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江山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
刘伯温祖上是在宋朝内附的,据学者研究应该是少数民族党项族!
咱们看看刘伯温祖上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内附宋朝的?又有着怎样的事迹?以及在北宋、南宋、元朝留下的历史痕迹!
党项族在唐朝初年,内迁至黄土高原地带。到了宋仁宗时期,宋夏关系吃紧,蕃官数量骤然增多,保安刘氏也在这个时期内附,成为宋朝的熟户(指归顺的少数民族)。
保安刘氏的起家人被认定为是刘怀忠。刘姓及怀忠当为汉姓汉名,按宋制应是内附赐官时所赐。刘怀忠到刘伯温共十一代。
第一代保安刘氏刘怀忠(刘伯温十世祖)
刘怀忠曾经被西夏李元昊诱惑,让他投降西夏,并且送给刘怀忠大量金银以及王爵,想让刘怀忠投奔西夏,可惜刘怀忠抵抗住了诱惑,而且还把西夏使者带过来的王爵印信毁掉,最后还把使者给杀了!
后来,刘怀忠在和西夏的战争中,力战而亡。刘怀忠死后,宋朝廷录用刘绍能为右班殿直,任命为军北巡检。
第二代保安刘氏刘绍能(刘伯温九世祖)
刘绍能是北宋宋神宗时期西北守边的将领!
刘绍能也是明朝刘伯温的九世祖!
刘绍能,字及之,他是北宋西北守边将领,保安军(陕西志丹县)人,家族世代为少数民族的巡检,这个职业一般是世袭的,而且还是出身少数民族才能担任的,他的父亲是刘怀忠,官至内殿崇班、閤门祗侯。
《宋史.刘绍能传 》刘绍能,字及之,保安军人。世为诸族巡检,父怀忠,官内殿崇班、阁门祗候。
《宋史.刘绍能传 》:击破夏右枢密院党移赏粮数万众于顺宁。夏人围大顺城,绍能为军锋,毁其栅,至奈王川,邀击于长城岭,熙宁中,又败夏人于破啰川,皆策功最。累迁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马都监。旧制,内属者不与汉官齿,至是,悉如之,仍以其子袭故职。
刘绍能其后履历,曾经在顺宁击败西夏右枢密院党移赏粮的数万军队。
西夏军队在围大顺城(甘肃华池县西北)时,刘绍能为充当北宋军队先锋,在长城岭(志丹县西北)大败西夏军。
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1068—1077年),刘绍能又在破啰川打败西夏军,以战功累升迁洛苑使、英州刺史、鄜延兵马都监。
人红是非多,当然说的不是北宋国内,而是国外,西夏对刘氏家族是又害怕又愤恨,因为刘氏家族世代镇守边关,又能打仗。
西夏没办法,只能使用离间计,离间刘绍能和北宋朝廷的关系,宋神宗赵顼当然也知道刘绍能忠心耿耿,也知道这是西夏的离间计,因为西夏也不是第一次对刘绍能使用离间计了,而是很多次,可惜都没有成功。
《宋史.刘绍能传》:帝独明其不然,手诏云:“绍能战功最多,忠勇第一,此必夏人畏忌,为间害之计耳。”
因为离间计的使用,宋神宗为了安抚刘绍能,还特别下诏书以安其心,“刘绍能战功最多,他的忠勇在众将中居第一,这一定是西夏人惧怕忌恨他,而采用的离间诡计。”
宋神宗的行为,使得刘绍能更加忠心于北宋朝廷。根据宋朝旧制,归附于朝廷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不能和汉族官员平起平坐的,但是宋神宗对刘绍能的待遇非常高,全都按照汉族官员的待遇对待其家族,并允许他的儿子继承原来的职位。
《宋史.刘绍能传 》:元丰西讨,召诣阙,神宗访以计,对曰:“师旅远征,储偫不继为大患。若俟西成后,因粮深入,乃可以得志。”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北宋向西夏进行反攻时,宋神宗认为刘绍能常久镇西边,对西夏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把他召到金殿询问策略,他说:“军旅远征,粮草不能及时供应为大患。若等到秋天收获后西部边地有了粮食再进兵,可以成功。”宋神宗认为刘绍棠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任命他统帅两军对西夏进行讨伐。
刘绍能因为久镇边关,不可避免的被一些人攻击,别人指控他,但是都没有实际证据,所以刘绍能才能得以善终。
刘绍能的功绩能名留史册,跟他久镇边关有很大关系,他一生镇守边关长达四十七年,大小战斗五十多次,死于任上,他的最后官职为皇城使、简州团练使职。
第三代保安刘氏刘永年(刘伯温八世祖)
事迹不详。
第四代保安刘氏刘延庆(刘伯温七世祖)
刘延庆为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的七世祖。
刘延庆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
和辽国打仗因为儿子没及时赶到,导致战败,丢失军资无数。
北宋末年,汴京城破时,战死沙场!
