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钟月先生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作家协会会员。数十年笔耕不辍,文学创作成果斐然,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地市级文学创作奖。尤其是他的中篇小说《天赐街雪葬》,荣获首届丁玲文学奖。
撼人心魄的“雪葬”
—— 读钟月先生小说《天赐街雪葬》
清明回乡小憩,专程去拜望钟月先生,老友相见,相谈甚欢。谈到以往的文学创作,钟月先生兴致颇高,已近耄耋之年的他记忆力极好,对自己创作中的趣闻轶事娓娓道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 本文作者与钟月先生
交谈中,他随手从书架上取出几本陈年杂志,有《边塞》、《莽原》、《时代》、《芙蓉》、《桃花源》、 《电视 电影 文学》等多种期刊杂志,上面均刊登有钟月先生创作的小说和散文。他饶有兴致的翻开《边塞》杂志对我说:“这本大型季刊上刊登了我的中篇小说《天赐街雪葬》,这部小说还获得了首届丁玲文学奖哩。 ”听了他的叙述,我颇感惊讶,感慨良多。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孤陋寡闻的我对钟月先生在文学领域的创作生涯知之甚少,更不知晓先生早已是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生默默耕耘,谦逊低调,摆在我面前的这些期刊杂志,足可见先生这些年的文学创作成果丰硕,让我钦佩不已!我捧着《边塞》杂志对先生说:“这本杂志我带回去细细品读,好好欣赏这篇获奖作品,明天再给您送回来。”先生欣然应允。
回到入住的兰苑宾馆,我迫不及待翻开杂志阅读此篇获奖作品。这部9万字的中篇小说《天赐街雪葬》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曲折,书中描写的主要人物也就几个。之所以吸引我,是书中凄惋、悲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不忍卒读。刘三、徐娘、昐盼几个人物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为之动容,为之叹息。尤其是书中的末尾,刘三被雪葬在冰冷的小镇,他冻僵的雕像伫立在石桥小溪边,此情此景,犹如冰椎刺入我的心底,一股苍凉与悲壮震撼着我,撕裂着我,心在颤抖,无比的哀痛。
钟月先生对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徐娘性格开朗,朴实干练,为一家人能够过上好日子,她没日没夜,苦心经营着吊脚楼茶馆。她宠爱女儿盼盼,也深爱着自己的男人,当家庭遭遇突发变故,她乱了方寸六神无主。男人病死他乡,她悲痛欲绝,最终选择了随死去的男人而亡。“她趴在她男人的坟头上,她的身子僵硬了……这一个通宵,想必整整哭了一夜…大悲,大忧…人撑不住了…可怜她就这样跟着她的男人去了,去了……”徐娘啊,这个可怜女人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盼盼是在母亲的宠爱中、在刘三的悉心呵护中慢慢长大的,她天资聪颖,有些倔犟的性格中又显露岀她的软弱善良。她从小巴刘三,依恋刘三,时时、处处都要缠着刘三,“她愈发巴结刘三了,钻窝棚的时候比往日更勤。她不但闹着要刘三再讲好多好多故事,而且闹着要刘三带她去小街上玩,去河滩上玩。”刘三惯着、宠着盼盼,“盼盼呢,比以往更巴刘三了。”盼盼第一天上学,徐娘牵着盼盼去学堂,“可盼盼怪极了,她把小手一摆,缩了回来。她不要徐娘送,却要刘三送她去学堂。”“于是,刘三跛着腿,第一次领盼盼跨进了学堂的门槛。”盼盼的命运同样是悲惨的,家庭遭遇横禍,父亲病卧他乡,母亲离开她去照顾父亲。无依无靠之际,也只有刘三能够保护她,为她遮风挡雨。可就在刘三离开小镇去找寻她父母之际,色胆贼心的奸商帅方金风雨夜闯进窝棚强暴了她。她心灰意冷,彻底绝望了,“冥冥之中,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袭上她的心头,死!死?!她的心突地震颤了一下,就像一把锥子戳进她的心窝,那是一种怎样的泣血的绞痛啊!”可怜的小女孩,可怜的盼盼……
作者对永茂隆水果行老板帅方金的描写虽然着笔不多,但他那阴险狡诈的奸商嘴脸、欺弱好色的无耻本性在先生的笔下被刻划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使阅读者对他切齿痛恨,欲挥拳砸瘪这个蛇蝎心肠的坏东西方能解恨!
