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一代名相富弼:宰辅贤能留史册,忠心一片映光芒

富弼(1004 年 - 1083 年),字彦国,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富弼画像

一、富弼的生平及事迹等相关介绍:

- 生平及事迹:

- 早年经历:富弼年少时好学、有气量,得到范仲淹与晏殊的赏识。天圣八年(1030 年),他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初仕将作监丞、出知河南府长水县。后因父丧辞官守孝三年。明道二年(1033 年),范仲淹因抗议郭皇后被废遭贬,富弼为其辩护也被贬为绛州通判,后累迁太子中允,直集贤院。

- 积极谏言:宝元元年(1038 年)西夏王李元昊称帝后,北宋朝廷用人多有失当,富弼上疏《论西夏八事奏》,提出包括斩杀西夏来使、四方征兵、征调国库钱财军用、不加重赋税等八条建议。

宝元三年(1040 年),富弼任开封府推官,知谏院,多次上谏宋仁宗,如请求在东南要道招募士兵布防、减少军队冗费、根据天象变化广通言路等。期间还在一些案件处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为刘平洗冤,反对任用王守忠为都钤辖等。

- 出使契丹:康定元年(1040 年)夏四月,富弼被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同年八月为契丹主正旦使,奉命出使契丹。庆历二年(1042 年)正月,契丹聚集兵力驻扎北宋边境,并派大臣索要关南领土,朝臣们都不愿出使,吕夷简举荐富弼,他以“主忧臣辱”为由担当此任。富弼与契丹大臣萧英、刘六符等多次交涉,最终成功拒绝契丹割地要求,并维护了北宋与契丹的和平,仅答应增加岁贡,并许配宗室女子给契丹梁王以和亲(富弼对和亲之事提出反对)。

- 参与新政与外任:庆历三年(1043 年),富弼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提出多条时政建议,主张革除弊端,但遭到构陷,出知郓州、青州等地。在青州时,河朔地区遭遇大洪灾,富弼救助五十余万灾民,其救灾方法还被全国视为典范。

- 晚年经历:至和二年(1055 年),富弼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宋英宗即位后,受封祁国公,宋神宗一朝又进封郑国公,期间富弼以足疾为由,屡辞高官,他还劝谏宋神宗要辨察奸邪、亲近忠良等。

熙宁四年(1071 年),富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罢免相位,以左仆射之职改判汝州,后趁势请求退休,以司空、武宁节度使兼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国公之职退居洛阳。退休期间,富弼仍然关注朝廷大事,并积极谏言。

元丰六年(1083 年)八月,富弼在洛阳家中逝世,终年八十岁,朝廷赠太尉称号,上谥号“文忠”,元祐元年(1086 年)六月,富弼配享宋神宗庙庭。

富弼一生历经四朝,在政治、外交等领域都有卓越表现,为北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富弼画像

二、富弼的做官为官思想:

- 忠君爱国:富弼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积极谏言还是出使契丹,都是为了维护北宋的稳定和尊严。面对国家的危难,他能挺身而出,如在出使契丹时,不顾个人安危,据理力争,坚守国土不割让。

- 以民为本:在地方任职时,能切实关心百姓疾苦,如在青州任上,面对洪灾,积极组织救灾,妥善安置灾民,不拒绝大量涌入的灾民,展现出对百姓生命的重视。

- 清正廉洁:富弼为官清正,不贪恋权位和财物。例如宋英宗登基赏赐众臣,单独额外赏赐富弼,他却叩头谢恩而不肯接受,认为额外所赐若不谢绝,恐将来无法劝谏皇帝避免例外之事。

三、后世影响:

- 政治方面:他在“庆历新政”中的参与和贡献,对北宋的政治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虽然新政最终失败,但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他多次出使契丹,成功维护了边境和平,使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稳定下来,为北宋争取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其外交策略和经验也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 文化方面:富弼著有《富郑公集》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文学成就也对北宋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四、主要贡献:

- 外交成就:出使契丹,在艰难的外交局势下,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立场,拒绝割地,通过增加岁币等方式缓和了与契丹的关系,避免了战争的爆发,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

