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简称之为“民谣”,是口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谱上曲子能唱的叫歌,只哼不唱的叫谣。在广袤的枞阳大地上,则称其为哼小调子。还有一种就是以前流行于春节期间带锣鼓伴奏的“门歌”。不过,这种以单人或双人进村挨门逐户,以讨点零碎小钱为目的“门歌”,并不被乡人看好,通常则以“打大呱”称之。
或许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对当年那些古老的童谣恐怕还有点印象吧。如:“火萤虫,点点红,哥哥骑马我骑龙;哥哥骑马街上走,我骑老龙江边行;一行来到丈人家,丈人丈母插金花。养个儿子会写字,养了女儿会绣花,大女儿绣个灵芝伞,二女儿绣个牡丹花;小女儿搞着绣不来,只好关房门在做鞋。”
旧时,农村人们的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先民们为活跃劳动生产,调动激情,往往会自发性的边劳动边哼唱歌谣的,无论是赶着耕牛做田,还是在水稻田里弯腰耘草,都会唱上几段古老的歌谣给自己解闷,或应邀为他人解乏的。
作者读中学时,曾亲眼目睹了先辈们修筑塘坝时,齐声哼唱着一种“打夯谣”:“石夯圆又重呀,新土松又软呀,大家一股劲呀,石夯往下锤呀,打得板又结呀,根基打得稳呀,来年稻米往家滚呀……”此类歌谣,伴随着劳动节奏,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有功效。这样令人震撼的场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江堤时可没少见。类似的还有:“打夯打得高呀,白米往家挑啊;打夯打得好呀,白米往家跑啊……”
在小村钱家麦园庄里,以前,有几位长辈奶奶们,虽然文化低,可在学唱歌谣方面,都有过耳不忘的心记。说唱的场合不管是田间地边,村头打谷场或者逢年过节,或在夏日夜晚纳凉时,人们都会随时即兴的哼上几句,有的还能当戏唱呢,而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下面的这些古老的歌谣:
一.童谣
01.来尿鬼,点点长;捋棉(棉,方言音,戏)被,晒太阳……
02.点脚弯弯,老鼠上山;
三根码台,四根码屋,老鼠靠壁。
03.小扁头,爬墙头,一块瓦,打着头,
爹爹摸,奶奶揉,揉个小扁头。
04.矮子矮,一肚子怪(顽皮),钻鸡寨,
吃土坯,屙土块。(鸡寨:鸡舍)
05.月亮粑跟我走,捡个铜钱打烧酒;
走几步,喝一口,拿块茶干过过口,
还留半边养小狗(指小孩)。
06.小红伢,戴斗笠,摸螺丝,把鸭吃(方言,七);鸭生蛋,把儿吃;儿屙屎,给狗吃;狗看家(ga),一家老小都沾光。
07.新生儿吵夜谣:
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吵夜郎,
路过先生念一遍,我儿一觉到天光。
08.一会哭,一会笑,小花狗,来抬轿;
抬到巫神庙,巫神也不要;
往水里一撂,咕咚咕咚不见了。
09.大月亮,小月亮,哥哥起来打麻将,
嫂子起来打鞋底,妈妈起来炒炒米,
炒给小伢搭搭嘴(方言音,读ji)。
010.小瘪嘴,偷黄瓜,大娘逮到搧嘴巴;
大娘大娘你别搧,我偷黄瓜吃好耍。
011.大雪纷飞,冻死乌龟;
乌龟抻头,冻死老牛;
老牛喝水,冻死小鬼。
012.家婆疼外孙,犹如放风筝;
风筝断了线,三年难见面。
013.扳大罾,板小罾,扳个鲤鱼十八斤;
大鱼留着自己吃,小鱼拿来送隔壁。
014.拍大腿,唱小调,又有棉花又有稻,
还有六谷子炒六谷泡。一棵棉花摘一斤,
一棵水稻打一升,一把六谷吃到中。
二.民谣
01.扇子扇清风,时时在手中;
有人问我借,请到八月中。
02.儿子穿了老子衣,老子在后笑嘻嘻;
女儿穿了娘的裙,娘在后面哭不停。
03.哭丧谣:
儿子哭惊天动地,媳妇哭虚情假意,
女儿哭一脸鼻涕,女婿哭毛狗驴子放屁。
04. 三月三,扛猫(方言,青蛙)叫呱呱,
人家织布我纺纱。人家小姑都嫁走,
我家小姑还在家。(姑娘大了未嫁人,小心眼嫂嫂在数落人)
05.小黑狗,你看家,我到地里捡棉花;
棉花没有扯几朵,一对媒人到我家。,
一句话没讲清,芝麻炸之满天星;
条把扫,畚箕畚,畚给媒人吃之害脚后跟。
