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8月20号,要问今天最火的娱乐话题是什么?想必非《黑神话:悟空》莫属了。
这款号称首款国产3A大作的游戏,发售火爆程度堪称历史之最:不到1小时即登上Steam最热玩游戏榜首,当前玩家人数超过100万,甚至有人说,“黑神话”给男性的消费潜力平反了……
而在昨天资本市场已经提前反应,华谊兄弟、浙版传媒等公司股价暴涨,给大A带来了一抹红色。我的不少投资人朋友也在朋友圈晒出了购买订单,估计今天又是他们“忙里偷闲”的一天,还有些公司直接放了一天“游戏假”。
不过在投资圈热闹也仅此而已了。自2018年之后,一级市场的游戏投资逐年下降,近两年更是跌落谷底。在今年发生的16笔动漫游戏投资中,产业方占据着主导地位,财务类风险投资机构屈指可数。
这其实有点反直觉,一来是与游戏公司节节攀升的财报不符,二来近些年其实也不断有流水不错的作品冒出来。不过如果再细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个行业的利益格局已经相当固化,排在收入榜前几名的作品没大变化,并且各大公司都有各自的一块蛋糕,这样犹如一潭死水的行业,自然不是风险投资喜欢的。
并且,以《黑神话:悟空》的500万份销量计算,十几亿元的收入也不过是一些新锐手游两三个月的流水,说什么激活行业潜力,撼动利益格局的确夸张。我更希望的是,黑神话能成为一条鲶鱼,给前辈一点压力,给玩家一些艺术,如果有可能,还能给游戏投资一点希望。
因为今天,人人都爱《黑神话:悟空》。
不一样的冯骥:是华科学霸,也是“三和大神”
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是传奇人物。
2004年,冯骥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但是和其他华科创业者的学霸光环不同,冯骥是一名妥妥的网瘾少年。据说他当时沉迷于《魔兽世界》,不仅放弃了考研,而且花光了所有的钱,不得不借钱度日。
这段日子被他浓缩在游戏昵称里——“三和大王”——像三和大神一样生活。
后来为了生计,他选择跨行应聘游戏策划岗位,从此踏上了游戏开发的道路。2005年冯骥进入一家小型游戏公司任职,三年后进入腾讯《斗战神》项目组担任主策划。
《斗战神》是腾讯当时开发的一款西游题材网游,据称团队花费了5年时间研发,著名网文作家“今何在”担任世界观构建,甚至不惜花费巨资请来阿凡达团队预摄宣传CG。在2012年内测时,这款游戏创下了99.7%的激活率和90%的用户满意度,堪称当时最具神作潜质的游戏之一。
但尴尬之处在于,前期的巨额投入并没有给游戏带来丰厚回报。后期为了弥补支出,调整了更新路线,“活跃人数反而随着游戏更新减少”,《斗战神》逐渐成为一款平庸之作。
心血之作却迎来无奈结局,策划团队的挫败感可想而知。这也成了冯骥和6名同事选择离开腾讯自主创业的直接原因。
不过早在2007年,冯骥就已经洞察到游戏行业的弊端。在他撰文的《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里,就对当时行业现状大加批判:
“超过75%的项目都直接失败了或未达预期”,连游戏策划都不会玩自己研发的游戏,网游游戏产业只是在琢磨“如何让玩家一直沉迷”“吐出更多人民币”。“中国庞大的失意人群”成了游戏运营商“待宰羊群”。
他甚至担忧,如此发展下去网络游戏会成为“华丽画面和千锤百炼的数值体系组成的阴谋”,网络游戏玩家“和药物依赖者别无二致。”
如此看,2014年冯骥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创办游戏科学,也是初心使然。
探索游戏科学,一起做长期价值的事儿
何为游戏科学?
