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网财经报道,经济学家马光远发布视频表示,不是银行的收入高,而是总体老百姓的收入太低。六大行员工的平均月工资和以前比,已经大幅度降薪了。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733元,也就是说全国老百姓平均半年收入还不到六大行员工的平均月工资。
银行员工和其他行业、尤其是实体经济领域员工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银行员工就要比其他行业员工收入高,为什么银行降薪,员工就受不了了,有的还因此发生了恶性事件,为什么老百姓的收入上不去,是老百姓普遍不努力,还是老百姓努力了收入就上去了,这是需要弄清楚的。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不然,可信度不强,认可度不高,甚至会被认为是利益集团代言人。
先来看银行员工的收入,实际也是两极分化。在银行被称作高管的,都会数钱数得手发麻,普通员工,也就是银行的“老百姓”,实际收入并不比其他行业员工高。就算高一点,也高得非常有限。也就是说,所谓银行员工收入高,更多的也是被“高收入”的人占多数,实际就是普通工薪阶层,且工作的压力比高管还要高、比其他行业也要大,譬如存款业务、贷款任务等。因此,银行员工的薪酬分配,实际是很不公平的。尤其是某些高管,并不是靠能力上去的,而是靠关系得来的,有的甚至是不正当关系、违法行为等。
再来看被称作老百姓的其他行业员工,他们的收入,绝大多数都是公平的、公正的。尤其是民营企业,从高管到员工,收入都相对公平,高有高的理由,低有低的道理,员工不眼红,也不攀比。更重要的,非银行系统的员工收入、特别是实体经济领域员工的收入,对经营者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能够确保员工每月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低工资,就已经相当不简单。尤其在宏观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很多经营者更是含泪保企业、保员工收入,用贷款、用借款给员工发工资。
相反,这些年来,银行高管的高收入都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真正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了吗?他们的放贷行为,真的都符合决策层、管理层的要求吗?都是合规发放吗?当实体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银行都把钱放给了谁?开发商、政府融资平台、少数国有大型企业、P2P等,导致真正创造财富的实体企业因为资金问题无法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开发产品、拓展市场,慢慢地,连给员工发工资也很难,又如何提高员工收入呢?
不该获得大量资金支持,且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却得到了资金支持,形成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风险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当市场陷入低迷后,企业也就瞬间倒下,银行放出去的资金也立即面临风险。恰恰是,这些风险资金,支撑了很多银行高管的高收入,为银行高管提供了可以提拔和享受高薪酬的业绩。当业绩变成风险后,高管们的薪酬也早就成为他们全家人的福利。
如果把过度投放到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拿出一半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经济还会如此吗?企业员工收入还会这么低吗?如果不是银行过度给房地产开发企业信贷资金支持,房价会涨得这么高,以至于让买了房的居民大多成为“房奴”,也没有了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老百姓收入还会这么低吗?银行高管们能拿到那么高的薪酬吗?银行高管的薪酬,难道拿的不是昧良心的钱吗?现在降薪,也仅仅是拿出一点姿态,是在真正的纠错误。按照银行目前的风险,那些拿了高薪的经营者们,应当把钱退出来,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银行员工与其他行业员工、老百姓之间的收入差距,看似分工不同造成的,实际是银行没有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没有把钱投放到应该投放的地方,没有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继而让实体企业的员工收入普遍较低,与银行员工的平均收入差距也就十分明显了。
只是,马光远同志并没有真正看到银行员工与普通百姓收入差距的内在原因,而只是想当然地认为不是银行员工收入太高,而是百姓收入太低。这种论调是很不可取的,也是很危险的。对一名经济学家来说,看问题不看本质,谈想法不谈关键,而是抛出一个所谓的观点,让别人来为自己的想法论证,是很不厚道的,也是不符合一名经济学家应有的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