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学者一直认为是张学良的叛变,秘密的沟通共产党红军,并且偷袭抓捕了蒋介石。经过谈判才把蒋介石放了,不然以蒋介石和张学良的联合执手,国民党军不会败得那么快。而且以国民党的军队之精良和人数众多怎么都不会败。
实际上台湾省学者完全是不注重实际客观事实的,就算没有张学良的事件,蒋介石的国民党也是不可能胜过共产党红军的。不管是群众基础还是抗日战争给红军的磨炼,那时红军已经是无可匹敌的状态了。张学良事件只是锦上添花的一角而已。
九一八事变开始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矛盾
在九一八事件开始,整个东北的局势就开始紧张了起来。日军对大陆的东北侵略日益加快脚步,各地被日军占领后都惨不忍睹,村民被烧杀抢掠甚至被屠杀。南京政府的蒋介石还在想着攘外必须安内的思想原则,自私的想着正好趁这个机会去铲除共产党红军。
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张学良是一直力挺蒋介石的“剿共”的计划的,并且彻底的执行蒋介石的计划。出人出力后结果不尽人意,还被蒋介石推到台前来背负骂名。张学良的利益受损的时候开始质疑蒋介石的政策并且正式开始和蒋介石有裂缝缝隙,不再信任蒋介石。
张学良通过东北易帜和东北政治蜜月的两次和蒋介石的合作都非常顺利,所以张学良对蒋介石是非常信任的,因为相当于蒋介石帮助张学良在东北站稳脚跟。此时两人的利益是统一的,所以关系非常好,此时蒋介石提出了剿共的政策,
冠冕堂皇的台面上的意思就是先把内部敌人消灭了再去对付日军。张学良当时新当上三省的总司令,并且除掉了父亲原来的旧干部,觉得自己很威风,轻视了还在打游击的红军。觉得红军是强弩之末了自己出兵围剿就行。
张学良指挥东北军到处围剿陕西附近的红军,但是在崂山被红军成功歼灭了东北军的110师和差点消灭107师。使得这时的东北军人数和战斗力就急剧下降,也成功把张学良的信心打没了,出于自身利益张学良开始怀疑红军的实力是不是蒋介石当初保证的那么弱。
而且剿共出兵很多都是各系的军阀和国民党军,当时的国民党军虽然也参与但是军队并不多。当东北军的109师也被红军全部歼灭后,张学良的内心立马崩塌动摇了。因为他自己的军事才能不高,心气却非常傲,被打败三次后自己都觉得打不过红军了更是在军中的地位被看轻。
将帅无能下面的将军和高级将领心里都会开始不舒服,更是让他的位置受到挑战。打不过怎么办张学良就开始对共产党红军的态度发生重大的转变,开始想着打不过就和红军沟通,先看看红军的态度,最后是和谈让自己的军队得到喘息和保住自己的利益。
他先是安排通过多种渠道去联系共产党,当然也有给苏联的共产党写信件,要求密谋和中国红军联系。但是当时的苏共不仅仅和红军有联系,其实也和蒋介石有联系的。因为苏共的想法是,蒋介石有美国的后台支持,也希望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在中国把日本侵略的脚步拖住。
苏共不想再扶持一个总负责人,而且当时也是爆发二战期间,苏共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中国的事情。所以当张学良的信件到的时候,苏共就把信件原封不动的交给蒋介石去解决。蒋介石此时已经对张学良来说猜疑了,但是因为要共同剿共所以表面上还是哄骗着张学良。
1936年的时候,就算苏共的阻拦张学良还是通过地方和共产党红军接上了线。秘密的沟通和缓解与共产党红军的矛盾,张学良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并且主张自己也是为了国家统一和对日军的侵略有着极大的痛恨,这个立场也得到了共产党红军的认可。
在红军突破包围圈东渡赤水的时候,蒋介石一再电话急催东北军去拦截围堵,但是张学良一再附和着蒋介石的命令,自己的军队一步都不动的开了个口子给红军离去。为了此次事件蒋介石和张学良更是多次在电话中争执,开始正式开始决裂。
张学良在洛川和红军进行秘密会谈,主要议题是对于抗日如何配合。张学良的主意是安内再攘外,政策没有改变,他觉得在抗日的事情上要联合蒋介石。而红军要求当日的战线最好派出蒋介石在外,因为此时最大的敌人是蒋介石的国民党,
又刚刚经历过围剿整个队伍里面都对国民党军队是仇视的,现在贸然和蒋介石站在统一战线去抗日,容易造成军心动摇。而张学良的观点是,蒋介石有推动各地军阀抗日的身份和能力,国民党军更是有美国的军费资助和武器援助,这一点上优势是抗日的主力。
张学良还是坚信蒋介石是会去抗日的,但是蒋介石方面因为张学良的抗命和得到苏共的信件后,虽然没有对张学良有所行动,但是防备之心已起更是继续经营着自己的剿共计划,丝毫不理会张学良甚至有些重要的计划都开始刻意的避讳张学良。
决裂加深张与蒋之间导火线
在共产党红军和张学良达成协议后,共产党变去游说杨虎城,让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人的军队在蒋介石的剿共计划中做消极待命的状态。蒋介石也是越发的深受猜忌张学良,张学良还是坚信蒋介石的会抗日的,不断发信件给蒋介石劝说抗日的好处。蒋介石一心只有剿共,
