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年11月3日一大早,韩侂胄像往常一样入宫上朝,这一天天气很好,风清气朗,沁人心脾,却不知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即将上演。
当韩侂胄走到南薰门外的玉津园时,遇到了中军统制、权管殿前司公事的夏震,夏震很客气地向他行礼,他急于入宫,便简单回礼后继续向前走。
然而,没等韩侂胄走远,夏震就一挥手,突然冲出来几个大汉,将他给架了起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快速拖到了旁边的玉津园内。
随后,在夏震的指挥下,韩侂胄被暗杀于玉津园的夹墙内,一切都悄无声息,没有任何人发现。
韩侂胄是什么人?
他是宋宁宗时期的权臣,担任太师、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是朝堂的一把手。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被人暗杀于上朝的路上,其性质之恶劣、情节之严重,历朝历代都是罕见的。
然而,韩侂胄死后,却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宋宁宗甚至只是叹了口气而已,而他的敌人则躲在角落里暗自高兴。
那么,韩侂胄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被暗杀,他的死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一、出身高贵、阴谋夺权
韩侂胄出生于1152年,他的曾祖父是宰相韩琦,祖母是宋神宗第三女唐国公主,母亲是宋高宗赵构的妻子吴皇后的妹妹,他本人则娶了吴皇后的侄女为妻。
可以说,韩侂胄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这注定他的起步就比别人高。
在韩侂胄十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担任官职了,宋孝宗时期他做到了汝州防御使的职位,那还是他才二十多岁,可谓年少有为。
但是,别看韩侂胄出身贵族,却有奸诈、狡猾的一面,这就要从绍熙内禅说起了。
当初,宋孝宗将皇位禅让给养子宋光宗,自己则退居幕后。按照惯例,宋光宗必须定时向宋孝宗问安,以尽孝道。
开始几年,宋光宗倒是很孝顺,经常去向宋孝宗请安,宋孝宗很很满意,在很多事情上都支持宋光宗,可谓父慈子孝,一时传为佳话。
但是,后来因为立太子之事,导致宋孝宗与宋光宗父子失和。
原来,宋光宗打算立宠妃李凤娘的儿子赵扩为太子,但宋孝宗不喜欢李凤娘,认为李凤祥虽然姿色艳丽,但喜欢搬弄是非,就不同意立赵扩为太子。
李凤娘得知此事后,就在宋光宗面前说宋孝宗的坏话,用言语刺激宋光宗,导致原本就有病的宋光宗精神失常,无法正常处理朝政。
后来,李凤娘趁机掌控朝政,并继续离间宋孝宗、宋光宗父子,有一次宋孝宗给宋光宗送药,却被她说成是毒药,致使宋光宗再也不去给宋孝宗请安。
1194年4月,宋光宗将赵扩立为皇太子,将李凤娘立为皇后,李凤娘因此权势熏天,引起了宋孝宗的极大不满,也导致去病情加重。
到了7月,宋孝宗就去世了,宋光宗因为心中怨恨,竟然拒绝为宋孝宗守孝,也拒不主持宋孝宗的葬礼。
我们都知道,古代以孝治天下,儿子为父亲守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被认为是不孝,就无以立足于天下了。
宋光宗的这一做法,遭到了群臣的围攻,也让一些阴险之人找到了机会。
当时,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就对宋光宗不满,他与韩侂胄、殿帅郭杲等人商议,准备以宋光宗不孝为由发动政变,迫使其禅位给嘉王赵扩。
为使政变合法化,作为外甥的韩侂胄几次入宫找吴皇后(当时是太皇太后)商议,最终取得了吴皇后的支持。
不久后,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就发动了政变,宋光宗被迫禅位给赵扩,即宋宁宗,而李凤娘则升级为皇太后,由此失去权势。
赵扩继位之后,将韩侂胄哥哥的女儿立为皇后,赵汝愚则升级为右丞相,以独相的身份主持朝政。
原本,韩侂胄打算借政变得到节度使的职务,但赵汝愚事后不认账,以“外戚不可言功”为由拒绝提升其为节度使,最终只将他晋升一级,担任宜州观察使。
因为这件事,韩侂胄大失所望,对赵汝愚恨之入骨,准备找机会扳倒赵汝愚。