06.山里姑娘往河边哭,舍不得马柴煮好粥;
河边姑娘往山边哭,舍不得乌鱼(柴鱼,又名黑鱼)脸上两块肉(读yu)。
07.大脚片,上街店;称猪肉,下挂面;
公一碗,婆一碗,吃完锅里没有我,
还要大脚来洗碗(这里大脚是借指儿媳妇)。
08.小鸡小鸡你莫怪,你是阳家一碗菜;
脱了毛衣换布衣,下辈投个好人胎。
09.姑嫂结亲,尖刀戳心;
姨娘结亲,撕破衣襟。
010.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记仇;
日里打得血滴滴,晚上还是肉挨肉(方言读“育”)。
011.弯刀对着瓢切菜,翘锅对着瘪锅盖;
各人烧锅(烧锅,借指老婆)各人爱,气死你这猪八戒。
012.好狗不咬鸡,好男不打妻。
好狗不挡道,好田多插稻。
013.靠山山又徒,靠水水又深,靠根芦柴,又是个大空心。(旧时,一种自叹命运不如人的民谣)
014.七十照样做小工,八十声音如洪钟,九十满地跑就么弄(弄,方言音),百岁寿星是名星。
三.字谜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枞阳;枞阳有个人,只有一寸长。(谜底:府)
附录部分耐人寻味的顺口溜
01.养种像种,冬瓜像(方言音,酱)水桶(指遗传基因强大)。
02.咸三块,淡三块,不咸不淡又三块(贬义,旧时,用来形容馋嘴婆)。
03.在家不买,出门不带;有烟就吃(方言音,七),无烟就戒(盖);人家不递,我也不怪。(一种吃耍烟人自嘲)
04.奤奤(hǎ)猫也捉鼠,奤奤丈夫也作主。
05.跟好学好,跟丐花学讨。
06.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07.弯钩钉头大,鲫鱼刺(方言音,卡)多,
痴不罗好吃,哪有许多?
08.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0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010.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011.十几岁不急着,二十几岁如抹索(过去,用来形容无忧无虑的儿童少年,总是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而一旦进入成年,才感叹起流水的日子快得惊人)。
012.耕地耕得深,黄土变成金。
013.人不学习落后,刀不磨要生锈。
014.喉咙深似海,吃断斗量金(规劝人们过日子,提倡节俭,切莫铺张浪费)。
01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016.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017.鸭肫难剥,人心难摸。(是告诉我们,这个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018.人上一百,七颜八色(义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019.十根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每个人能力不一样)。
020.人比人,气死人(指不要拿别人与自己比)。
021.吃着饼子,套着颈子(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拿人手短)。
022.出门看天,进门看脸色(重点在后一句)。
023.问路问老头。劈柴劈小头。(比喻一种日常生活技巧)
024.邻家嘴换嘴(方言音,几),亲戚礼往礼。
025.人家骑马我骑驴,还有不如与不如(知足者常乐)。
026.人一我一,不为好吃;
人一我二,好吃不过。(指饭桌上面的一种礼仪)
027.小伢不听老人言,吃亏上当在眼前。
在枞阳乡村流传的歌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如“十劝男人谣”、“十劝戒赌谣”、“十二月教女谣”,等等。这类歌谣都是用诗句的韵律,加上以人为善的劝说词,所以也把这类歌谣称其为“劝诗文”。
作者:钱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