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无论秉性如何,都要经过一番洗礼,能不能保持初衷,就看内心的信仰够不够坚定。
悲催的是,很多人都在物欲中迷失了自己,忘记了初衷,就没有了信仰,只得留下万世骂名,被人们唾弃。
历史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而素有大清第一贪官的和珅便是其中之一。
想必很多人提到和珅,脑海中就会浮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的形象,觉得他的出现就是负责搞笑的,而没有丝毫能力。
其实这种形象,只是影视对和珅的故意扭曲,真实的和珅远比纪晓岚更加有才。
就拿纪晓岚最能拿得出手的功绩编纂《四库全书》来说,这部巨著的总编辑正是和珅,而纪晓岚只是和珅手下众多小编辑中的一个。
和珅出身贫苦,但却十分上进,在他吃不起饭的时候,却坚持读书,以至于自学而精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通读了四书五经。
他立志要入仕为官,做一个正直清廉的好官,而和珅入仕之后还真是这样做的,甚至还将给他送礼的人骂了个狗血喷头。
可是和珅究竟还是一步步走向了贪官污吏的行列。
在乾隆皇帝去世后,和珅也迎来了末日,他从入狱到上吊自裁仅只有5天,而他临死之前和嘉庆的谈话,道出了谁才是大清第一贪官。
野心膨胀
乾隆四十五年,朝廷接到一封实名举报信,这封举报信是云南按察使海宁上书揭发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
这封信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他立即派遣已经成为他心腹的和珅前去查办。
起初,和珅并没有掌握李侍尧贪污的证据,但经过一番犀利的操作,和珅还是查办了李侍尧,并收缴了大量贪污的钱款和价值连城的珠宝。
按理来说,这些赃款都要上缴国库,可和珅却暗中扣留了一部分,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毕竟根本没有人知道李侍尧究竟贪污了多少银子。
这件事情之后,和珅尝到了金钱的美妙,而他的贪心也被放大,野心大为膨胀。
在乾隆的赏识下,和珅的权力越来越大,向他行贿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便放开胆子,来者不拒。
贪念一起,便无所畏惧。
和珅在贪污之路上,一头扎了进去,甚至不惜动用所有的权力,来扩充自己的财富,这使得他所贪污的银两得以成几何倍数增长。
和珅跌倒
和珅在朝廷上风风光光了几十年,他尝尽了人世间的繁华与富贵。
伴随着乾隆年岁越来越大,他对和珅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亲儿子嘉庆。
仗着乾隆的信任,和珅根本不把嘉庆放在眼里,即便后来乾隆退位,嘉庆当上了皇帝,和珅依然如故。
嘉庆四年,乾隆皇帝的人生走到了终点,嘉庆皇帝则命令和珅处理丧事,可让和珅想不到的是,嘉庆却借机将其软禁并关进大狱。
通过简单审理,嘉庆便罗列和珅二十条大罪下旨判处和珅死刑并抄家,抄得白银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从和珅入狱到上吊自尽仅仅只有五天,可以说和珅一案是清朝处理最快的大案要案。
而在这五天里,嘉庆也曾与和珅进行过深入交谈,而和珅却叫屈不迭,直言自己根本不是大清第一贪官。
第一贪官
谁是大清第一贪官?
和珅给出的答案是他的主子乾隆皇帝,那么和珅这般说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我们来举两个例子。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下令开始第六次南巡,而作为组织者的和珅,自然想把这事办的漂亮。
如何该让乾隆皇帝高兴,和珅自然知晓乾隆的想法,只要不从国库要钱,这事就完美了。
于是和珅便下令各府进献资金,然后自己拿出一部分贪污所得之款,让国库未花一分钱而完成了乾隆的第六次南巡。
乾隆五十五年,和珅创立议罪银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官员犯罪可以通过缴纳白银来免罪,而所收到的银两全部没入内务府库。
注意,内务府库不是国库,这是乾隆皇帝的私库,其中的银两只供乾隆一个人用。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和珅为何有胆子贪污相当于清朝15年财政收入的银两,这并不是他背着乾隆敢自己做的事情。
在这一切的背后,乾隆皇帝则是和珅敢如此行事的最大依仗,毕竟乾隆暮年需要大量的金银来满足享乐与挥霍。
或许很多人会说,清朝都是他的,直接从国库拿不也一样,为何纵容和珅贪污?
其实还真不一样,因为国库涉及面太广,朝廷大臣都盯着的,即便是乾隆用起来也不能随心所欲。
肆意挥霍还不用为金钱发愁,这便是乾隆宠信和珅的关键所在,所以和珅说大清第一贪官非乾隆莫属,可谓是道出了历史真相。
参考文献:《清史稿》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