刘延庆,党项人,出生在陕西志丹,现今陕西延安志丹县。
刘伯温祖先怎么是少数民族的啊?
这有什么奇怪的!历史上被汉化的名人多了去了,比如隋唐时期,河南窦氏三祖房,都是鲜卑族人,河南房氏(原姓屋引氏),还有北宋的折家,慕容等,不一一列举了,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
《宋史》刘延庆,保安军人,世为将家,雄豪有勇。
宋史记载刘延庆出身保安军,世代为将门世家,英勇有武力。
首先先聊一聊保安军的作用,保安军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永康镇设置,治所在现今陕西省志丹县。
保安军北边连着西夏,和夏州、宥州接壤,宋夏两国交锋的前沿、宋朝防御西夏的主阵地。
保安军同时也是宋夏商业贸易的中心,宋夏间公开贸易的榷场,首先设在保安军,庆历和议后迁至顺宁寨。
保安军的重要性——保安军与诸堡寨存则延州保,延州保则关中安,关中安则天下安也!。
刘延庆早年经常和西夏打仗,曾经大败西夏成德军,擒获首领赏屈,还有伪王子益麻党征。
《东都事略》延庆破夏人成德军,生擒赏屈并熙河招到伪王子益麻党征。
《宋史》破夏人成德军,擒其酋赏屈,降王子益麻党征。
此处的“赏屈”是《定功继伐碑》中的“李赏樵卜”,此人是李讹移的儿子,李讹移是北宋叛将。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江、浙、淮南宣抚使,因为方腊起义的消息终于传到朝廷了,此前被王黼藏起来没有报告给皇上,导致方腊起义军做大,而且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
直到1121年,刘延庆和其余将领在方腊被童贯打跑后,才收复被方腊占领的城池。1122年,方腊残余被灭,刘延庆因功节度河阳三城。
(方腊被被灭,在朝廷军队中有折家将的折可求(存),以及杨家将两支(杨继业和杨重勋)的后代,据折可求墓志记载,宋江就是折可求在灭方腊之后,顺便灭了宋江!此前小编写过折家将系列以及杨家将系列文章!)
1122年,方腊被平灭后,刘延庆又跟随童贯攻打辽国。
这次刘延庆统兵十万攻打辽国,身份是宣抚都统制!
兵圣孙子曾经被吴王阖闾试用,让他组织宫女排兵布阵,讲就的就是纪律!
孙子兵法行军篇也说了行军的军纪的重要性。
看看刘延庆是怎么行军的?
他在行军中,纪律涣散,队伍还不整。
《宋史》延庆行军无纪律,郭药师扣马谏曰:“今大军拔队行而不设备,若敌人置伏邀击,首尾不相应,则望尘决溃矣。”不听。
刘延庆这样行军,部将郭药师跟他建议,大军行军时没有防御措施,假如辽国军队偷袭的话,我军恐怕不能首尾呼应,那么很快大军就会溃败的,刘延庆根本没有听郭药师的建议,后来果然被郭药师言中。
当大军行进到良乡(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时,正好遇到辽军南下的辽国军队,想想就知道结果了,人家辽国打了个阻击战,宋朝军队当然大败了,最后刘延庆关闭“营寨堡垒”不敢再战。
难道刘延庆真的没有学过兵法?估计还真的有可能,古代兵法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何况刘延庆还是归化的党项人,汉人有的也未必能学到孙子兵法啊!这都是瞎猜的,玩笑了啊!
