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名家齐鲁行:李恒昌《大河赤子》签售会实录
(2024年10月1日)
【根据录音整理】
主持人杨晨:
尊敬的赵老师、李老师,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建国七十五周年的伟大时刻。夜幕低垂,灯火阑珊。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举办一场文学的盛宴,用文学艺术诉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借此向我们伟大的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著名作家赵德发老师和李恒昌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学盛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赵德发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八、九届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日照市文联原主席,是闻名全国的著名作家,齐鲁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赵老师从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作品总量多达九百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人类世》《经山海》等十部,以及《白老虎》《黄海传》等五部纪实文学,还有《赵德发文集》十二卷。
赵老师的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优秀作家贡献奖、泰山文艺奖等三十余次。其中长篇小说《经山海》被改编成电视剧《经山历海》,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缱绻与决绝》被爱奇艺改编成电视剧《生万物》,正在拍摄制作当中。赵老师坚持创作,笔耕不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当代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李恒昌老师曾任铁道战备舟桥处党委书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铁路济南局作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首批签约作家、2021 年泉城实力作家。
李恒昌老师曾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铁路文学奖、刘勰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等。先后出版《爱之苍茫》等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十八部,主要作品有“大地系列”《大地上的血粮:莫言创作评传》等四部;“大河系列”《大河赤子》《大河涅槃》《大河安澜》三部。长篇小说《大河赤子》入选 2023 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项目;2024 年八月“中国好书”。纪实文学《大河涅槃》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精品工程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山东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大河安澜》入选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重大题材主题创作出版项目。李恒昌老师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在文学领域独树一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李恒昌老师为大家分享《大河赤子》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以及它的精彩之处。
作家李恒昌:
今天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在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在咱们莒南书城专门举行我的长篇小说《大河赤子》的分享会。感谢赵主席的举荐,感谢县文联徐主席和书城段总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感谢大家晚上依然过来参与这个分享。
我这部作品是“大河系列”三部曲之一,这一部是长篇小说,另外两部一是《大河涅槃》(合著),另一部是《大河安澜》,属于纪实文学。其中《大河安澜》写的是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另一部写的是共和国黄河治理纪实。那两部写完得比较早,这部小说写得晚,但出版是最早的一部,那两部也正在出版过程中。其中《大河涅槃》在青岛出版社处于最后一个环节,正在进行质检。另一部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中。我想以此构成“大河三部曲”。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我为什么要写黄河呢?首先,我个人认为我对黄河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一方面,我老家是泰安肥城,靠黄河比较近,可以说也是生长在黄河岸边。另一方面,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很特殊,是铁道战备舟桥处。赵主席曾到我单位考察过,对我们的情况比较了解。这个单位是战时的保障单位,其中保障的主要目标就在黄河上,就是在战时或者大地震等特殊情况发生,导致铁路桥梁中断运输时,单位要承担临时抢架舟桥的任务。
