而享受当地的出口关税优势和税收优惠,例如纺织服装和汽车行业。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品牌“出海”或通过并购海外的品牌进入新的市场,并凭借较强的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获取海外市场份额,例如家电行业中的海尔、美的等。

  其次,跨境电商企业凭借国内成熟的产业集群带来的共享性网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形成价格优势。在海外高通胀背景下,跨境电商提供的高性价比产品更具有吸引力,拼多多、抖音等都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尝试。不过,海外代购的政策也有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更多地选择新能源风光伏、新能车制造等拥有技术优先的领域,其能否走出来一条中国“出海”之路是关键,毕竟“出海”是为了解决当下国内供过于求内卷的矛盾,通过“出海”来解决供求关系。

  最后,在一些以前国外垄断的行业中,中国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比如说中国创新药/疫苗的“出海”,如今也是非常明确地多起来,尤其是进军第三世界国家,拥有非常好的性价比,又是刚需;还有电子科技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是我们关注的核心。显然,“出海模式是未来中国企业转型的必然方向,也由此才能破解经济的难题,这也势必成为未来牛股的重要思维模式。

“出海”成为上市公司破局的关键

  中国企业的“出海”,有主动和被动两方面因素。被动的是源于摩擦因素,不能坐以待毙,只能积极拓展其他渠道来对冲影响,如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数量明显增加;主动的是因为经济转型,内卷明显,需要海外因素来破题。实际上,最近两三年的业绩报分析时,笔者都特意提到了,毕竟当国内方面缺乏亮点的时,“出海”收益就非常关键了。

  2023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达到9.81万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3.5%,两项数据较上一年均略有下滑。2023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营收为8.45万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12.71%,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2023年A股公司海外业务的毛利润达到1.48万亿元,占A股总毛利润比例为13.1%,海外业务毛利率达到15.07%,三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与10年前相比,海外业务毛利润占A股比例提升8.41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毛利率提升7.2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分别达到179.52%、92.11%。

从绝对值来看,2023年有8个行业海外业务的营收突破5000亿元,其中电子、石油石化两个行业营收值最高,均超过1万亿元,汽车、电力设备海外营收值也不低,分别超8000亿元和7000亿元。从相对值来看,有7个行业海外业务的营收占比超20%,分别是电子、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石油石化、电力设备、基础化工。那么,为何会如何演变?日本“出海”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大陆的房地产在2021年达到顶峰,人口在2023年底出现历史性拐点,并开启老龄化过程。这些都和日本有相似之处,虽然不能刻舟求剑,但他们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如在后地产时期“出海”、消费平替和新科技周期、老龄化、股息模式等。在后地产时代,能保持高增长的行业比较少,股息模式的底层逻辑价值凸显。处于低利率环境,股息更有价值。巴菲特买入的日本五大商社,也是“出海”逻辑的牛股,主要营业收入来自资源和贸易。

  所谓消费平替,90年代后日本由消费平替最大受益者就是迅销(优衣库母公司),1997年上市,至2021年上涨超过45倍。实控人因此多次成为日本首富。当然,国内优势之后,“出海”,如中国各地购物中心都有优衣库的身影。大陆如今也有明显的消费降级的现象,如何寻找替代因素,质优价廉成为关键。

  日本后地产时代经历的是互联网和计算机革命,新科技周期受整体经济影响较小,有自身的周期。上一轮新科技周期中产生的牛股有东京电子,信越化学,索尼等。而这一轮是明显的人工智能周期,会走出哪些品种还是未知的,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日本“出海”解决国内的问题,日本的优势产业是汽车,丰田、本田等都是日本汽车领域的大牛股,且盈利能力强。那么,我们的优势企业是什么呢?

仔细研究业绩报和2024年来的走势,也可以发现一些人瞩目的现象,如宇通客车、山推股份、星湖-科技、春风-动力等年内累计涨幅均超50%。而这些品种也有一些共性,海外收入都是超过10亿元,且连续3年以上提升,进而推动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其中,宇通客车2023年实现了海外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海外业务毛利润达到32.94亿元,占公司毛利润比例接近五成。

大陆“出海”的传统优势产业为纺织服饰、电力设备和煤炭,这些行业在全球出口中占据相当的份额,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近几年,汽车、家用电器、商贸零售、电子、有色金属等五个行业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超10个百分点。其中,汽车行业海外营收占比提升最明显,2023年该行业海外营收占比达到23.38%,相比10年前提升17.03个百分点。从未来角度看,战略新兴行业将成为重要的转型方向。这类行业在全球出口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且行业增加值占比也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符合这一趋势的行业有新能源、重卡、医药/医疗、精细化工、高端机械设备和新能源车等。

总之, “不出海,就出局”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也是推动企业变革的力量。如今,越成熟的企业,如果仅依托现有因素其生存压力和创新动力都会逐渐减弱,可能在变革中失去竞争力。而唯有推动行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形成,才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出海””已经成为企业增长和收益的重要选择,更成为弱周期中股市一抹亮色,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玮,投资达人,微博知名财经博主,财经撰稿人,著有《日历买股法》《解套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