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反对任用陈平?
周勃、灌婴等人对汉王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如装饰帽子的秀玉,但腹中却未必有什么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他的嫂子私通;为魏王做事时因不能被容纳而逃走去投奔楚国;在楚依然得不到信用,就又逃奔来降汉。现在大王您却这么器重他,授给他很高的官职,命他来监督各部将领。我们获悉陈平接受将领们送的金钱,金钱给得多的人就能得到较好的对待,金钱赠得少的人就会遭到极差的待遇。如此看来,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望大王您明察!”
言语背后的斗争
陈平刚到刘邦手下,就受到重用,备受宠爱。官职是都尉,特殊待遇是陪乘官,留在刘邦身边,职权是监督各部将领。官职不高,特殊待遇很高,职权很大。
周勃、灌婴在刘邦面前说他的不是,是不是因为羡慕、嫉妒、恨呢?可能有,但从根本上说不是。这种在刘邦面前说陈平是非的方式其实是中伤。
中伤的表象是为了刘邦好,陈平这个人不好,不能重用。其实是要离间陈平和刘邦的亲密关系,本质上是权力斗争。要借用中伤陈平的各个方面,使刘邦疏远他,不再重用他。
武将们的根本目的其实是解除陈平对自己的监察。因为派陈平监察将领,压缩了将领们的权力空间,而增强了刘邦的控制权。
中伤的套路,攻击的要点
周勃和灌婴中伤陈平的内容共有5个攻击点:
第一,长得虽然很好,但是没有真才实学。这诋毁的是才能,学问不行,华而不实。
第二,个人品德不好,在家时与嫂子私通。这诋毁的是品行,人品不端正。
第三,不忠诚,侍奉魏王,不被容纳就投奔了楚国。在楚国不受信用就逃跑,又投降了汉王。这诋毁的是忠诚,不能从一而终。
第四,辜负了器重和信任,办事有问题,收受贿赂。这诋毁的是忠诚、办事能力、为官之德,有滥用权力的嫌疑。
第五,扣帽子,陈平是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反复无常诋毁的是道德品质,乱臣贼子说明的是后果严重,这样的人不能信任重用。
这段话效果如何呢?相当显著,因为刘邦对陈平有了猜疑。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陈平极有可能会被疏远,而事实恰恰相反,为什么呢?因为魏无知讲了另一套道理。
魏无知的道理
汉王于是对陈平有了猜疑,即召他的引荐人魏无知前来责问。魏无知说:“我推荐陈平时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现在所责问的是他的品行。如今若有人虽具有尾生、孝已那样守信义、重孝顺的品行,却无对决定胜负命运有所补益的才能,陛下又哪会有什么闲心去使用他啊!现今楚汉抗衡,我荐举腹怀奇谋异计的人,只是考虑他的计策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子、收取贿赂,又有什么值得去怀疑的呢!”
另立标准
刘邦猜疑陈平之后,招来引荐人魏无知进行批评。保持疑心是必然的,帝王丧失疑心马上被蒙蔽。但是不能因为有疑心就立马行动,而要对怀疑进行决断。决断的方式就是听言,先听取各方意见,最终由自己独断。
《鬼谷子·决篇》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
面对批评,魏无知转换了角度,跳出周勃、灌婴的言语框架,树立另一套标准,重新评价陈平,就会得出另外的结论:陈平能够重用。
周勃、灌婴对陈平的中伤主要集中在品德方面,而魏无知所讲的用人道理主要集中在才能方面,这就是任用人才千古不变的德才问题。
魏无知强调了德行的局限性,当前与项羽争夺天下,再美好的德行对于胜负于事无补,因此在当前阶段,品德不是任用人才的第一需要,现在刘邦最需要的是腹怀奇谋异计的人,这些人对刘邦最有帮助,才能战胜项羽。至于私通嫂子、收受贿赂的缺点,不是当务之急,是可以包容的。
人才与时代
任用人才时,对德才也要有所取舍,不能求全责备。德和才的标准并不是一条,而是可以分成两条的。“乱世用能,平则去患。”时代混乱,优先考虑能力标准;天下太平,就要追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魏无知所讲的道理是任用人才的时代性,更符合帝王之术。“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话一说完,刘邦立刻明白,任用人才,德才两方面要有取舍。当前楚汉抗衡,必须重用有奇谋妙计之人。魏无知的标准对自己更加有利,他推荐的人才对成就事业更有帮助。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不能影响他发挥能力。如果品德不好,能力很强,但是品德限制了使用能力,导致其只想谋求一己之私,这样的人同样不能重用。
陈平如何应对批评
汉王随即再召陈平来见,责问他说:“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离开,如今又来与我共事,守信义的人原本都是这样地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所以我才离开他去为项羽服务。项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项姓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谋的人他也不用。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才来归附大王您。但我赤条条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倘若我的计策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无价值不堪使用,那么金钱还都在这里,请让我封存好送到官府中,并请求辞去官职。”
自我陈述
面对刘邦关于一个人是守信义还是三心二意的责问,陈平并没有强调自己的忠诚,而是阐述了自己的价值。陈平的解释共有六层意思:
第一,离开魏王是因为不采纳意见。
第二,离开项羽,是因为他不能信任重用。项羽只重用项氏家族和老婆家族的人,自己这种有奇谋的人也不用。
第三,听说汉王能用人,所以我来了。来了之后确实受到了器重和任用。
第四,解释收受贿赂的原因要应付日常开销,因为自己两手空空而来。
第五,解释自己的价值,计策是否对刘邦有用,如果有用自己就留,如果无用自己就走。
第六,善后安排,就算自己要走,也会把所有的钱都封存好,辞去官职,赤条条空手而走。
总之,自己侍奉每一位领导都是竭尽全力,贡献价值,可以空手而来,空手而去,这又何尝不是忠诚呢?
刘邦的决断
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授任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们便也不敢再说三道四的了。
帝王之术
刘邦精通帝王之术,善于听言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周勃、灌婴的进言必须听,如果拒绝,就会阻断自己的消息通道,自闭言路,非常危险,容易导致壅塞之祸。
魏无知的观点也要采纳,因为对当前的斗争有帮助。陈平展现的是自己的价值,而没有掩饰品德的不足。因为陈平的品德优劣,对于刘邦的事业影响不大,而且才能则影响巨大。
周勃、灌婴,魏无知,陈平等三方观点全面听取,互相参照,最后才作出决定。
《韩非子·内储说上》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烛一国,一人不能拥也。
刘邦有一种超强的包容能力,对人才品德不端的评价不足以干扰其任用人才决心。而在现实中,很多领导不能包容缺点,因为属下有一个小瑕疵,而不想任用他,哪怕他能力超群。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国君。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卫君也知道苟变是将帅之才,就因为苟变做税吏时,曾经白吃了百姓两个鸡蛋,所以就不用他。
而刘邦则不然,不仅向陈平道歉,还要重赏,还要升职,一下就树立了陈平的权威,众将明白,形势已定,也就不再说三道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