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科技金融既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推进器。9月6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浦发银行共同发布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以下简称“指数”),指数五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17.03%,为观察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把“数字标尺”,展现出“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数字标尺”洞察要素流动趋势
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此背景下,指数构建了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成效、环境支持四个维度的指标,衡量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直观展现出大陆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指数结果显示,基期以来,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经历了2019至2020年的快速上升后,进入平稳提升期。2023年指数值达到187.57点,同比增长1.79%,五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03%。
图为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指数走势
图为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分指数走势图
从一级指标看,“环境支持”指标上升态势最为迅猛,2023年指标值达252.61点,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07%。近年来,在国家战略引领下,大陆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持续加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大陆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405支,省级以上企业孵化器1606家,多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国内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逐步搭建,以上海为例,上海的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从审慎监管鼓励创新的角度,在临港新片区试点了面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实施的“贷款+外部直投”融资新路径。今年以来,多家银行试水认股权贷款业务,成为科技金融的有益尝试。
“金融发展”指标前期涨幅较大,近两年小幅调整,年均复合增长15.82%。数据显示,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2.45万亿元,获贷数量达21.2万家,呈增长态势,银行贷款带动作用明显。各地银行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如总部位于上海的浦发银行构筑“商行+投行+生态”经营模式和“股、债、贷、保、租、孵、撮、联”的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已服务科技企业超6.4万户,科技贷款余额超5500亿元。
指数同时关注到,近年来科技型企业IPO数、获得风投规模及风投事件数量均有所下跌。可见,虽然“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投资体系已建立,但有效性和体量仍有待加强。
图为2019-2023年科技企业贷款余额、风投规模及总市值变化情况图(单位:亿元)
五大战新产业“三快两稳”
科技金融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大陆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添新动能。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目前大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
为直观展现大陆科技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的变化趋势,在“产业成效”指标下,指数首期选择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生物产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研究,通过对产业规模、产业营收、产业结构三个维度的量化分析,
指数显示,各产业的成效指数自2019年以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呈现“三快两稳”的整体发展格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年均复合增速最高,达到20.29%;新材料与生物产业紧随其后,分别复合增长17.55%和17.06%;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复合增速为9.25%和8.96%。
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涨幅明显,较上一年上涨16.84%。自2020年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维持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指数结果较2021年增长近一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引领产业发展,三类软件登记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40%。集成电路产业创投及股票融资趋势于2021年起趋于活跃。
图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效指数走势图
图为2015-202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产业创投及股票融资趋势图
新材料和生物产业的表现相当稳健,在所有年份中都实现了稳定且较高速度的增长。2023年,新材料产业成效指数达190.92点,同比增长20.67%;生物产业成效指数达187.78点,同比增长10.19%。
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
作为科技金融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着力于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金融正是两个中心双向赋能、联动发展的结合点。通过整合信贷、债券、股权、保险等丰富多元的金融资源,上海金融业界不断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匹配生命周期、符合行业特点、适应发展需求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近年来,科技金融领域涌现出一系列“上海经验”,包括全国社保基金长三角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上海“专精特新”专板、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再贷款再贴现专项产品等,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复制、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截至2023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余额和户数较年初增长均超50%。
从金融机构的视角来看,科技金融服务的广度与精度均在不断提升,金融“活水”正在经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以浦发银行为例,其创设以“5+7+X”为核心的“浦科”产品体系,落地“浦创贷”“浦投贷”“浦新贷”“浦研贷”“浦科并购贷”等专属产品落地,设立百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推出“科技会客厅”……在新一轮“数智化”发展战略中,该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战略主赛道深入推进,明确提出要成为科技企业的首选伙伴银行。“商业银行不仅仅是资金提供者、金融综合服务提供者,更是社会资源配置者、整合者。”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称。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时期,科技强国与金融强国建设蹄疾步稳。面向未来,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将持续跟踪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向,洞察科技与金融要素的流向,以及二者的互动过程,书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科技强国与金融强国建设蓄势赋能。(邓侃、王翀)
编辑:李一帆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