这可是征伐辽国呢,刘延庆吃了败仗,这时候他的部将郭药师着急了,跟刘延庆建议偷袭燕城(现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古城)。
刘延庆听取建议后,开始部署,派部将高
刘延庆兵法没学到多少,反观辽国那边使用计谋得当,人家虚张声势就把刘延庆吓得烧毁营寨往南逃跑了!
曹刿论战,刘延庆是真的惊慌失措啊,这样以来,辽国还没打你呢,自己这边“自相残杀”,互相踩踏导致死伤无数,死去的士兵绵延数百里,岂能是一个“惨”字可以描述?
问题是刘延庆还带着军资呢,这些可都是从宋神宗以来的积累啊,白白的送给了辽国,这不就是资敌吗!
刘延庆带着残兵败将退守雄州(河北雄县)!
刘延庆大败,朝廷能饶得了他哦啊?当然不可能啊!刘延庆是以丧师的罪名被贬到了筠州(江西高安县)。
您以为刘延庆的仕途完了啊?不可能的,人家是世代镇守边关的戌边家族,怎么可能会完了呢!
不久之后,刘延庆起复为镇海军节度使。
刘延庆的落幕之战—汴京之战!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以完颜宗翰为统帅,分东西两路大军进攻太原、燕、京等地。最后宋朝缴纳大量岁币,并割地求和。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又率大军南下,一路势与破竹,直逼宋朝都城汴京(开封。
刘延庆则是作为将领之一奉命守城。
在城破后,他率领一万多士兵逃跑了,一直逃到龟儿寺,被追杀的骑兵所杀。此战刘延庆的长子刘光国也被杀于此。
俗语“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刘延庆至少有七子,长子姓名不详,随父亲一同被杀。次子刘光世,刘光远、刘光辅、刘光弼、刘光烈。
第五代保安刘氏刘光世(刘伯温六世祖)
保安刘氏家族在这一代达到鼎盛,在第五代人刘光世时期,家族部分成员跟随赵构南下,迁居江南。
刘光世是明初开国功臣刘伯温的六世祖。
刘光世为南宋“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保安军刘氏家族是宋夏边境著名的蕃官家族,他的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
刘光世出生于1089年,字平叔。保安军(陕西延安志丹县)人,他是镇海节度使刘延庆的次子。
早年,刘光世曾跟随父亲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以及攻取易州(河北保定易县)。
随后在进攻辽国南京时,因为作为援军没有准时到达,导致先头部队进入城中作战,因为没有援军的情况战事失败,这也是导致整个战局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辽国南京城位于现今北京市西南广安门一带。它是辽国的陪都,也是辽国五个京城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人称燕京。)
后来刘光世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了领承宣使职务,又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河北路洺州(河北永年东)张迪“聚众数十万,陷州县”,曾围攻濬州(河南浚县)五日。刘光世率宋军镇压,张迪牺牲。
1126年,刘光世很不幸他父兄在开封城破后被杀,此前刘光世在杏子堡(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击败西夏,打算带着3000精锐救援开封时,突然传来北宋灭亡的消息,要说不幸,但是又何其有幸呢!
1127年,刘光世在南下到达济州,和康王赵构碰面,刘光世被提拔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一路护送赵构!这可是佐命之功!也是刘氏家族达到巅峰的转机!时来运转哦!
大概同一时间段,很多历史上大家族也南下,比如府州折家(杨继业媳妇的娘家),以及杨家将后代杨存中(近卫保护赵构)等!同一年,岳飞慷慨激昂给赵构上书,想要北上恢复中原,被赵构剔除军营。
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升官了,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也被分配到刘光世军队。
王德是一位猛将,通远军熟羊寨(甘肃陇西西北)人,王德胆子非常大,勇猛善战,1126年,他在金军进攻中原时,因侦察隆德府有功,被授予进武校尉。后来率16位骑士闯入隆德府,俘虏了太守,杀了金兵近百人返回。
随后,1127年,八月,刘光世又立功了,讨平山东李昱,升领奉国军节度使,他是南宋朝廷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厉害了我的刘光世。
(建节—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
(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1127年,十月,宋高宗赵构南逃,任命刘光世滁州、和州(和县)、濠州(凤阳东北)、太平州(当涂)、无为军(无为)、江宁府界制置使,苗傅任都统制,先后击败张遇、李成。后升领检校少傅。
(苗傅,上党(山西省长治市)人,在1129年3月和刘正彦密谋叛乱。)
(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河北雄县)人弓手出身,以勇悍闻名。金兵占河北,他在淄川聚众,辗转南下,在江淮之间活动。两次接受南宋官职,不久又企图割据。被宋军击败。投降伪齐。)
刘光世对于金兵是非常畏惧的,经常不奉诏书救援,这一点被后世诟病;但是赵构没有办法,因为刘光世就像唐朝的节度使一样,跟着刘光世的军士大部分都是“老爷兵”,跟着刘光世吃饭的,人家不会听赵构的话啊,刘光世妥妥的一个大军阀啊!