赵汝愚主政之后,任用亲信,排斥异己,因此独揽大权,但韩侂胄却通过吴皇后的关系掌控了御史台,逐渐控制了言路,他发动言官对赵汝愚发起漫天攻击。
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韩侂胄便向宋宁宗进谗言,说赵汝愚是宗室成员,担任宰相不合适,万一他有异心就麻烦了。
刚好那时候许多人弹劾赵汝愚,宋宁宗已经对其不满,于是罢免其官职,外放福州知州,其党羽也都一一被罢免。
之后,韩侂胄升任保宁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并通过举荐亲信担任要职的手段,掌控了实权。
为了彻底掌控朝堂,韩侂胄决定严厉打击朱程理学,并利用打击理学之机,排斥异己,将赵汝愚的党羽清除出朝堂。
在长达四年时间里,朱程理学遭到了严厉打击,许多大臣被贬黜到外地,比如朱熹、彭龟年、周必大等人,而韩侂胄及其亲信则不断得到升迁。
至1200年,韩侂胄担任开府仪同三司,授少傅、少师,进爵平原郡王,至此他彻底掌控朝堂。
不过,也正是因为韩侂胄打击朱程理学,导致他长期遭到程朱门徒的咒骂,以至于后来程朱门徒在修史的时候,将他黑得体无完肤,还将他说成是与秦桧并列的奸臣。
二、兴师北伐,建功立业
韩侂胄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依靠其家族势力,另一方面则是他使用了阴谋手段。
当一个人掌握了足够的权力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往往是建功立业,继续扩大权威,韩侂胄就是如此。
当时,能够建功立业的机会,无非就是兴师北伐,征讨金国,从而收复北方失地,夺取幽云十六州。
北伐这事在宋朝不是没人干过,比如岳飞,但其结局很惨,还有宋孝宗时期的兴隆北伐,也是草草收场。
可见,北伐之事不易,原因有二,一是金国太强,二是宋朝内部不团结,尤其是主和派太多。
但是,越是不易之事,干成之后得到的回报就越大,所以韩侂胄决定尝试一下。
那么,宋宁宗支持这事吗?
答案是支持的。
自绍兴和议签订以来,已经过去了六十余年了,按照协议内容,宋朝要向金国称臣纳贡,因此金国是宋朝的“上国”,每次金国使者到宋朝来,都是颐指气使的,不把宋朝皇帝放在眼里,宋朝皇帝心里虽然恨金国,但从现实考虑,也只能赔笑脸。
宋宁宗还是有点骨气的,他决定效仿宋孝宗,发起一次北伐,万一成了就万古留名了,即使不成也不要紧,再跟金国议和就是,这也不是啥丢人的事情,毕竟之前几代皇帝都是这样过来的。
因此,宋宁宗任命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全权负责北伐之事。
1204年,韩侂胄开始为北伐造势,在他的建议下,岳飞被追封为鄂王,追赠太师,同时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
此后,朝廷开始大量启用主战派,人民对北伐的呼声高涨,全国上下开始出现久违的抗金热情。
但是,主和派就是打不死的小强,韩侂胄都已经位极人臣了,还是有人敢站出来唱反调,他们认为岳飞都失败了,韩侂胄都没打过仗,凭什么能打败金国。
但是,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最终被韩侂胄平息,北伐之事得以继续推进。
为了进行北伐,韩侂胄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尤其是在政治思想上,他认为之前几次北伐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人心不齐,所以必须上下齐心,才能取得胜利。
北伐开始前,韩侂胄推荐老师陈自强担任左丞相,让亲信苏师旦担任枢密院都承旨,辅佐其指挥军事。
1206年,韩侂胄在准备就绪之后,正史发起北伐,史称开禧北伐,他率军二十万,从宿州、寿州、唐州和蔡州四个方面向金军发起进攻。
可以说,韩侂胄北伐前,在政治上是做好了充分准备的,但在军事上却准备不足,因为那时候宋朝已经很久没打仗,士兵训练不足,武器也比较陈旧,并且缺乏将帅之才。
结果,由于宋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差,所以金军很快就在三个战场击败宋军,宋军战死五万余人。
并且,金军还乘机反扑,将战场推进到宋朝境内,很快就攻克扬州、山西和尚原和四川大散关等地。
面对这样的开局,韩侂胄难免心情低落,他一方面调集16万大军把守江淮要地,另一方面写信给四川战场的主将吴曦,希望吴曦能取得胜利,从而挽回颓势。