钟月先生对小说主人翁刘三的描写用笔最多,无疑是几个人物中刻画最完美最成功的。作者着力渲染的这个悲剧人物形象于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读者,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刘三是生活在小镇底层的说书人,一生命运坎坷,受尽人世间的磨难。他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刘三来到吊脚楼茶馆说书,徐娘张罗着为他搭建了栖身的窝棚。刘三感念徐娘的照顾之恩,为茶楼的生意兴隆尽心尽力,竭尽所能予以报答。“自二十年前的一场大火,刘三就再也没个窝。今日张家屋檐下,明日李家案板上,如今深得徐娘照料,他刘三真是感激不尽了。”“一个跛腿浪迹说书人,如落在别家,会有徐娘这般的照应?因这点,刘三想起,时时不安,总想给徐娘做点甚大点儿的什么事。这隐藏在心底的意思,在后来的几年中,刘三便把心力自然地投在徐娘的独苗盼盼身上了。”
吊脚楼茶馆出事,徐娘家遭遇飞来横祸,永茂隆老板帅方金上门逼债,“徐娘好难开口应对”,“可眼下,二百大洋的钱又怎好向帅老板交口呢?…她心里哪能不明白,这种不声不响的催帐比大喊大叫的要钱要狠百倍啊!”此时此刻的刘三,“心里很乱…下一步怎么办?盼盼爹卧病在外,要立刻赶去;屋里坐着帅方金,要回话的。挨一天就累一天的息。这人,这钱,都要想好法子。徐娘是想不岀什么来了,她病了,又是个女人,难中无计,靠她,怕是枉费了。”不知是出于同情怜悯,还是他原本就有的感恩之心,面对眼前的现实,男主人卧病他乡生死未卜,一对弱小母女难以应对上门讨债的债主,作为曾经有恩于他的徐娘与盼盼,刘三岂能坐视不管?“想到这里,他忽然觉得自己的肩上有了担子,那么重的担子!…他似乎觉得,他刘三来到这个世界,本不是为自个儿得到什么来走一遭的,他来,像是特地为这个不幸的母女来生死一场的。”“他这样想着,心底里渐渐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什么,啊!好像是一股力。这股力,使他自然地把自己放在一个性命攸关的保护人的位置上。他暗暗地感觉到,这心底里的力,能扺御任何外界的一切。尽管他明白自己是个残疾人,手头又毫无分文,但他却偏要这么想。”
刘三的这股力从何而来?又究竟是一股什么力促使他敢于担当起保护人的角色?我陷入了沉思,我要找寻答案,破解作者用感叹号“啊!”来形容刘三的这股力究竟来自何方?
同情弱者,保护弱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应当具有的气节,刘三的骨子里流淌的是男人的豪迈气血,是不畏强权的豪迈气概。面对遭遇横禍无力应对的弱小母女,他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自觉担当起保护人;刘三孑然一身,无依无靠,有幸落脚在天赐街吊脚楼茶馆说书谋生,得到了徐娘悉心照顾,他与徐娘一家朝夕相处十多年,已然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家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家里人有难,他理应挺身而出;刘三对徐娘感恩,对盼盼疼爱有加,这种疼爱早已超越了一般普通人的疼爱,盼盼的名字是他给取的,盼盼在他的极力呵护下慢慢长大,他给盼盼讲故事,教盼盼识字,教盼盼如何做人。盼盼给他孤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他离不开盼盼,他更不能没有盼盼,他对盼盼的爱深藏于心底,这分明就是父亲对女儿刻骨铭心般的疼爱。所以,刘三不能犹虑,更不能退缩,他必须得鼓起勇气,挺直脊梁!这就是他的底气所在,力的源泉。“我,刘三,就是你们娘儿俩的强有力支撑,有我在,谁也别想来欺负你们!”
在此后的事态变化中,为保护盼盼,刘三用尽了心思,他的一系列行为举止,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刘三觉察到永茂隆老板帅方金对盼盼不怀好意的歹毒用心,他警觉戒备,时时处处提防,他要竭尽所能保护盼盼免遭坏人毒手。“棚里只开一个铺,盼盼睡的。刘三没开铺,他开行铺。行铺开在窝棚的门槛边。等盼盼洗完脚,上铺睡好后,刘三便用几块木门板扺着门,铺被、抽烟、睡觉。他总怕有人冷不防窜进来,特别担心像帅方金说的“意思”,只有这种行铺,才叫他放心。”刘三要出门去找寻盼盼的爹妈,他不放心盼盼,临出门前刘三特别交代渔船上的老哥儿,“刘三要他丢只眼看住些,有事无事关照些,盼盼一个人留在棚里,他不放心。”
刘三在外地得悉盼盼的爹妈已经双双而亡,这个噩耗是绝不能让盼盼知道的,该怎么办?为了不让苦命的盼盼再受刺激,他只能选择隐瞒。“他想,盼盼是怎样的在望啊,她望爹望妈,望着好消息。可就这样回去,盼盼会不得了的呀!于是,他想得万般无奈,只好学着徐娘的口气,写了那封信,然后带着这满纸泪痕的、皱巴巴的信札匆匆赶回了小街…”