1129年二月,金国500骑兵追了过来,吓得赵构继续南逃,刘光世根本没有金兵交战,也随之渡江南下。
随后,刘光世被任命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的长官!1129年,四月,参与平定苗、刘叛乱(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发动兵变)。九月,金军在黄州(湖北黄冈)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
1130年二月,赵构撤消御营使,刘光世所部不知道隶属于谁,因为刘光世为太尉,所以号称“太尉兵”,群臣这样不妥当,于是赵构另设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后来金国将领完颜昌攻打楚州,刘光世又违背诏命不救援,他只派了王德、郦琼率轻骑兵袭扰金军。
(王德曾亲自率领军队大破金军拐子马)
(郦琼,相州临漳(河北临漳西南)人,在刘光世被解除兵权后,后率部叛投伪齐刘豫,为静难军节度使,知拱州!这是后来的一位叛将!)
随后几年,刘光世官职有很多变化,1135年,南宋改军制,废除神武军及巡卫军,改设行营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
1136年五月,因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宁武军、宁国军、保静军三镇节度使)。
刘光世的做法,在南宋基本稳定之后,被拿出来说事儿,要罢免他的兵权。
1136年十二月,朝堂对于刘光世的处置,展开了辩论。
右相兼都督张浚:“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
左相赵鼎:“(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
1137年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再一次提出:(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
朝堂争斗结束,经过四个月的讨论,刘光世在1137年,四月份,宋高宗赵构罢免刘光世为少师、万寿观使,所部隶属都督府。
其实这次争斗,根本原因就是右相兼都督张浚,想要染指刘光世的军队,而宰相赵鼎认为这样做会引起中低层将领的不满,果不其然,刘光世被罢免后,郦琼有5000直属部队,在他的煽动下,一共有四万多宋军投奔伪齐,而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五万二千多人,只剩下王德直属八千余人。这就是所谓的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啊!
您以为刘光世就这样完蛋了,那是不可能的哦!
两年后的1139年冬天,在大历史背景下,这一年宋金第一次议和达成共识,赵构以议和成功为由,赐刘光世“和众辅国功臣”之封号,进封爵位雍国公、陕西宣抚使。同时刘光世,张俊,韩世忠成为南宋初仅有的三位赐功臣号、以及领三镇节度使的将领。
1140年,金朝违约南侵。五月,刘锜在进行顺昌保卫战时,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军援助刘锜。
(刘锜,字信叔,父刘仲武,成纪(甘肃天水)人,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
1141年四月,赵构收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随后六月份,刘光世也再次被收了兵权,被罢为太保、万寿观使。
1142年十月,刘光世改封杨国公。十一月十三日,刘光世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宋高宗赵构为刘光世辍朝两日,追赠太师,谥号“武僖”。
1172年,宋孝宗赵昚追封刘光世为安城郡王。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一·乙集》:开禧用兵,韩侂胄欲风厉诸将,因刘光世之孙伯震有请,封光世鄜王。
1205年八月,权臣韩侂胄为振奋士气,以配合即将展开的“开禧北伐”,应刘光世之孙刘伯震的请求,宋宁宗赵扩追封刘光世为鄜王,成为南宋七王之首。
(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河南省安阳市)人,魏郡王韩琦曾孙,南宋权相,他是一个为了自己权力和要立盖世功勋,不顾家国危险的人,发动北伐,可惜失败,然后和金国求和,最后被锤杀。)
刘光世在宋朝发生巨变时,扈从康王赵构,在南宋初成为中兴四将之一,可是在对待金国反面,显得很弱,“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
刘光世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
《宋史》编纂者脱脱评价刘光世和张俊:南渡诸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并称,而俊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则有不然者。……光世自恃宿将,选沮却畏,不用上命,师律不严,卒致郦琼之叛。迎合桧意,首纳军权,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二人(刘光世、张俊)方之韩、岳益远矣。
南宋初年,跟随赵构南下的将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他们被当时的人们并称,然而张俊确被认为是他们中最出色的。如果仔细考察他们的事迹,却发现并非如此。……刘光世自恃是老将,选兵时沮丧畏缩,不执行皇上的命令,屡次违背召令,又军纪不严,导致郦琼叛变。他迎合秦桧的意图,首先交出军权,虽然得以在晚年享受安宁,但君子们并不认为他的行为值得称道。刘光世、张俊这俩人和韩世忠、岳飞相比,显得更为平庸。
人无完人,起码刘光世有扈从宋高宗赵构之功!