吴曦是名将之后,他的爷爷吴璘、父亲吴挺都是抗金名将,世代镇守蜀地八十余年,当初韩侂胄启用他,正是看中了他的家族在蜀地的影响力。
但是,吴曦也不像他的先祖那样爱国,而是个彻头彻底的卖国贼,他来到四川的时候,韩侂胄还没发起北伐,他就已经将北伐之时告诉金国了,还许诺割让阶、成、和、凤四州,条件是金国答应他割据蜀地为王。
后来,吴曦接受了金国的册封,开始自称蜀王,还分封了文武百官,俨然将蜀地当做自己的独立王国。
当战争开打之后,吴曦在金国的指使下按兵不动,金军因此得以渡江南下,直接导致了宋军其他三路的失败。
直到1207年正月,韩侂胄这才得知吴曦叛变的消息,为此他感到十分愤怒,但不久他就又得到了吴曦被杀的消息。
原来,吴曦在蜀地自立为王后,竟然强迫蜀人剃发易服,导致了蜀人强烈不满和抵制,转运官安丙便设计将其杀害。
韩侂胄得知消息后,顺势让安丙接替吴曦的职务,在安丙的指挥下,宋军相继收复四川和陕西等地的失地,算是为国家及时止损了。
尽管如此,韩侂胄依然认为,此次北伐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了,只有议和一条路可以走。
韩侂胄不知道的是,金国看起来强大,实际上因为长期内乱,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如果宋军能够再坚持一下,击败金军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韩侂胄已经泄了气了,北伐一开始就失利,也让国内的主和派腰杆硬了起来,集体出动要求议和。
宋宁宗也有些害怕,担心再不议和,自己就要成第二个宋高宗了,于是也支持议和。
当然了,议和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一昧妥协,金国在这件事上,做得明显比宋朝好。
事情是这样的,当宋朝提出议和后,金军虽然难以为继,却依然以胜利者的姿势对宋朝进行威胁、讹诈,要求宋朝割让两淮地区,增加岁币,同时献上韩侂胄的人头。
宋朝当然不愿意了,便准备找个人作为使者,去找金军讨价还价,但谁也不愿意去,最终找到一个叫做方信孺的人,职务不过是萧山县丞而已。
方信孺来到金军大营之后,金将故意耀武扬威,对其进行恐吓,还将其关押起来,前后关了一个多月才将其放回去,同时提出了新的议和条件:
如果宋朝称臣,那么就以两淮的中间线作为界;如果称子,那么就以长江为界。但无论是称臣还是称子,都必须献上韩侂胄的人头,增加岁币,对金军进行慰劳和犒赏,只有答应才能议和。
原本,韩侂胄是准备议和的,但听说金国非要他死,还提出了这么多苛刻条件,他觉得要是答应了,自己生死事小,名声败坏事大,便坚决不从,准备与金军再战。
金军得知韩侂胄的强硬态度后,感到有些害怕,便准备妥协,但宋朝国内一场针对他的阴谋却适时上演了。
三、惨遭杀害,北伐功篑
韩侂胄拒绝金国的要求后,很快就开始了备战,这一次他决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在军事上进行周密部署。
正当韩侂胄积极备战之时,宋朝国内的主和派却开始大肆活动,主要的人物有宋宁宗的杨皇后及其兄长杨次山,还有礼部侍郎史弥远。
宋宁宗的皇后原本是韩侂胄的侄女韩氏,但韩皇后在1200年去世了,皇后职位因此空缺。
当时,宋宁宗有两位宠妃,一位是曹美人,一位就是杨桂枝,也就是杨皇后,当时她是贵妃,地位在曹美人之上,成为皇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韩侂胄却对宋宁宗说,杨桂枝虽然“才学高、知古今、性机警”,但并不是什么好事,言外之意就是担心杨皇后日后干政。
尽管宋宁宗最终还是立了杨桂枝为皇后,但杨皇后也因此嫉恨韩侂胄,一直在等待铲除韩侂胄的机会。
1202年,杨桂枝正式受封为皇后,她的弟弟杨次山因此显贵,得以担任太尉、保宁军节度使,封永宁郡王。
杨次山是将门之后,祖上除了好几位抗金名将,他本人的人品也还不错,不避权贵,也不干预朝政,时人称他为贤臣,但他却是个妥妥的主和派,认为宋朝只能与金国议和才能得以保全。
杨次山有个好朋友叫做史弥远,是宰相史浩的儿子,当初史浩就是个积极的主和派,史弥远则继承了他的思想主张,也是个主和派。
当时,史浩已经去世,史家也已经开始没落,这让史弥远感到很担心,为了使家族再现辉煌,他投靠了杨皇后,与杨皇后、杨次山成为了政治盟友。
韩侂胄北伐失利之后,史弥远上书宋宁宗,请求宋宁宗杀掉韩侂胄以促成议和;杨皇后又让儿子赵询(其实是养子)上书请杀韩侂胄,但都被宋宁宗拒绝。
在宋宁宗眼里,韩侂胄虽然北伐失利,但他本人也是支持北伐,如果他下令杀掉韩侂胄,那是不是在进行自我否定呢?那他这个皇帝还有什么脸当下去呢?
