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毫米,在航空发动机上这个精度要求,一直是摆在大陆面前的拦路虎。
这个肉眼看不到的差距,让我们国在航空发动机上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因为它,大陆的航空母舰、航天火箭等大国重器都难以再前进一步。
但这么一个难倒了无数科研人员的难题,却让一个初中学历,并且只在技校读过书的小伙给攻克了!
为了嘉奖他在该方面的突出贡献,而且还帮助大陆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国家直接给他颁发了一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并奖励他800万元。
那这位学历不高,但本事不小的小伙子究竟是谁?他的本事到底是怎么来的?他为大陆科研立下了哪些赫赫战功呢?
来自农村的千里马
1979年,洪家光出生了,是沈阳一户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好,所以从小洪家光就表现得十分懂事,经常帮助家里干一些农活。
在他6岁那年,村里多了一个机械厂,而他也经常跑去观察厂里生产制造流程。
这对于还未算年幼的他来说,这些开动的机器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也在他的心里埋下了对机械热爱的种子。
到了洪家光该读书的年龄,因为家庭的贫寒,其实不少邻居也劝他的父母放弃孩子的学业。
但深谙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洪家光父母,即使是要他们通过节衣缩食省下钱,他们也要让洪家光去上学读书。
而洪家光也很争气,即使他还要抽出时间去帮家里干活,但他从小的成绩在班里就是名列前茅,一直保持到了初中毕业。
为了不加大家庭对自己的经济支出,洪家光选择放弃了进入高中学习的机会,即使他的成绩依然很好!
洪家光选择进入技校学习,早点学到谋生技能进入社会来报答父母,他的父母对他的无悔付出,让他不再忍心让他们继续吃苦了。
在技校这三年里洪家光也不曾放弃自己,反而更加的努力学习,每天凌晨天刚亮就起床,坐一班长达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去技校。
爱学习的洪家光,不愿浪费坐车的这段时间,即使车子看书很不方便,但他还是利用这段坐车时光自学了四本技术书,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技校里他经常如饥似渴的询问老师,以求掌握更多的知识,渐渐地,他成为同学们眼里的学霸,不仅理论知识丰富,还有一手精湛的技术。
三年之期已到,洪家光以校里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毕业,因为对机械的热爱,再加上他的优异成绩,他被分配到处在沈阳的中航工业的进行工作。
一步一脚印的千里马
在进入中航工业工作之前,洪家光一直对它抱着美好的憧憬,他对祖国的重工业一直抱着为它发光发热的想法。
但等他进入工厂一看,破旧的墙壁,垂垂老矣的机器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声响,自己的工作就是不断重复加工一个小零件。
这让他顿时就产生了失望的想法,这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吗?他真的可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吗?
洪家光抱着这种想法在自己的工位上开始了工作,虽然工作枯燥无味,但洪家光明白,他没有退路,因为他还有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庆幸的是他的工资不算低,这也让洪家光心里好受了一些,但他还是闷闷不乐。
就在这时,厂里的一位老师傅率先看出了他的迷茫,他决定要提点一下这位处于迷茫的年轻人,于是他拉着洪家光进行了一番开解。
不要灰心,一台大机器可是由无数精密的小零件构成的,小零件也很重要,往往一台飞机能不能起飞就取决于一些细节,不要小看了我们这些普通工人,小零件、大智慧!”
豁然开朗的洪家光明白了小零件也可以出大智慧,也可以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他也不再浑浑噩噩,反而开始学习。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被西方技术封锁的阶段,我们造不出航母,也造不出足以媲美西方的战斗机。
而这些大国重器都需要我们对现掌握的精密技术再上一个台阶,但我们当时就是卡在那一步。
而洪家光也在厂里逐步学习机器的操作,他经常不知疲倦的请教厂里的老前辈,这也让他对厂里的机器操作更进一步。
一天,厂里接到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具体内容是加工金刚石滚轮的生产任务,目的主要是为了中国新一代航空飞机的生产。
但这项加工任务要求的精度是极其高的,并且这项技术长期以往一直被西方所垄断。
最主要的是,全厂里唯一个人可能胜任这份工作的老师傅,因病请假了。这下子全厂没有人可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了。
意识到机会到了的洪家光,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洪家光自信满满进行了第一次尝试。
但很可惜的是,洪家光失败了,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全都不合格,这可激发了洪家光不服输的精神。
他把自己的床搬到了车间里,开始了每天超过14个小时的艰苦攻坚工作,因为没有多少科研经验,洪家光一开始并不能解决问题。
但他这个人就是不服输,他去图书馆找各种专业资料,遇到不会的就去询问厂里的老师傅和专家,不断在本子上修修改改。
为了能够成功,他累了就躺在车间里,睡几个小时就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在他不眠不休的几个星期后。他不仅成功按时完成了任务。还超出了原本的技术要求,将精度要求从0.008毫米提高到了赶超西方的0.003毫米!
因为他的创新,大陆的航空发动机迈入了下一个阶段,也间接促成了大陆的新一代战斗机的出现。
要知道,航空发动机这东西不仅可以用于飞机,还可以用于许许多多的的大国重器。
而为了表扬洪家光和其团队达到新技术的突出贡献,国家对他们进行了高度的表扬和高达数百万的现金奖励。
荣誉加身的洪家光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飘飘,反而他表现得更加努力,他认为国家还需要更多的新的前沿技术,所以他要不断进步!
11年,洪家光带队参加了新一届的全国职业青年大赛,不出意外,洪家光获得了冠军,但不愿停下来的洪家光又投入了轰轰烈烈的研究当中。
仅仅过了七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术工作站,在他本人的带领下,在经过不断的努力过后,也是终于成为国家级的工作室。
三年后,国家正需要有科研团队研制敏捷工装调试平台项目,看到国家需要的洪家光义不容辞带队接下了任务。
结语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千里马——洪家光,他从不对抱怨生活,反而砥砺前行,凭借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攻克一个个难题。
他更是一个爱国的人,对国家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他的付出才换来我们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千千万万科研人的奋斗!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大国工匠的默默付出,他们是中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是他们用双手托起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信息来源: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洪家光:匠心守护国产战机“中国心”——央视新闻
信息来源:洪家光: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