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专栏自刊发以来,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诚如樊希安先生在《军履回望》序章所言:“论他的写作成就,我认为最高水平还是体现在理论造诣上。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明刚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他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进行学思践悟,许多方面的见解独到而深刻,且善用清新优美的语言,阐述深奥新颖的道理,使人乐于接受,令人耳目一新。因此,他的文章被广泛采用传播,不仅拥有大量的网络读者,还是一些单位党团组织的学习教材。”应读者们的要求,中华善德网将继续转载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并支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大陆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读《军履回望》,我感受到明刚同志以真诚、笃实之心书写着从乡村少年到边防战士,到共和国将军的生动、奋进之路。他的超常勤奋,他对事业始终葆有的敬畏、激情、朝气,以及对故土、亲人、战友淳朴、深情的描述,洋溢在涉猎广泛的题材、篇章里,读者从中看见了一位时代追梦者有血有肉、有胆识、有担当的英姿和风貌。”
中国记协原副主席、《解放军报》原总编辑孙继炼将军说:“明刚是写作高手快手多面手,堪称杂家大家……《军履回望》一书,集明刚四十年心血智慧汗水之大成。”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在我看来,《军履回望》可以作为军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辅导教材。”
原国务院参事、三联书店原主要负责人樊希安说:“我感到明刚这部文集具有教科书意义,不仅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更适合党员干部和新闻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学爱好者、老干部工作者阅读,谁读谁受益。”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心灵之窗卷》“名人访谈”板块之《铁源:将全部身心投入事业》
(本文原载《解放军报》1992 年 6 月 6 日第 3 版,根据访谈整理)
铁源:将全部身心投入事业
有不少青年朋友想让我谈谈我的成功之道,今天你来访问我,也是这个意思。
过去我没怎么讲,今天我对你说一说。我觉得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将身心全部投入到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之中。
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没有长期不懈的投入,也就没有早期的《一生交给党安排》等作品,更不会有大家较为熟悉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这样的旋律了。
我是 1947 年参加革命的文艺战士。起初,我在剧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工作。
那时,年轻的我雄心勃勃,心里总想着要谱写出几首可以传世的作品,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数年之中愣是没有写出一首自己满意的曲子。
从失败中,我终于悟出了光有志向和热情是不够的,美好的事业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这个道理。
我感到投入事业首先得从基本功做起。不这样就会志大才疏,终将一事无成。
五六十年代,尽管生活水平较低,但为了打牢基本功,除留下生活必需的十几元钱外,我把每月的工资基本上都用在业务学习上。与此同时,我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铁源在部队教唱歌曲
清晨,我早早起床,骑上自行车到音乐学院听两小时课;正课时间,参加团里的正常工作;中午学习音乐理论和优秀作品;晚上练习作曲和钢琴。
这种超负荷的运转,我整整坚持了 20 多年,以致在我的中青年时代竟不知睡午觉是个啥滋味。
投入事业还要经得起风吹浪打。现在的环境真是太好了。你投入事业,得到的是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偶尔袭来的冷嘲热讽只是个小插曲。
而那时,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白专道路”等大帽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面对打击,我认准一个理儿:我干事业是为军队为人民服务。任你批、任你斗,我都站得住脚跟。这样,我不但没有放弃我追求的事业,反而更加专注和投入了。
投入事业必须淡泊名利。名利这东西比困难、挫折乃至打击更为可怕,它能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变得飘飘然,忘乎所以。
我恪守的信条是,默默无闻时,我是铁源;“大红大紫”时,我仍是和过去一模一样的铁源。
我从来都不为名利所动心,我更看重的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社会效益,以及他为人民奉献出多少高档次的精神食粮。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