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界定
谣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它存在的历史几乎和人类口耳相传的历史一样漫长。而网络谣言是信息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涉及各个领域。直至今日,人们对谣言产生的动因及界定依然莫衷一是。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要从界定谣言开始。
首先来了解一下网络谣言的各类界定:
虚假说。这是最普遍的概念,简单地认为谣言就是虚假的消息。但有一些谣言是基于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夸大其词,张冠李戴的,因此这类谣言分辨时要仔细。
故意说。有人认为,谣言是故意传播的,流言是非故意传播的。但实际上,好多谣言是无意传播的。所以,仅用“是否故意”来区分谣言和流言,不是很妥当。可以从传播的强度和广度来区分,谣言传播的范围更广、强度更大,流言传播的范围要小一点,强度也没那么大。而且谣言和流言一字之差,谣偏向于故事的完整性,流是碎片化的、流动性的。
即兴新闻。指群体议论过程中的即兴新闻,这个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需要区分谣言和假新闻。其中一旦假新闻大面积传播开、广大网友大面积转载,就有可能变成网络谣言。
解释与评论说。大家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解释和评论,就有可能产生谣言。
都市传说。都市传说一般是和恐怖故事连在一起,像割取人体器官、挖取眼角膜、学童被绑架等,就属于这类谣言。这类谣言呈现经常性且反复出现的特点,就像潜水一样,隔段时间就会冒出来。
网络谣言的成因
网络谣言产生公式:
网络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相关性+事件的娱乐性)*事件的模糊性*事件的推送力度÷公众批判能力
网络谣言传播的强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事件的重要性,二是事件的模糊性,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两者是乘积的关系而不是相加的关系,如果说模糊性是零,这个事情再怎么重要也不可能成为谣言;如果该事情足够模糊,但是太细微,大家也不会关注、不会传播。这是最经典的谣言公式。
1953年科洛斯在经典谣言公式上加了一个因素——公众的批判能力。如果公众的批判能力足够强,不管谣言再怎么产生、传播,只要公众有自己的理性判断,就可以遏制谣言的传播。这就相当于“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就是指公众的批判能力。
到了新媒体时代,事件的重要性更加复杂化。在经典的谣言公式中,加入了事件的相关性和娱乐性。新媒体平台上转发的很多谣言,一种是和人本身相关的,还有一种是娱乐性的。有时候网友转发一个谣言,仅是出于娱乐的需要,这是新媒体时代谣言产生的一个动因。
如何抵制网络谣言
1.不盲从听信网络的只言片语,在尚未全面了解信息前,引人注目的内容不要随意编辑、转发,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要有求真务实的品质,通过官方等正规渠道了解信息,坚决不做造谣者和传谣者。
2.知识储备越充足,辩证思维就越强,谎言在知识面前自然不攻自破。多读书、读好书,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对法律心存敬畏,学习法律知识,培育守法好习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我们的家人。
4.你传播的任何一个谣言都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要谨言慎行,拒绝成为“键盘侠”,坚决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每一个网民都有义务抵制虚假信息,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虚假信息,不冷眼旁观。
网 警 提 示
网络不是“法律盲区”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守住法律底线
约束个人行为
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素材:青海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