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初中生心里话:孩子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妈妈,真相令人扎心
萨提亚育儿 男孩派
2024年09月26日 09:00 安徽
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大多来源于养育者。
给孩子张弛有度的母爱,终有一天,他们会腾飞出自己的生命力量。
——虎妈
前两天,刷到一条视频:来自一个14岁初中生的心里话。
主题是:孩子最想要什么样的妈妈?
他并没有说妈妈一定要很有钱、没有对物质的欲望,而是希望:妈妈要好看,要尊重他、支持他,让他有崇拜感……
他说:
妈妈不要整天盯着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有没有保质完成作业。
如果妈妈们总是盯着孩子,会让孩子感觉被监视,倍感压力……
是啊?
松弛的妈妈,让孩子自由长大;紧绷的妈妈,有很多的担忧和害怕,压制着孩子长大。
孩子对世界的感受,大多来源于妈妈。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想单纯而感性,他们对妈妈的感知也非常直观。
那到底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妈妈呢?
男孩提了四点要求。
多关注自己
而不是总围着孩子转
有一位妈妈,得知自己的女儿学校邀请父母参加毕业汇演,可是女儿却不告诉她。
她问女儿时,女儿支支吾吾,撒谎称“你太忙了,不去也一样”。
妈妈并没有理解女儿的意思。
文艺表演那一天,早早就去了女儿学校。
结果一到现场却发现,其他孩子的妈妈,都打扮得十分精致,再反观自己,随意穿了一双运动鞋、牛仔裤,妆也没化就去了,与周围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女儿不愿意让她来了。
如果一个妈妈整天围着家庭、孩子转,不关注自己,也不成长,会不断消耗自己,也会内耗孩子。
孩子虽然可能不会明说,但也会因为这种形象的影响,而缺乏自信心,变得自卑、敏感。
有调查报告显示,注重外在的母亲会让孩子在生活中比别的孩子更有自信。
这种自信从别人对妈妈的评价而来。
因为在孩子眼里:别人怎么评价妈妈,就会怎么评价他。
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就曾说过:“妈妈越时髦,孩子越自信;妈妈身材越好,孩子越骄傲。”
精致的妈妈,身上散发着力量,并把这种能量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充满自信与力量。
民国有一个名媛叫郭婉莹。
她出生于优渥的家庭,但是结婚后却被迫下放到了农村。
她要喂猪、刷马桶、拌水泥、砸石头、挖鱼塘、挑河泥……
原本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如今却做着最肮脏的活。
尽管如此,她还是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体,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过着精致的生活。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几个孩子也没有被生活的困苦击垮,而是对未来充满自信。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妈妈对待自己外表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放弃照顾自己的妈妈,就像是一剂镇定剂,让孩子内心充满力量。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多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注重形象、培养兴趣爱好、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
生活丰富的妈妈,才会让孩子内心充盈自在。
支持孩子,而不是要求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件事。
有两个男孩非常喜欢钓鱼。
他们的妈妈并没有觉得钓鱼会耽误学习,反而用行动支持他们的爱好。
首先是给孩子购买了钓鱼相关的书籍和装备,还让孩子加入了钓鱼协会,并且送他们去参加钓鱼夏令营。
有了父母的支持,两个男孩的兴趣也越发浓厚,甚至钓鱼技术慢慢到达了专业水平。
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生命“诉求”,父母的支持就是他们的生命源。
可惜,大部分的父母都缺少这种眼界,有些父母甚至热衷于“要求孩子”。
小时候要求孩子听话、成绩考满分、学自己喜欢的兴趣;
长大后,要求孩子工作、伴侣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
“你必须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这些限制的行为看似为孩子好,其实是一场道德绑架。
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不被父母支持的孩子,影响有多大?
话题下方,有很多网友讲诉了自己“不幸”的经历:
我想学画画,我妈非要逼着我学跳舞,学了两年,其他同学都考级了,我却扭腰都不灵活,导致后来我越来越讨厌跳舞,也越来越讨厌她,讨厌到学习上都要和她对着干;
我妈连我穿什么都要控制,她觉得不好看的永远不会要我穿,她觉得好看的,就算我再不愿意她都要逼着我穿;
从初中到高中我都没什么朋友。我妈不让我交学习差的朋友,说他们会影响我成绩;我去哪里都要报备,这样的窒息感让我一直都很压抑……
很多父母,从不去考虑孩子的意愿,总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最终浇灭孩子的全部热情。
孩子想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要求。
尤其是6-12岁的孩子,正处在勤奋、自主的飞速发展阶段,他们更希望自己去掌控决定权。
孩子有一点想法,可以建议但不要拒绝;只要是原则内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去支持。
就像爱好钓鱼的那两个孩子,只要支持了他的热情,他对生命就会更有追求和内驱力。
尊重孩子的选择
而不是改变
周国平在书里写道:“理解每个孩子的不一样,爱这个不一样。”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他有两个孩子,个性就完全不同。
女儿啾啾内向不爱说话,在外人面前总是很胆小;而儿子叩叩外向,面对谁都落落大方。
女儿喜欢学习,最后选择出国留学;而儿子不喜欢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反而喜欢绘画和体育。
面对个性和喜好完全相反的两个孩子,周国平选择尊重他们。
他支持儿子学绘画,并努力为他寻找价值;女儿热爱学习,他也从不去干涉。
周国平说:“孩子们会有他们的生活,我不能规划,不能参与,只能祝福。”
是啊!