据初步统计,黄河上一共有二百五十多座桥梁,我单位参与建设的就有二十五座,单位人数不多,不到一千人,但却占了整个黄河上桥梁建设的百分之十。因为工作需要,我经常在黄河里穿梭,坐着我们的船考察、训练。单位在黄河上发生了很多讲不完的故事,包括黄河泺口铁路大桥,我们单位曾经在防洪期间参与拆掉四孔钢梁。有一年春运期间,桥梁出问题了,我们负责应急抢修。我们单位的职工在黄河上救人就多达五次。受此激发,我写过《讲不完的黄河故事》,参加济南市“百名作家走黄河”征文大赛,获了一等奖。《大众日报》还专门改了个题目叫《舟桥人的黄河故事》,发了一个整版。
基于上述原因,我想好好写一下黄河,特别是国家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我想利用我了解的这些熟悉的生活素材来写一写黄河。一开始我想写共和国黄河治理纪实叫《大河涅槃》,后来山东省作家协会交给我一个课题叫《大河安澜》。本来一开始就是想写纪实文学,但在采访过程中,我被黄河人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我发现单靠纪实文学不能够充分展现他们的事迹,所以在写完那两部纪实文学后,我专门写了这部长篇小说《大河赤子》。这本书就是围绕黄河治理的英雄儿女的故事展开的。
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和其他河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征,就是它的泥沙特别多。黄河发源于巴彦喀拉山、青藏高原,到青海贵德的时候,黄河的上游的水还是特别清的。但过了黄土高原就变浑了,为什么呢?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和泥沙进来了。上游还有一种岩石特别坚硬,用斧子砸都不一定能砸烂,但一下雨,甚至倒上一瓶矿泉水,它就立即分解成颗粒状,变成沙子冲下来。原来黄河没得到有效治理的时候,每年从上游冲下十六亿吨泥沙。山东省东营这个地方是全国唯一能够新增土地的地方,就是因为上面的泥沙冲下来。但是泥沙多了也有问题,有时候冲不下来就沉积在河床底下,导致河床越来越高。黄河治理重在中下游,郑州以下是下游,常年河底都积着泥沙,导致“五千公里黄河,八百公里是悬河” 。“地上悬河”就是黄河的河床要高于两岸。比如济南市天桥区靠近黄河,楼顶都低于黄河河床。过去泥沙多了就筑坝,但周总理曾问黄河河委的主任王化云,黄河底越来越高,难道要把大坝筑到天上去吗?所以解决黄河悬河问题是下游的一个大难题。
对于黄河口来说,问题更严重。黄河经过几次大的改道,曾经从黄海入海,后来又回来了。1855 年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又从咱这边入海。黄河口的问题是水冲到那个地方力量不足,冲不下去,就形成了拦门沙。建国以后黄河口每平均十年左右就要改道一次,都是自然形成的。冲不下去的时候,拦门沙太高了,它自己改道的时候就会造成到处漫滩灌水。
鉴于黄河口是大河的入海口,又是胜利油田的所在地。根据大庆的经验和其他国家经验,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都有个大型城市。原来东营属于惠民行署,山东省报经中央批准要设立东营市。但东营市设立的时候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黄河口已经运行快十年了,面临着要改道了。而且水利部门拿出一个方案,要人工改道,不能等着它自然改道。胜利油田的办公室主任在大会上就说油田坚决反对改道方案,因为油田在这建了很多油井,一改道就把油井都淹了。鉴于这种情况,石油部和山东省给水利部发了一个函件,说能不能请专家来研究一下,考察一下,把黄河口稳住不改道,至少稳住三十年。但是水利部组织全国的一百五十多位专家考察开会研讨后,结论是稳住黄河口三十年是不可能的,而且正式发了会议纪要。
针对这一问题,有一帮人敢于挑战传统的专家思维,他们努力寻找稳住黄河口的科学方法。青岛海洋学院的侯国本教授是沂蒙山区和日照的恩人。因为,兖石铁路和石臼港最初的建设方案,是兖连铁路和连云港,铁路修到临沂,直接插到连云港,在那里建大港,是他的建议把连云港大港改到日照了,才有了日照市独立成为市。侯国本教授有个著作,他根据专家考证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在大陆沿海地区有五个无潮点,分别在秦皇岛附近和莱州湾,以及北部湾,秦皇岛无潮点叫 M1,莱州湾叫 M2。什么叫无潮点呢?就是在渤海湾烟台长山列岛到大连这个区间,有一些岛,这些岛实际上就是海里的山,它们形成一些水路,涨潮的时候分成几股水流上来。有一股潮流涨潮的时候,沿着辽东湾转过来,有一股沿着莱州湾转上去,由于路程不同,导致这边涨潮的时候,那边退潮,有六个小时的时差,就像农村人用的簸箕,中间那个点可以借助潮汐现象把泥沙像簸箕颠沙子一样推到大海里去。《大河赤子》的主人公发现这一奇特现象后,问教授能不能把黄河口引到这个地方来,把泥沙冲到这个地方来,利用潮汐现象冲进大海深处呢?侯国本教授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随后他们专门研究考察,形成了一个初步方案。然后主人公拿着文件跑到水利部部长的办公室,开门就说,黄河口稳不住的结论是错误的。部长一听,说这都是专家研究的,怎么是错误的?主人公便把自己的发现讲了出来。部长一听,觉得有道理,问能做实验吗?主人公说能。部长就支持他,把文件收回。现在东营市、胜利油田和黄河口稳定,就与这个有关,被李鹏总理称为创造了大河治理的中国经验。我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我还把主人公老家设定在黄河滩区。黄河有窄的地方,有宽的地方,宽的地方黄河滩区很大,有的地方坝到坝之间有二十多公里,里面有很多村庄,农民祖祖辈辈在那里种地生存。但洪水一大,特别是“二级悬河”地带,经常造成漫滩,造成房倒屋塌。滩区老百姓盖房子,家家都要筑一个房台,先搭一个高台子筑上土,然后在这个台子上再盖房子。但有台子还是不行,一发大水还是会被泡。国家想办法组织滩区迁建,政府出钱帮助老百姓迁出来,但有些老百姓不同意,因为故土难离。后来我们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方式,在村庄附近搞一个大型的村台,像大广场一样,一般几千亩,把几个村子都放在上面,就是黄河滩区迁建。我把这个滩区迁建和治河故事结合起来,同时还写了主人公家里有棵百年大槐树,在治河的过程中怎么保护老槐树的故事。这个小说写出来后,请赵主席提意见,修改完善后才出版。这本书有幸入选了去年的中宣部主题出版,还入选了今年八月份的“中国好书”。我想不一定写得多好,但选题很好,一个是黄河故事,一个是现实题材。