刘光世有五个儿子,刘克臣、刘尧佐、刘尧仁、刘尧勋、刘舜谟。
第六代保安刘氏刘尧仁(刘伯温五世祖)
事迹不详,他有三个儿子,刘集、刘承、刘稔。
刘尧仁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
第七代保安刘氏刘集(刘伯温高祖,即四世祖)
刘集迁居浙江青田。刘集儿子刘濠。
刘集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刘集。
第八代保安刘氏刘濠(刘伯温曾祖父)
刘濠,字浚登,浙江青田人。
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的曾祖父。
刘濠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刘集—刘濠
刘伯温曾祖父刘濠曾经自毁家宅,冒险烧毁反元义士林融党羽名单,救助很多人免以被诛杀的命运,功德无量!这事出自明代一篇文言文《刘濠焚宅》。
《刘濠焚宅》原文:宋刘濠为翰林掌书。宋亡。邑子林融倡义旅。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多连染。使道宿濠家。濠醉使者而焚其庐。籍悉毁。使者计无所出。乃为更其籍。连染者皆免。曾孙基佐明太祖灭元 。封诚意伯。人谓祖德所致。宋末、如林融之倡义者多矣。惜皆事败。不见成而反贻累。刘濠欲毁党籍。不惜自焚其庐。用心良苦。而人皆阴受其惠。所谓大德不德也。其曾孙以祖德所延。大光门闾。卒以灭元。冥冥中报施不爽尔。
刘濠的故事发生在南宋灭亡之后,当初他在南宋翰林院做翰林掌书官(文史记载)。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在其领地内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大元”。
1279年,元朝至元十六年,南宋少帝赵昺祥兴二年,宋元双方进行崖山海战,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投海自尽,标志着南宋正式灭亡。
刘伯温曾祖父刘濠在南宋灭亡后,就回到了家乡处州青田(浙江丽水市青田县)!
南宋灭亡,也不是说六没人反抗元朝的统治,这不是刘伯温曾祖父的老乡林融就不甘心嘛。
“宋处州青田人。宋末元兵下处州,融倡义纠里党数千人,谋兴复宋室,事败而死。元遣使捕录其党,诛连遍邑中。”
青田人林融,在元朝大军攻下处州后,召集数千人,成立一支义兵,对抗元朝廷,想要推翻元朝,就这么几千人的队伍,怎么可能会推翻元朝呢,很快就被镇压了!起义失败!
虽然林融起义失败了,但是元朝廷可不会善罢甘休,为了斩草除根,元朝派遣使者大肆追捕林融党羽,牵连整个青田县!
元朝廷把林融党羽写在记事簿上,按名册抓人,要是按正常抓还好,问题是就怕牵连无辜的人啊!
这样的抓捕行动,肯定会牵连很多无辜的人,刘伯温曾祖父刘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救下了很多无辜被牵连的人。
刘伯温祖上是镇守边关的世代豪族,祖上刘光世又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家庭非常富裕,虽然南宋灭亡了,但是不影响刘家在当地是个富户!