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我们要在这些差异中去寻找孩子的潜力,让它变成孩子的敲门砖,最后成就孩子。
如今的父母,有一个非常大的短板:不尊重孩子。
大部分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没有能力去做决定,所以,很多事都不去尊重孩子。
比如:
孩子到了青春期有隐私,总是想方设法去偷窥;
发现孩子早恋,什么也不说,先打一顿再谈教育;
孩子犯了错,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批评孩子……
不懂得尊重孩子,才会让孩子的孩子越来越叛逆。
“三分教七分等”,孩子变好还是变差,都是由父母给予的尊重感去衍生出来的。
在一个家长群里,有很多父母都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孩子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一位育儿经验丰富的妈妈是这样说的:
孩子最大的感受是“我的父母是坏人”,我不自由、想逃离。
孩子是生命,他不是流水线的产品,孩子的成长没有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习做到这些:
努力看见孩子的特点,努力放大孩子的优点,多推动孩子;
不总想着改变孩子,如果改变那么容易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状况,我们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意愿,去尊重他的每一次选择;
把自主权交给孩子,如果孩子不愿意听,就不要去扰动他,多陪在身边,相信孩子。
尊重,是心灵上的同频契合。
只要父母乐于去发现,终有一天,他会腾飞出自己的生命力量。
先要求自己
而不是抱怨孩子
前段时间,小区里一个男孩因为暑假在家玩游戏上瘾,被妈妈掐断了网线,抗议了三天。
据了解,这个男孩从放了暑假就开始打游戏,作业也不做。
妈妈试过很多办法,一旦阻止孩子玩游戏,他就绝食抗议。
直到有一次,母子两人吵到了小区里,男孩当着很多人的面控诉:
我小时候,跟着你去打麻将,你天天把手机拿给我玩,当时你怎么不阻止我?
很多时候你嫌我吵,叫我玩手机,你都忘了吗?
晚上回家,你和我爸一人一个手机,为什么我就不行?
我望着那孩子一脸控诉的模样,瞬间顿悟:原来孩子的不良言行,都是父母种下的恶果。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努力、不学习,其实在孩子的言行里处处都是父母的影子。
躺平的父母教不出上进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说过:
“每个人都有一个学习的榜样,这个榜样可以在我们人生的决定性时刻为我们指明方向。”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女孩说,自己的妈妈在她高二的时候利用生活之余考研,后来顺利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
女孩说:妈妈平时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还要教育我。
但是就算是这样,妈妈每天中午还是要抽一个小时时间学习,晚上下班雷打不动地从七点学到深夜。
我那时正处于高中,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可是每次看到妈妈这么努力,我的焦虑情绪都被治愈了。
如果说,父母唯一可以带动孩子仰望的时候,那一定是父母在成长的高光时刻,让孩子仰望你、崇拜你,才是最无声的教育。
有网友曾说过一句话:
“我觉得好父母的标准,就是要以身作则,和他一起学习,然后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内心,敢于和孩子一起面对失败。”
了不起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积极上进的父母。
我们不要想着“怎样改变孩子”,而要去想“如何要求自己”。
与其让孩子少看电子产品,不如自己先拿起几本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与其要求孩子不拖拉,不如自己先做到不磨蹭,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努力的父母,才配得上孩子去崇拜你。
有人说:“爱要张弛有度,才能有温度。”
如果父母的皮筋拉得太紧,孩子就越容易反弹。
父母是孩子温度的代名词;好父母,才更容易成就优秀的孩子。
生活不是单一为了谁,作为父母,也要活得自信、大方。
孩子,越早放手越好,有些事不要太去计较,让孩子自己做主,他才有时间去成长;
目光不要总是聚焦在孩子身上,放大自己的光环,孩子自然就会仰望你。
最好的父母之爱,是和孩子心灵契合,绘制属于彼此的未来。
本文全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萨提亚育儿 男孩派,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