“游戏也和其他行业一样,是一门99%勤奋+1%灵感的严谨学科,而不是一桩跟风押注的赌徒生意。”游戏科学的官网如此写道。
为了验证这一份“严谨的科学”,才有了今天上市的《黑神话》。
当然在《黑神话》之前,冯骥团队还推出了《百将行》《战争艺术:赤潮》等手游产品。这两款游戏与《黑神话》相比是平庸之作,但却支撑了游戏科学的持续经营。
特别是《战争艺术:赤潮》,不仅在Steam上收获了不少“特别好评”,而且也为游戏科学带来了第一笔投资。
2017年5月,《战争艺术:赤潮》的发行方英雄互娱投资游戏科学6000万元,持股约20%。据此计算,游戏科学公司当时估值为3亿元。
这笔投资应该为《黑神话·悟空》的开发起到关键作用。因为据称《黑神话》的启动时间是在2018年2月25日。当时,冯骥在翻阅2016年融资所写的BP时,赫然发现此前公司BP中花费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述单机游戏的制作计划。于是很快,公司推动第一款作品代号为“B1”的作品《黑神话》立项上马。从时间上看,距离他们拿到6000万融资,不到一年。
2020年8月20日,游戏科学发布了《黑神话:悟空》的首支预告片,目前在B站的观看量已经达到4600多万,不仅在游戏圈激起热议,更吸引了资本关注。老东家腾讯很快联系上游戏科学,并且在2021年3月披露,投资游戏科学,持股5%。
兜兜转转,冯骥团队再次牵手腾讯,这次“不用关心 KPI,把单机 / 主机的游戏梦圆一圆,下来继续专注研发,未来让作品说话”。
冯骥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还编排了段子:
我:你们应该很清楚,这游戏哪怕做出来,肯定不怎么赚钱,甚至可能亏钱。
鹅:懂,我们又不是第一天认识,让你赚钱你也不会啊。就想一起做点有长期价值的事。
又花了3年时间,游戏科学和腾讯想做的“长期价值的事儿”终于在今天做成了。
腾讯投资时,游戏科学估值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2022年英雄互娱披露的年报显示,英雄互娱已于2022年将《黑神话:悟空》开发商深圳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售出,转让对价为4.8亿元。这意味着游戏科学的估值在2022年约为24亿。
游戏火了,但投资人“没了”
不过令人尴尬的是,虽然《黑神话》带火了游戏圈和资本圈。但是一级市场的游戏(文娱)投资人已经“没了”。
冯骥创业的2014年,正处于文娱行业高速发展期,各地政府新建文娱产业园,在资金和场地上为文娱企业提供支持;当时我所在城市成都就被誉为“千游之城”,号称至少拥有1000多家游戏开发公司。
据投中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机构投资动漫游戏556起,投资金额112.28亿;2015年660起交易,投资金额221.05亿。2015年也成为一级市场动漫游戏投资的巅峰之年。此后动漫游戏投资交易逐年下降,不过到2018年,依然有329笔投资。
2021年,动漫游戏投资迎来一波“小阳春”。投资事件上涨为216起,交易金额上涨234.31亿元。
但这一股“暖风”相当短暂。2022年之后,动漫游戏投资就直线下坠、跌落谷底。2023年全国相关投资仅有40笔,2024年到目前为止仅有16笔。
以上“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投资曲线,与腾讯在游戏板块的投资也相互呼应。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腾讯在动漫游戏上一共出手了87次。第一个投资高峰出现在2015年,出手了11次;第二个高峰是2021年出手了20次。
而在2022年腾讯只出手了5次,2023年出手了1次。2024年到目前为止一次都没有出手。而且2022年和2023年出手的动漫游戏公司,均是海外企业,国内没有一家企业获得腾讯投资。
老大既是如此,其他机构也可想而知了。
我细数了一下今年这16笔投资。发现其中产业方和国资占据主导地位,比如IDG资本和祖龙娱乐投资了AI驱动游戏研发商元绎娱乐;成都国资主导的“交子九颂数智基金”投资了《流浪地球》游戏IP开发方瀚海星穹;掌趣科技投了一家小游戏开发商繁树网络……
所以行业内的现状是:产业公司或者部分国资进行战略投资,要么是为了获得稳定高质量的产能、高收益潜力IP,要么是推动完善本土产业规划。
那么黑神话会不会引起国内游戏甚至3A游戏创业投资的热潮?
“国内短期内就不可能会有创业投资的热潮,进而短期内就不可能会有游戏创业投资的热潮,所以就更谈不上有什么3A游戏创业投资的热潮……”内容行业观察者、“屠龙之术”主播庄明浩在即刻上回答了这一问题。
不过,如果你把这款中国游戏史上的“新神话”、“里程碑”,看做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因为如果游戏行业的投资依然很火爆,那么只会催生出更多考验“欲望和人性”的作品,而在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的场景下,永远不会有艺术品的诞生。只有繁华落尽,返璞归真,大家才能沉下心来做点自己喜欢和在乎的事情。当然,这也并非是对手游的批判,只能说游戏市场是最公平的,你氪金点找得准,我做出了首款国产3A大作,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