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乃瞬息间绽放之华彩,一幅佳作可在须臾间挥毫而就,其间每一笔触、每一转折,皆需凝聚“台上一刻辉煌,台下十载磨砺”之技艺、哲思与境界。书法,又为不可复制之艺术,每幅作品皆独一无二,绝无完全雷同之作。此外,书法亦蕴含遗憾之美,一旦某字乃至某笔稍有差池,便可能大幅减损整体之韵味。因此,书法之不可逆转性,正是其难度所在。俗语云:“字如黑狗,越改越陋”,正此之谓也。
1.用笔之难,在于精妙
王羲之《书论》有云:“书时须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得书法之妙。”此言“迟急”、“曲直”、“藏出”、“起伏”,皆指用笔时行笔之变化多端。“迟”显沉稳,“急”彰气势;“曲”现多姿,“直”示刚健;“藏”蕴浑厚,“出”展爽利;“起”带灵动,“伏”显稳重。然而,此等法则并非绝对,需依情境而变,灵活运用。
2.结构之难,在于和谐
书法之形态,讲究对比与变化;其内涵,则追求神采与韵味。对比与变化,乃书法之根基;神采与韵味,则为书法之灵魂。书法要求笔画搭配得宜,转折有情。线条决定品质,结构塑造形态,韵味则赋予神采。
如厨师烹调,首重食材之质,再求形色俱佳,兼具艺术品位,既能吸引食客目光,又能激发食欲,令人一见即欲品尝。书法亦然,形在外而味在内,形可观而味可品。形似易得,神似难求;形神兼备,方为上乘。
3.墨法之难,在于变化
墨法在书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善用墨者,乃书法家一生之追求。如当代草圣林散之,用墨讲究,变化无穷,被誉为“惜墨如金”;清代神笔王铎,则“泼墨似水”,大胆痛快,将笔墨之浓淡干湿燥演绎得淋漓尽致。宋人姜夔《续书谱·用墨》亦详述其妙:“作楷时,墨宜干而不燥;行草则燥润相间,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需恰到好处。”
4.章法之难,在于布局
右军《兰亭序》,章法独步古今,字字相映成趣,大小随意而皆合法度,故为神品。古人作书,极重章法。蒋骥《续书法论》有云:“篇幅以章法为先,运实为虚,实处皆灵;以虚为实,断处皆续。行间需有高下疏密之变,方能参差掩映,妙趣横生。”
章法者,乃点画间之呼应,字与字之顾盼,行与行之相映。整体观之,气韵通达,虚实相生,神采飞扬。
5.意境之难,在于抒发
意境者,书法家将情感注入笔端,以书法形象抒发胸中之意,使观者得以领略作品之丰富内涵,并从中获得感悟、启示与滋养。意境乃文化之体现,其表现手法,简而言之即虚实相生。实乃虚之基础,虚为实之升华,二者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6.统一之难,在于融合
用笔之熟练程度决定线条之质量;笔画之长短粗细、俯仰伸缩之准确与否,决定结构之优劣;结构之宽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对比与变化之准确与否,则决定章法之好坏。
书法者,以汉字为载体,表达作者情感之艺术。将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诸要素及对比、变化统一于一体,再融入作者之技艺、情感、思想、境界与追求,方能成就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