所以,宋宁宗是绝对不可能下旨杀掉韩侂胄的,但这不代表他不支持议和。
杨皇后这个还是很有政治才能的,他看穿了宋宁宗的心思,知道宋宁宗在乎的,不是韩侂胄的性命,而是他自己的名声,于是产生了刺杀韩侂胄的想法。
杨皇后知道,只要除掉韩侂胄,那议和的阻力就消除了,等到议和达成了,宋宁宗还会关心韩侂胄的死活吗?
很快,杨皇后就开始行动了,她让史弥远策划杀掉韩侂胄,史弥远便伪造了一份诛杀韩侂胄的御批密旨,然后拿着御批密旨,成功将参知政事钱象祖、李壁,礼部尚书卫泾、著作郎王居安、前右司郎官张镃等人拉入自己的阵营。
这些人之中,钱象祖、李壁本是韩侂胄的亲信,当他们看到假的御批密旨之后,信以为真,就果断投靠了史弥远。
起初,众人商议不要杀韩侂胄,只见他罢官去爵,贬黜到外地即可,但史弥远却说,这样会留下后患,还是杀掉来得干净,众人便不再说什么。
史弥远便将暗杀韩侂胄的任务交给殿前司夏震,夏震起初有些为难,他便将御批密旨拿给夏震看,夏震当即表示“君命也,震当效死”。
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可见韩侂胄之死是一场阴谋,当然策划、实施阴谋的人各怀鬼胎,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等人谎称韩侂胄是病死的,宋宁宗开始不相信,后来确认是真的,便长叹了一口气,之后便不再过问此事,而是积极促成宋金和议。
1208年3月,在杨皇后的支持下,史弥远掌握了宋朝实权,他一上台就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并积极进行宋金和谈。
当年九月,宋金签订议和协定,史称嘉定和议,规定宋金之间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从20万涨到30万,另外拿出300万两白银犒劳金军,宋金之间的边界恢复到宋高宗绍兴时期,即金军放弃开禧北伐所占的宋朝国土。
我们可以发现,这份议和协定与之前金国的诉求有很大的出入,主要集中的边界问题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史弥远掌权后,下令将苏师旦杀死,并将其与韩侂胄的头颅割下来,派人送到金国,表明北伐只是韩侂胄、苏师旦挑起的,不是宋宁宗的本意,金国因此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其次,金国当时虽然占领了宋朝不少领土,但战线拉得过长,距离本国太远,加之金军本来就难以为继,又被宋朝拖延了很多时间,所以只想尽快达成议和;
再次,当时金国的北方邻居蒙古已经逐渐崛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开始对外征战,展示出了超强的战斗力,让金国意识到不能继续在南宋多停留,甚至要搞好与宋朝的关系,以免遭受两面夹击。
基于以上三点金国最终妥协,放弃了领土要求,撤军返回了国内。
然而,二十几年后,金国就被蒙古给灭掉了,而在蒙金战争中,金军的战斗力之拉垮,完全跟靖康之变时没法比,跟开禧北伐时又要差一些。
由此可见,如果韩侂胄不死,继续发起北伐,那么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但历史没有如果,韩侂胄最终被史弥远设计杀害,宋朝也再次被主和派掌控,继续屈辱地活着,直至其灭亡。
最后,韩侂胄究竟是不是奸臣?
笔者认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对韩侂胄的评价或许会不一样,有人认为他与秦桧、史弥远和贾似道是南宋最擅权的四个人,当然是奸臣了。
也有人认为,韩侂胄至少是爱国的,而秦桧之流则是卖国的,他发起北伐是为了国家而战,这样的人即便失败,也不能被说成奸臣。
那么,你认为韩侂胄是忠是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