- 政治改革:积极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措施,虽然新政未能完全成功,但为北宋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 救灾典范:在青州任上的救灾举措,如分散安置灾民、组织官吏分区管理、劝说富户捐献粮食、开仓放粮等,不仅救活了大量灾民,还为后世应对灾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其救灾方法被全国视为典范。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富弼画像

五、富弼在化解北宋与西夏紧张局势方面有重要贡献,以下是相关事例:

- 出使辽国,利用宋辽关系制衡西夏: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宋军连续败于西夏,辽国乘火打劫,遣使向北宋索要关南土地。富弼临危受命出使辽国。宋辽谈判异常艰巨,富弼奔波两国之间,先后和辽兴宗四次面谈,和辽使刘六符更是频繁过招。

他洞悉宋、辽关系,从辽兴宗的角度出发进行“沙盘推演”,指出檀渊之盟后近四十年的和平使辽国受益,若轻开战事,即使辽国获胜,利益也大都归属臣下,一旦战事不利,“人主任其祸”,以此提醒辽兴宗打破和平无论胜败,吃亏的总是辽国国王。

谈判中富弼不仅据理力争要“里子”,也尽力维护宋朝尊严要“面子”。他先后婉拒了辽国关于两国联姻的提议,坚持拒绝了“献岁银”“纳岁银”的提法。最终,辽国放弃了对北宋的土地要求,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夏同盟的稳固性,间接缓解了北宋与西夏之间的紧张局势。

- 推动宋夏和议达成: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在此过程中,富弼作为北宋的重要官员,积极参与了和议的谈判与决策。

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自己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绢、茶等物资。

“庆历和议”结束了北宋与西夏之间的大规模战争,使双方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这其中富弼的努力和贡献不可忽视。

六、富弼化解北宋与西夏之间紧张局势的方式主要有:

- 外交手段:富弼利用自己对宋、辽、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巧妙地借助辽国的力量来制衡西夏。当时,辽国与西夏存在一定的同盟关系,富弼出使辽国,在与辽国的谈判中,据理力争,成功拒绝了辽国割地的要求,并通过增加岁币等方式维持了宋辽之间的和平。同时,他也让辽国意识到西夏的日益壮大可能会对辽国自身产生威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夏同盟的稳固性,间接缓解了北宋与西夏之间的紧张局势。

- 洞悉局势:他认识到西夏“日渐壮大”,指出檀渊之盟后近四十年的和平,辽国深受其益,如果轻开战事,即使辽国获胜,利益也大都归属臣下、也就是那些鼓吹用兵之人,一旦战事不利,“人主任其祸”。因此,他尖锐地提醒辽兴宗,一旦打破和平,无论胜败,兜底吃亏的总是辽国国王。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七、富弼的政治主张对北宋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 外交方面:富弼主张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周边局势。例如在面对辽国索要关南土地等无理要求时,他出使辽国,凭借着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出色的外交辞令,据理力争,既避免了割地的危机,又通过增加岁币等方式维持了宋辽之间的和平,为北宋争取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使北宋得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国内的发展上。

同时,他也认识到西夏的威胁,通过一系列外交举措和政治智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与西夏之间的紧张关系,为边境的安宁做出了贡献。

- 内政方面:富弼与范仲淹一同推行庆历新政,主张改革吏治、整顿军队、发展经济等。虽然庆历新政最终因触动了大官僚集团的利益而以失败告终,但它为北宋后来的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为北宋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改革中,他们试图对官员进行严厉考核,以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和行政效率,这对改善北宋的政治生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八、富弼在文化发展方面有以下积极影响:

- 推动教育发展:他和范仲淹等人倡导的庆历新政中,包含了重视教育、改革科举等内容,这对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为文化的繁荣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 倡导文以载道:富弼自身有一定的文学造诣,他的思想和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文学风气,鼓励文人以文章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对北宋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总之,富弼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对北宋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富弼画像

九、现实意义:

- 外交智慧:富弼在外交中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坚定立场,对于当今的外交工作仍具有启示意义。在国际交往中,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通过和平谈判等方式解决争端和矛盾,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 民本思想:他以民为本的为官理念,提醒现代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的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清正廉洁:富弼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公职人员树立了榜样,强调在工作中要廉洁奉公,不谋取私利,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这对于建设廉洁政府和社会风气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十、富弼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政治方面:

- 庆历新政的重要推动者:富弼与范仲淹一起倡导和推行“庆历新政”,针对当时北宋面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加强武备、发展生产等,虽然新政最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完全成功,但为北宋的政治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 出色的外交家:在宋与辽、西夏的复杂关系中,富弼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面对辽国索要关南土地的外交危机中,他奉命出使辽国,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坚定的立场,与契丹主据理力争,成功拒绝了割地要求,仅以增加岁币的方式维持了宋辽和平,使两国数十年间没有再起战事,为北宋争取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展现出其非凡的外交智慧和勇气,他的外交策略和实践对北宋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 有大臣之风:为官期间,他积极进谏,屡次极言进谏,大胆抨击时政,对朝廷用人、军事部署、处理内政等诸多方面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方案,例如在面对西夏李元昊称帝并要求北宋承认其合法地位时,他上奏《论西夏八事奏》,提出包括斩杀西夏来使以扬国威、四方征兵、征调国库钱财以作军用、减轻税收施行仁政等建议,尽显其忠诚和担当,史称“有大臣之风”。

- 政绩卓著:他在地方任职时也有突出表现,如在河朔地区遭遇大洪灾时,富弼积极组织救灾,救助五十余万灾民,其救灾方法还被全国视为典范,体现了他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对百姓的关怀。

- 品德修养方面:

- 清正廉洁:富弼一生清正廉洁,生活节俭,他不好奢华,注重道德修养,在当时的官场中堪称楷模,备受尊敬。

- 孝顺恭敬:他生性十分孝顺,与人说话毕恭毕敬,即使对官位很低的官员和一般平民也隆礼相待,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 好善嫉恶:富弼好善嫉恶,这种鲜明的品德立场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对正义的坚守。

- 文学方面:富弼著有《富郑公集》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定的文学财富,在北宋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总体而言,富弼历任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在政治、外交、品德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表现和重要贡献,是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对北宋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到后人的敬仰和赞誉。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富弼画像

十一、富弼的历史评价:

富弼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他在政治、外交等方面都有卓越表现,后世对他的评价颇高,以下是一些具体方面:

- 政治才能:

- 庆历新政的推动者:富弼与范仲淹一起推行“庆历新政”,提出了多条时政建议,主张革除弊端,虽然新政最终因遭到构陷而失败,但体现了他对国家政治改革的积极努力和深刻见解,展现出其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和勇于革新的精神。

- 有大臣之风:为官期间,他积极进谏,屡次极言进谏,大胆抨击时政。例如在面对西夏李元昊称帝并要求北宋承认其合法地位时,他上奏《论西夏八事奏》,提出包括斩杀西夏来使以扬国威、四方征兵、征调国库钱财以作军用、减轻税收施行仁政等建议;在朝廷用人、军事部署、处理内政等诸多方面,他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方案,尽显其忠诚和担当,史称“有大臣之风”。

- 外交成就:

- 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宋与辽、西夏的复杂关系中,富弼发挥了重要作用。庆历二年(1042年),辽国趁西夏攻打宋朝之机,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归还关南的土地,富弼奉命出使辽国。面对辽兴宗的质问和威胁,他头脑清晰,采取逐一击破的方式据理力争,既指出北宋屯兵雁门是防备西夏与辽国无关,又强调关南土地归属问题复杂,应遵守之前的盟约,还分析了战争对辽国君主和大臣的不同影响,表明宋朝虽珍惜和平但也不惧战争。

最终,他成功拒绝了辽国割地的要求,仅以增加岁币的方式维护了北宋与辽国的和平,使宋辽两国数十年间没有再起战事,边境安宁,他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立场为北宋争取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展现了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和临危不惧的气魄。

- 品德修养:

- 清正廉洁:富弼一生清正廉洁,生活节俭,他不好奢华,注重道德修养,在当时的官场中堪称楷模,备受尊敬。

- 孝顺恭敬:他生性十分孝顺,与人说话毕恭毕敬,即使对官位很低的官员和一般平民也隆礼相待,能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 好善嫉恶:富弼好善嫉恶,这种鲜明的品德立场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对正义的坚守。

- 文学贡献:富弼著有《富郑公集》等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定的文学财富。

总体而言,富弼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出色的外交成就、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一定的文学贡献,在北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赞誉。