元朝廷的公差路过当地青田,就住在刘濠家里,刘濠知道公差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了他们身上带着林融党羽花名册,他看到牵连这么多无辜的人,动了恻隐之心,六想了一个妙计。
公差住在刘濠家里,怎么也得设宴一番,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刘濠有意为之之下,这些公差被刘伯温曾祖父刘濠给灌的酩酊大醉,然后刘濠忍痛把房子给烧了,他又把烂醉如泥的公差给救出来,花名册当然是被烧了。
这些公差酒醒之后,还以为是自己酒醉后失火了,当然也不好怪罪刘濠,吃了个哑巴亏,他们自知失职,然后又拟了一个名单,当然人数就删很多了。
刘濠这样的举动,可是救了很多人啊!很多被无辜牵连的人,也是逃过一劫!
刘濠的曾孙名叫刘基,帮助明太祖朱元璋灭了元朝,平定了天下,得以封诚意伯的爵位。人家都说他是因为祖上积德,才有机会获得这样的成就。
缘来缘去,朱元璋的外祖父和刘伯温曾祖父也能沾的上边儿,他们都是南宋遗民,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史外戚》记载,朱元璋的外祖父叫陈公,他曾经在南宋末年,跟随南宋大将张世杰和元军作战,后来张世杰的军队大败,许多士兵落水溺水,而朱元璋的外祖父陈公侥幸逃脱上了岸。
然后陈公就回到了江苏扬州一带,因为他不再愿意参军,于是躲避到盱眙津里镇,并以巫术为业。
陈公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季家,二女儿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母亲。朱元璋外祖父这位老爷子,非常能活,高寿九十九岁。
看看刘伯温和朱元璋是不是很有缘分,一个是南宋军人陈公的外孙朱元璋,成了明朝开国皇帝,一个是南宋文人刘濠的曾孙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功臣,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在南宋末年,像林融这样起义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能成功,都遭到了元朝的残酷镇压。刘伯温曾祖父刘濠为了保护这些人,不惜烧掉自己的房子。可谓用心良苦,因此救助了很多人,刘濠曾孙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得天下,最终灭亡元朝,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报应不爽。在冥冥中得到的回报,由不得人不信啊!
刘濠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刘集—刘濠。
“光世之裔,世居青田。有名濠者,诚意伯之四世祖也”!
刘濠儿子刘庭槐(魂)!
第九代保安刘氏刘庭槐(魂)—(刘伯温祖父)
这一代的刘氏刘庭槐(魂)开始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
(太学上舍—元承宋制,宋朝学校三舍之第一等。神宗熙宁四年(1071)始于太学置,学生一百人。考试分上、中、下三等,上等可直接授官,中等许免礼部试,下等可免解试。上舍生或被选充太学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职事,给月俸。入学满六年获释褐者,称走马上舍。哲宗元符二年 (1099),令州学每年贡上舍生一人入京师,暂入太学外舍,考试合格即升内舍,三次考试不升舍者,遣还州学。徽宗崇宁元年(1102),令州学三年一贡,成绩上等补上舍,中等补下等上舍,下等补内舍,其余为外舍。)
刘伯温的天文星象占卜等知识,跟他祖父这一代开始积累有很大关系!
刘庭槐(魂)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刘集—刘濠—刘庭槐(魂)。
第十代保安刘氏刘炝(刘伯温父亲)
刘伯温的母亲据说是宋朝宰相富弼的后代!
刘炝在元朝官任遂昌教谕。
刘炝传承世系为刘怀忠—刘绍能—刘永年—刘延庆—刘光世—刘尧仁—刘集—刘濠—刘庭槐(魂)—刘炝!
(教谕——是学官名。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学官名。宋代于京师所设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明、清县学皆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刘炝儿子刘基(伯温)从小聪明好学,儿子刘基的启蒙识字,就是刘炝亲自教导的!
刘基十七岁拜师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刘炝赞扬说道:“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从此之后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都十分精通,为以后帮助朱元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保安县志》:“明诚意伯刘基字伯温,其祖先刘光世保安太平里人,祖居八涧山。宋南渡,居青田,生伯温。辅明有功,封伯居金陵,招族人至厚资之遗以画像,荫郎官职。绿林之变,湮没无存”。
以上就是刘伯温祖上在北宋、南宋、元朝留下的历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