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嵩山列传

●王建淞

嵩山列传

自古天地混沌,未分阴阳,宇宙间一片鸿蒙。然有一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名曰嵩山。此山黄帝之前,世人称之为泰室,寓意华夏民族之宗庙,神圣不可侵犯。尧舜禹之世,更迭其名,崇高、天室、大室、崧高、华岳、太岳、外方,皆为其誉。秦并六国,一统天下,嵩山之名始定,曰崧高,又或嵩丘、嵩高山,后简称嵩山,流传至今。

世人常惑,泰山、华山是否即为太室?是否为太庙所在?非也。泰山、华山虽亦名岳,却与嵩山各领风骚,分属五岳之列,不可混为一谈。《易经》有云:“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戊己土。”中土之地,阴阳交合,天地相通,四季分明,万物滋生,嵩山正居此位,乃天下之中,万物之始,神仙之宅,方士之居。故曰,天地之中,圣岳嵩山。

嵩山列传

嵩山之嵩生岳降,三皇五帝,古圣先贤多以此而生,亦是历代帝王将相、古圣先贤,高僧名道、绿林豪侠,文人学士们,封禅祭祀、讲经论道、归山朝圣、著书立说、隐逸康养、修身养性,旅游观光之场所,留下文物遗存者,成千上万。

昔者司马迁于《史记·封禅书》中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此言非虚,夏商周三代,皆以嵩山为中心,环山而居,建都立国。嵩山因此得中岳之名,四方之岳,则依其方位而定。此不仅彰显嵩山之地理优势,更见其在古人心中之崇高地位。

嵩山列传

嵩山历史悠久,可溯至三十六亿年前,乃地球之上,最早露出海平面之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之岩石,裸露完整,百步可见,保存完好,堪称“五代同堂”,又言一步跨越亿万年。地质学家誉为“地学百科全书”、“天然地质博物馆”,实至名归。

《周礼·地官·司徒》有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此言古人以嵩山为基准,测定天地之中,立圭表以观日影,得出“地中”之所在。嵩山因此成为阴阳交合、四时交汇之圣境。

嵩山列传

《诗经·大雅·崧高》开篇云:“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此歌谣颂扬嵩山之高峻,言其乃神仙方士之所居,天地灵气汇聚之地。申伯、甫侯,周室重臣,皆传为嵩山灵石所化,足见其神圣非凡。

《山海经·中山经》亦载:“少室、太室皆冢也。”太室、少室,万山之祖,华夏先祖之诞生地、建功立业地、英魂安息地。祭祀之时,以太牢之礼,辅以吉玉,以表崇敬之情。

嵩山不仅自然景观壮丽,更兼文化底蕴深厚。伏羲于此得河图而画八卦,开启中华文明之先河。大禹定都嵩山,获洛书而划九州、铸九鼎,奠定华夏疆域之基础。嵩山因此成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声名远播。

嵩山列传

老子于嵩山悟道,著《道德经》,阐述天地之道,万物之理,名扬四海。其遗迹如老君洞、金壶峰、随大栁、泼墨处等,皆成后世佳话。嵩山近洛阳,老子之思想亦在此地生根发芽,影响深远。

道儒佛三教文化,亦在嵩山交汇融合。寺庙宫观遍布山坳,秦砖汉瓦随处可见,素称“三里一庙,五里一寺。”太室祠(中岳庙)为道教祖庭,供奉神灵,祈福禳灾;嵩阳书院乃理学之源,培养英才,传承道统;法王寺作寺之始,摄摩腾、竺法兰二祖讲经,地涌金莲;少林寺则为禅宗祖庭,达摩面壁,二祖断臂讲经,万人空巷,此武僧云集,少林功夫享誉世界。三教文化在嵩山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之瑰宝。

嵩山列传

嵩山之下,古迹众多,人文遗迹,历史见证。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八处十一项,皆为古代礼制、宗教建筑之典范。周公测影台,存世最早之天文台,二十四节气之发源地,彰显古人智慧之光辉。

少林功夫,集中华武术之大成,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少林弟子遍布天下,传承千年而不衰。嵩山因此成为武术爱好者之圣地,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摩学习。

嵩山列传

此外,嵩山还有诸多自然景观如峻极峰、卢崖瀑布等,美不胜收。峻极峰直插云霄,为嵩山之巅,有史料记载其与天地相通,乃“天人合一”思想之见证。卢崖瀑布则如丝如缕,飞珠溅玉,令人心旷神怡。

人类起源,嵩山作证。关于人类起源之争论,由来已久。非洲出土之古人类化石曾一度让“走出非洲”说占据上风。然近年来亚洲与欧洲之考古发现亦不容忽视,人类化石之年代并不逊色于非洲。有科学家提出新论:第一个能够直立行走之人或在中国。

嵩山列传

笔者经多年考证认为,人类祖先在中国已有五千五百万年历史,而非洲人仅有四千万年。嵩山作为华夏文明之发源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等证据,皆可为此说提供有力支持。嵩山见证了人类从起源到发展之全过程,乃人类历史之重要见证者。

嵩山巍峨壮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乃中华圣山、祖山、神山也。其不仅为自然之奇观更为文化之瑰宝。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皆为之倾倒,留下无数传世佳作与不朽传说。嵩山之名将永载史册与华夏文明同辉共长存!

嵩山列传

愿嵩山永固,华夏永昌!愿吾辈子孙能继承先贤之志,弘扬中华文化,让嵩山之光普照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