历史上对富弼的评价较高,他历任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初为谏官,屡次极言进谏,大胆抨击时政;并多次出使辽朝,不辱使命;后与范仲淹倡言新政,保国利民。晚年阻挠王安石变法,称疾引退,不愧为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称“有大臣之风”。富弼为官清廉,有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在外交方面也表现出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为北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附:

一、富弼和晏殊的关系:

是翁婿关系。晏殊很欣赏富弼的才华,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二、富弼与范仲淹的关系:

富弼和范仲淹之间关系密切。范仲淹对富弼有知遇之恩,天圣初年,范仲淹已功成名就,读到富弼的文章后对其十分欣赏,认为他将来必有所成,并对富弼的学业十分关注。

天圣五年,富弼应礼部试落榜,范仲淹得知宋仁宗颁布的恢复贤良方正等科的诏书后,特地派人追赶劝他回京应试。富弼起初心灰意冷不想参加考试,但出于对范仲淹的尊重最终返回京师。范仲淹还先斩后奏将富弼推荐上去,并为他找复习之处。

最终,富弼在天圣八年以茂才异等中第。范仲淹在外,不止一次称赞富弼有“王佐之才,宰相之器”,还把富弼的文章推荐给时任御史中丞的晏殊,促成了富弼与晏殊之女的婚姻。他们二人在政治上也有相似的理念和追求,都致力于北宋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在具体事务上可能存在观点分歧,但彼此尊重,可谓是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

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他虽不以书法家著称,但有书法作品传世。

三、富弼的书法艺术特点如下:

- 师法多家:其书法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出,但又不拘泥于一家,还受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等书法家的影响。

- 用笔自在:用笔轻松自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温柑帖》中能体现出这种清风扑面的感觉。

- 笔画特点:尖锋切笔入纸,行笔中侧并用,提按分明、轻重变化较为明显。例如《儿子帖》中,“事”字横轻竖重,“性”字则横重竖轻;撇捺舒展,捺脚较重,笔画连带自然,装饰感较强。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 结字风格:《儿子帖》间架紧实而略带横势,形成内紧外松的特点,同时向右上欹侧。左右结构的字注意两边的虚实对比,如“教”字左半边笔画轻盈,右边则用墨较浓、笔画较实;“钝”字则与之相反。

富弼的传世书法作品有《温柑帖》《儿子帖》等。其中,《儿子帖》在2005年6月19日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以462万元成交。该帖仅有5行、44个字,内容为:“儿子赋性鲁钝,加之绝不更事。京师老夫绝少相知者,频令请见,凡百望一一指教,幸甚幸甚。此亦乞丙去。弼再上。” 翻译为:我儿子本性愚笨迟钝,加上他很少经历社会磨练。在京师我很少知心朋友,所以让他常常去拜见您,希望诸事对他多加指教,感激不尽。这信也请阅后烧掉。

《富弼的珍贵家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成就了永恒的传奇。宋代官员富弼,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品德风范,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一封差点被烧掉的家书,更是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古人的别样风采。

富弼深知儿子生性愚笨且缺乏社会经验,于是怀着殷切的期望,给朋友写下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满是对儿子成长的担忧与期盼。在信的结尾,他特意写下“此亦乞丙去”,希望朋友看完信后就将其烧掉。然而,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朋友并未照做,这封家书幸运地得以流传下来。

穿越时空的贤相之光:智谋远虑安邦策,虑事周祥济世方

富弼在书法方面造诣很深,这封家书也成为了他传世不多的书法作品之一。其字体端庄大气,笔力雄浑,每一笔都仿佛诉说着富弼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寄托。2005 年的一次拍卖会上,这封信竟拍出了 462 万的天价。这个数字不仅仅是对这封家书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富弼这位历史人物的尊崇。

这封家书,承载着父爱的深沉与厚重。富弼对儿子的关爱之情,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尽管朋友没有按照要求烧掉信件,但这份情谊却在历史的见证下更加珍贵。同时,这封家书也为我们研究宋代的书法艺术和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富弼的这封差点被烧掉的信,如同一个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情感和艺术魅力,也激励着我们去珍惜和传承那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图片源于网络。创作不易,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