基于我的“母亲河”情结,下一步还要继续写黄河,不是“三部曲”的问题,还要继续写。包括我现在联合几位诗人写《大河长歌:黄河组诗》,从历史的、文化的、自然的方面抒写黄河的史诗。每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文学故乡和精神故乡,鲁迅的文学故乡是江南鲁镇,莫言的文学故乡是高密东北乡,张炜主席的文学故乡是芦青河,赵主席的文学故乡是山海大地,我就是借助生在黄河边,在黄河保障单位工作这些题材,好好写黄河,想把黄河作为自己的文学故乡。
今天上午来了之后,参观了咱们书城,感受很深。我发现,段总很有想法,也很有魄力,咱们这个书城不单纯是一个卖书的地方,而是要打造成一个文化的高地,一个聚集和放射精神光芒的地方。这非常值得肯定和期待。下一步如果有需要,我争取多来,多支持咱们得文化建设。
主持人杨晨:
刚才李老师和大家做了精彩的分享,让我们对《大河赤子》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谢谢李老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赵德发老师进行点评。
特邀嘉宾赵德发:
今天又来到莒南新华书店,七月二十七号,我陪着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也是《小说月报》的主编徐福伟先生来过一次,那一次是我的小说《美人鱼》的分享会。这次我陪着老朋友李恒昌先生来到这里。刚才大家都听到了,他讲得非常好,让我们增加了知识,了解了他的创作经历,尤其是这部《大河赤子》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追求等等。
李恒昌书记是铁路系统的领导,也是铁路系统的骨干。他退休前的职务是铁道战备舟桥处党委书记。我去看过他们单位,就在齐河县的黄河岸边。到那里我真的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们单位一个个的大型仓库,装满了各种栈桥、浮桥器材。他们单位养兵千日也不能用兵一时,必须发生战争,哪里的桥梁被炸断了,他们马上过去,三十六小时到现场,七十二小时要架起大桥。这些都是在大江大河上,是黄河和长江上关键的桥梁。我觉得在我眼里挺神奇的。咱们都看过电影,战争、灾荒、天灾需要架桥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国家准备得这么充分,有这么一支架桥队伍一直在那里时刻准备着。
李恒昌书记工作期间,不断研究黄河,他对黄河非常了解,给我们生动地讲述了治黄简史,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其中有些知识点是我过去闻所未闻的。一个是拦门沙,没想到万里黄河天上来,气势不可阻挡,但是一冲到下游,竟然还有拦门沙。最后抵挡不住海浪的力量,堆积在河口形成障碍,造成灾难。第二是无潮点,我也研究过海洋,写过《黄海传》,没想到没听说过无潮点。黄海感觉没有,只有渤海有。恰巧李恒昌书记书写的治黄英雄发现了无潮点之后,就利用这个无潮点,利用潮汐的规律想出了治黄的新办法。
我们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因为这条河中途加了黄沙,老是导致堆积,堆积之后河床就会变高。它有时候向北流,有时候向东北流,有时候向东南流。曾经一度在江苏入海,长达七百多年。徐州那边还有黄河故道,至今海底还有黄河沙堆积成沙涌,给航行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都是我们一直感到头疼和可怕的事情。我读过历史上许多与黄河有关的灾难和治理黄河的故事。前年看了一部电视剧《天下长河》,写的是康熙时代两个治黄英雄,为了治理黄河,在官场上受到重创,被贬官等等,但他们矢志不渝,最后被老百姓歌颂,建了祠堂。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治黄英雄。说到当代,东营市的市长李殿魁就利用无潮点治理黄河很有效果。《大河赤子》就写了新时代的治黄英雄。这部书我看过两遍,刚申报的时候我就看过,觉得挺好。当然也有些问题我提了出来,后来他又修改了,修改得很漂亮。这本书一方面是英雄的业绩,一方面是英雄的出处。详细深入地了解了他的成长和思想发展历程。很好看。我向他表示祝贺!
李恒昌书记创作是多方面的,最早写评论文章、评论专著,其中写了好几本当代作家评传,有莫言的、张炜的,也有我的。我很感动。可以说,在文学领域,李恒昌也是个“架桥的”,他架起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他还写诗歌、报告文学、小说,是个多面手,才华横溢。我今天把他特意推荐给莒南的网友们、读者们。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我祝愿今晚活动圆满成功。
主持人杨晨:
再次感谢赵老师和李老师的精彩分享!
今天的文学讲座,无疑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智慧的碰撞。两位老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引领我们步入了一个奇妙的文学世界。在这里,情感得以交流,灵魂相互碰撞,我们对文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激发了对阅读和创作的无限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今日所学所获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在文学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征程。
接下来,便是令人期待的签名售书环节。我们已备好两位老师的著作,欢迎大家移步售书区选择,并与老师签名合影留念。让我们共同珍藏这份文学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