刘三的所思、所想、所做,为的都是他当初心里许下的诺言,他要保护徐娘一家,保护盼盼不受伤害。“他心中那莫名的痛苦,那无边的惆怅在煎熬着他,在烤灼着他。他曾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保护人的位置上,而那时,徐娘还在,她男人也还在。可如今,他俩悄悄地走了,留下盼盼,走到尽头了。…眼下,盼盼是孤身一人了。保护人啊,现在,他才是个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保护人了。”
回到小街,刘三从渔船上的老哥儿处得知盼盼遭帅方金糟蹋的消息,如五雷轰顶。“啊!天啦!我的盼盼……刘三只觉得脑袋“嗡”的响了一下,一阵昏眩,差点儿倒在后舱板上。”他气愤填膺,他要去找帅方金算帐。刘三一拐一拐的来到永茂隆,“我找你们的帅老板。”“刘三的牙咬得咕咕作响,恨不得几拳砸瘪这个为虎作伥的东西,一气之下,他便跛着腿直朝里屋奔,去找那个姓帅的疯狗。”“刘三一见帅方金,又恼又气又恨。没等帅方金站定,刘三便指着帅方金的脸,连骂“畜生!畜生!”那拧起的双眉,那颤颤的手。行里的几个伙计架住刘三的胳膊,使劲勒住他的肋骨和腰脊,望着帅方金,听候主子发落。”刘三被打手们提溜着甩出了永茂隆大门,他不是帅方金的对手,在恶势力面前,他势单力薄,他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谈不上保护盼盼了。刘三输了,输得很惨。
盼盼留给他一张纸条,走了。“看着这张纸条,刘三只觉得眼前一片金花乱窜,天在旋,地在旋,四周一团漆黑……“咚”地一声,他倒在舱板上了。”“他流着泪,晃晃悠悠地站起身,他要马上回窝棚收拾一下后去追盼盼。他说,要是找不到盼盼,盼盼真的会疯…他也会没命了…”找不见盼盼的刘三绝望了,彻底的绝望了…可怜的刘三啊,他已经心灰意冷,不,确切地说,是心已经死了。“凄厉、哀怨的狗吠声是从街东头那石桥小溪的雪地上传来的。“汪汪”的尾音呜咽着,像哭,它们一齐向着这边的小溪方向在叫。这边,在冰封雪裹的溪旁,一个佝偻着腰,烂絮裹身的人久久地望着小树林那边的小路一动不动,那僵直的身躯,那木木的双手,那痴痴的两眼,那……刘三!这是刘三啊!
小说末尾的高潮部分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文字凄美动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想,作者在写这段结尾部分时,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极难平静的。作者用心写下这些让人无比揪心伤感的故事情节,怎能不深深地吸引阅读者,又怎能不令阅读者潸然泪下,为之动容。作者在小说末尾对刘三这个人物的刻划极其精到,鲜活的悲摧人物形象深深地触动读者的心灵。对刘三生命最后时刻内心活动的描写贴切生动,悲情与冰冷相互交融,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他恨这个让他穷尽毕生心血的小街,又恋恋不舍这个生他养他的小街。”“他去得最多的,还是那街东头的石桥小溪。……在渺茫的希冀和冥冥的企盼中站着、望着。他就这样打发着他的时日,就这样送走他那最后的旅途。他等,盼盼一天不回来,他等一天;一月不回来,他等一月;一年不回来,他等一年;若一辈子不回来,他就永远地……啊,一想起这些,他心里就引起一片悲凉。”“他不能走岀小街了,只能在这儿等,在这儿站、在这儿望了。……可是,他又是怎样的希望盼盼立刻回来,立刻跨过石桥扑在他怀里、大哭、大悲、向着天叫,向着地喊……然后,他扶着她,不喊,他抱着她,紧紧地抱着她走回小街…走回小街……”
“雪,还在不停地下着,石桥小溪旁站着的刘三一动不动,风,吹着他身上的烂巾烂絮飘摆着,晶莹的雪花把他的全身变得一片洁白。”“在淡淡的冬日照射下,他全身一片银辉,熠熠闪亮,乍看上去,就象一尊扭曲的光洁的石柱,又像一尊神工鬼斧的雕像…”“他,再也走不动了。他,永远永远地站在这儿了…刘三!”
放下手中沉甸甸的书卷,我呆呆地坐了许久,此时此刻,一股莫名的惆怅压抑着我,突然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我扭头望着窗外阴霾的天空,难以平静的心仿佛随着作者的笔触,把我带到了天赐街,带到了风雪笼罩下的石桥小溪边,望着僵硬的、可怜可悲的刘三雕像,冰冷的雪花遮住了我湿润的双眼,白茫茫的,一片空白……
作者简介:徐远君,津市人,现居长沙。编辑职称,曾在《中国收藏》《中国烹饪》《文艺生活•艺术中国》等期刊杂志,以及《中华善德网》《红网》等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著述颇丰。其新作《远去君归集》已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