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学术桥对高校大面积撤销文科的趋势进行了关注(详情回顾:文科消亡史?高校文科撤销大潮来袭),而在相关讨论中,小乔也注意到了一些担忧高校文科未来发展的声音,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高校文科的就业问题。
质疑的声音
事实上,“就业”一直是跟随在“文科”后的一个高频词,在微信平台搜索关键词“文科 就业”,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篇题为《文科生找工作有多难?顶级名校毕业后,我投了1000份简历》的10W+文章。
而最出圈的新闻事件,则是去年“考研名师”提出的“闭着眼睛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文科都是服务业”等论断,“文科博士多次就业被拒”“985文科硕士海底捞洗碗”“211文科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五千”等反映文科生存现状的新闻也不时登上热搜。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从数据来看,文科生就业签约率不足理科生的一半,工资水平也比理科生低1000元到2000元。
专业性不强,容易被替代是外界对于文科的普遍看法,即便是在不少文科生自己看来,专业弱势也是就业最大的硬伤。
前不久的高校毕业典礼中,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朱国华院长,选择将「文科何为」作为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主题。在他看来,新技术浪潮的冲击,绩效主义的盛行,生存压力的变大,都意味着文科危机的加深。
微博就此诞生了一个话题讨论:文科危机真的来了么?在一项题为“你如何看待‘文科危机’”的调查中,更大比例的参与者将票投给了“文科出路少,说是‘就业危机’更恰当”。
解决的方法
那么属于文科的就业危机,有何解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已经较为熟悉的“新”系列培养政策——“新文科”的建设。
2018年8月国家发文指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新文科建设逐步开始拓展,发展至今,“新文科”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
什么是“新文科”?“新文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文科的升级改造,而是在夯实基础学科的前提下,发展新兴学科,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将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跨学科”即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一直是文科生备受诟病缺少的素质,“新文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学者指出,新一轮跨学科不仅是对传统学科自身缺陷的不满和改进,更是为了回应日常生活世界变革对人文学科调适的呼吁,迎接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比如基因编辑背后的科技伦理反思浪潮、ChatGPT背后知识生产的重新定义,其本质是在不确定时代,人们尝试寻求解决方案的一个通道和手段。
而“新文科”从概念到行动,全方位响应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人文学科带来的挑战,这种自我调适对中国高校文科乃至中国社会正在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它的一个重要的使命是,以一种整全的视野重新来打量日常生活世界,架构起沟通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一种价值道义和人文关怀。
来源:学术桥综合自微博、文化纵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