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归国,她耕耘田野,寻找胡萝卜种植良方;她机耕“慧”种,高效助农,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她就是钟祥市茂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田予爱。
清风微拂大地,田垄映出绿意。在位于钟祥市柴湖镇红卫村的茂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胡萝卜种植基地,理事长田予爱正在示范田里检查胡萝卜的生长情况,这些胡萝卜是八月份播种的。
“这一块示范区面积是270亩, 8月份种的,12月开始采收,可以持续到到明年3月,之后开始种大豆, 8月份收完大豆再接着种胡萝卜。”
田予爱告诉记者,合作社在核心种植基地采用“胡萝卜-黄豆(玉米)”高效种植模式,并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如今合作社的种植效益大为提升。
“以前采用的是传统灌溉方式,投入比较大,我们现在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这是省里推广的一个项目,节本又增效。”
站在田间侃侃而谈的田予爱,本科学的是金融,大学毕业后赴英国卡迪夫大学留学,攻读企业管理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当谈到自己为何选择回国投身农业时,田予爱说,是父亲20多年对萝卜产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引领她回家“女承父业”。
“我父亲他做了20多年农业,上世纪90年代就在宜昌种白萝卜。2011年,他又转战钟祥发展。所以,2017年,我毕业后就也来到钟祥,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农业做得更好。”
2017年,当田予爱回国时,转战钟祥种植白萝卜6年的父亲正在为萝卜产业的转型发展而发愁。
钟祥是湖北省白萝卜主产区,全市种植面积达10万亩,由于白萝卜种植技术相对成熟,因此许多农户都加入到白萝卜种植的行列中,这也导致了白萝卜产业发展的同质化;再加上白萝卜不易储存,上市时间集中,种植收入经常波动。经过市场调研,田予爱发现,湖北等中部地区胡萝卜种植处于空缺状态,市场上的胡萝卜大都来自于福建、山东等地。能不能将种白萝卜改为种胡萝卜,从而填补上湖北胡萝卜种植的空白呢?
“白萝卜和胡萝卜虽然都叫萝卜,但是实际上是两个科,白萝卜是十字花科,胡萝卜是扇形科,根本不是一个东西。白萝卜种植技术难度相对来说比较低,胡萝卜这块就非常复杂。我们也算是湖北地区第一个探索胡萝卜规模化种植的农业主体,在发展前期,我们交了很多学费,走了很多弯路。”
合作社刚开始探索胡萝卜种植时,田予爱曾跑遍了全国胡萝卜主产区,她在福建考察时,觉得当地的“一垄四行”种植模式可行性较高,特地从福建将技术员请到钟祥,试种了300亩胡萝卜,但很快她便跌了跟头。
“我们最开始借鉴的是福建的种植模式。福建受地形影响,多是小块地,所以福建采用的是‘一垄四行’,就是起一行垄,种四行胡萝卜。我们当时是直接把这个模式引进过来,但我们钟祥的气候、土壤等各方面条件都和福建不一样,当时种了差不多300亩,还没有到采收阶段就失败了,损失了100多万元。”
试种失败并没有使田予爱气馁,反而让她越挫越勇。最终,田予爱选择以山东种植模式为基础,综合借鉴其他产地技术要点,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适合于钟祥的胡萝卜种植模式。
“山东的‘一垄双行’模式更适用于我们,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山东地下水位非常低,要打到一百米以下才会出地下水,而我们这边地下水位较高,一般打不到三十米就能出地下水,所以在后期上水、施肥等方面我们也相应做了调整。再播种机械上,我们也是用的山东的编绳式机械,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现在采用吸气式播种机单粒播种。”
在引进先进种植模式与技术的同时,田予爱还积极钻研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合作社研制出了集起垄、播种、铺设滴灌带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机装备,胡萝卜种植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2022年,田予爱在全省率先开展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合作社56台(套)大中型农机装备全部实现了北斗终端导航与实时监控等应用,极大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降低了驾驶员工作强度,并依靠合作社成熟的机械化耕作与蔬菜加工体系,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田予爱在合作社发展壮大过程当中也不忘为周边农户提供土地租金与务工收入等多种增收渠道。钟祥市柴湖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陈嫣云介绍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方式,解决了柴胡镇许多农民的就业问题。
在柴湖镇吕庄村,村干部高玉红告诉记者,茂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吕庄村二组、三组、五组、六组都流转了土地,涉及120多户756亩,户平增收近2万元。
如今,田予爱创办的茂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占地35亩蔬菜初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配备有12个预冷库、4个大型储存库,库容达到万吨以上。合作社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5500亩,同时带动柴湖镇移民群众发展胡萝卜种植2000亩,年产量2.1万吨、产值超5500万元,已成为湖北省内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
田予爱说,农业路漫漫,她希望在农业道路上坚持奔跑的新青年们能像田间的胡萝卜一样扎根土地,茁壮成长。(部分素材由受访者与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提供)
(记者:傅月昊 通讯员:汪龙 时榴 姚钤铃 谢毅 胡雄 编辑:马静 编审:涂丹 监制: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