甚至处心积虑的再次计划着不给红军喘息的机会,既然围剿被红军逃脱了,那就再次追击。甚至因为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消极,蒋介石运用手中的权利调派蒋鼎文去顶替西北剿总司令员的位置,相当于在军事地位上把张学良的位置顶掉了让他没有了这个总司令的名头。
更是意在剥夺他们的权利和声望,更是想着慢慢剥夺他们的军权。因为对于蒋介石来说东北是一块不可以丢的肥肉,物资和人力都是东北的财富。蒋介石更是在高级军官的训话会上说共军是汉奸和叛徒危害国家统一,更是说道:“日本军还远,形成危害还很久,
先分清事情缓解,先剿灭共党。”这个发言一处瞬间让张学良的心态如坠冰窟。张学良对蒋介石的一意孤行已经失望在即,人在失望透顶的时候往往会偏激,张学良开始做出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而他因为被蒋介石推到台前去背锅他在各界中都是名声不好的存在。
张与蒋的斗争开始,但是舆论却一边倒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开始致电全国,告知所有人自己扣押蒋介石的目的,并且一再表示自己是为了国家和抗日的意愿,他深信自己的行为会得到群众和共产党红军以及国民党地方的极力推崇和支持。
但是他又一次因为自己所想的信心满满的时候却忘记了,自己在群众和国民党派系中的信任度不高,更是身负骂名。并没有得到很好反响和热烈的支持,因为当时很多的群众是被瞒着的,他们不知道甚至不在意国共两党的争斗,他们只是想抗日抗击外国侵略。
而张学良在国民党内交横跋扈惯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东北军的二公子,但是并没有出色的战绩和别的将领又不是一个派系的,所以支持他的人不多。而这个时候共产党红军的政策也对他是一个打击,因为共产党支持张学良但是因为没有激起群众的积极响应。
共产党的根基又是群众为基础的,正值当时国民党军的大力恶意宣传拥护蒋介石的报道对民众的洗脑。更是像棉花丢进海水里没有一点水花记起。而这个时候苏共得知了蒋介石被扣押的事情。更是急电共产党红军帮忙想办法,因为苏共还是有一定物资支援共产党红军的。
并且双方在共产党马列主义思想上有一定同根同源性,所以共产党红军也要为了这一层关系去和平的处理这个事件。意思就是可以坐下来谈,不能直接扣押和杀掉蒋介石。各方势力的宽容和压迫下,张学良自己又一次的动摇了,答应了可以各方势力坐下来和谈。
在西安,共产党红军由周恩来代表前来和谈,张学良主持会议,杨虎城参与站在张学良这一方,而宋氏兄妹代表国民党参与和谈。张学良的主张还是一样的“一致抗日”三方站在统一立场上先解决侵略问题。
双方商榷清楚后,张学良要求做书面签字,但是蒋介石的狡猾和欺诈,坚决不做书面签字之用领导的人格保证。这样蒋介石甩脱了后面背黑锅的证据,也是为了他回到南京政府后随即翻脸做了铺垫。张学良得到保证后也答应放蒋介石回到南京政府。
张学良因为面子问题,也想着在国民党中得到一些认可,坚决要送蒋介石坐飞机回到南京。而蒋介石早已通过宋氏兄妹告知国民党军队,只要一下飞机就立马控制住张学良。因为日程问题,张学良随后几日亲自送蒋介石乘坐飞机,两人在飞机上一路无话。
在张学良去之前,周恩来就私下与张学良沟通过,既然已经扣押过蒋介石,此次送行就不要自己亲自送了,真要送也是拍个军官去就行。但是张学良为了面子的问题没有答应,更是杨虎城都有劝说过,这次去一定是鸿门宴,国民党内部肯定准备好了要对张学良下手。
张学良固执的说没有是的,自己还有东北军在手上,国民党不敢为难自己,倒不了到时再一次控制蒋介石就行。他在自负为他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解释,也是他自己背负了自己做出来的后果。他刚刚下飞机立马被众多国民党士兵包围立马被缴械,被羁押关在了南京。
蒋介石一回到南京政府办公处,立马发令剥夺张学良的东北军的指挥权,立马要求蒋鼎文接管全军,更是命令如有士兵和军队反抗连歼灭。众多将领听说张学良倒台被扣押后,本来就对张学良的不满和失望,立马全部投向了国民党军队,此时东北军正式被蒋介石收纳。
张学良的一意孤行和深陷自我感动的行为并不能对蒋氏家族,甚至对蒋介石来说都没有影响,更是让蒋介石在此次被扣押后更是在国民党中得到更大的声望。通过宣传的力量来颠倒黑白,蒋介石就是一心想剿灭共产党红军,为了他个人利益和地位,更是不允许有多党派和国民党
分庭对抗,但是他却虚伪的发现抗日的声望越来越高的时候,把自己摇身包装成一个抗日的领袖人物,更是得到美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支持。把张学良的冒失的行为丢出来背锅,抹黑说他是汉奸和叛徒分子。
参考文献:
张学良不抵抗政策再思考 理论观察 2018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博弈 历史研究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