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引进企业发展铁皮石斛种植,带动群众增收。
中医药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望谟县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辨证施治,积极探索中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联农带农新模式,带动产业兴县、群众致富,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近年来,望谟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种植模式,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飘香”的草药成为群众致富的“良方”。
钱袋子里飘药香
从县城出发25公里,记者来到了望谟县蔗香镇平亮村林楼组。哒、哒、哒……在村边通草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收通草,声音回荡在青山绿水间。
平亮村林楼组位于蔗香镇北部,共193户村民,朴实、勤劳的布依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同时也用自己的双手栽树种果勤劳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沿着进寨的盘山水泥路蜿蜒而下,来到通草种植基地,成片的通草撑开枝叶,一簇一簇相拥着。
“你看,那里一片片叶子大大的就是通草!”平亮村林楼组组长班国旗指着寨子周围的通草介绍,通草基地过去都种植玉米之类的,一亩只有几百块钱收入,现在种植通草,按今年每公斤600多元的价格算,一亩最低收入3000元以上,管理得好的每亩收入超过万元。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想要脱贫,产业发展必不可少,如今通草已经成为平亮村林楼组致富的“新秀”。林楼组积极探索发展道路,通草成为首要产业之一。“通草长势很好,今年应该能有个好收成!”班国旗轻轻抚摸着通草叶开心地说,通草就是林楼组的“致富草”,好种易管而且不愁销路,利用荒山、荒坡就可以种植;管理成本低,较为粗放,同时耐储存,不受天气的影响,农户可以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售。今年价格高时每公斤600多元。
“我家种有10多亩通草,去年收益9万多元,我还想着扩大规模呢!”村民贝永亿笑着说,种一次可以管四五年,今年砍了明年根系又发新芽。
站在一旁的村民黄在洪喜滋滋地给记者算起了“致富账”,目前种植通草一亩最低产10公斤,管理好的话亩产量40公斤左右,价格这几年由一公斤140元上涨到今年一公斤600多元,一亩地的产值最高有2万多元,比种植水稻、玉米要强得多。如今林楼组的通草种植户日渐增加,通草种植已经成为该组的特色产业。全组193户村民,就有150户种植通草。
在蔗香镇,平亮村林楼组只是种植通草尝到致富甜头的村组之一。该镇望南村采取“村委会+公司+农户”的组织方式,把通草种植作为首选产业,全村通草种植规模2000余亩。蔗香镇通草种植面积1万余亩。通草也成了蔗香、昂武及乐元等乡镇群众的“致富草”,全县通草种植面积达2.1万亩。
种下中药材 开出“共富方”
通草、艾纳香、天门冬、板蓝根、铁皮石斛……在望谟县王母河畔、红水河岸和麻山深处的苍翠群峰间,中草药铺满一片片山坡,各色花朵摇曳其间。昂武镇红湖村村民岑德闯说:“这两年我家种植了10多亩的艾纳香,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这样好的产业谁不热心,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把收入再提高。”
望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得益于当地地势高差大、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大山里孕育出丰富、优质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依托特色资源,立足区位优势,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工作思路,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进以通草、艾纳香、天门冬、板蓝根、铁皮石斛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01万亩。
为夯实中药材产业基础,望谟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从种苗繁育到示范基地建设,再到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每一步都精心布局,为农户铺设了一条致富之路。
以项目为抓手,做好产业“服务员”。望谟县坚持“以项目推动、促产业升级”发展目标,多方筹措发展资金220万元在新屯街道巴巴坪村实施小花清风藤种植项目,建成小花清风藤规模化、标准化基地200亩;在平洞街道坝奔村实施通草种植项目,由农户自主选择种植中药材,建成通草规模化基地1000亩;在蔗香镇实施名贵(天冬)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规模化、标准化林下天门冬示范基地500亩,开展“干旱贫瘠改良土地种植天冬科研试验”,通过试验初步解决贫瘠土地中药材种植技术手段,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完成建设昂武镇林下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项目,建成芒果、艾纳香套作示范点200亩,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谋新路;通过项目实施和引导,解决农户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在昂武镇实施艾纳香产地初加工厂项目,建成艾纳香加工厂1个,年加工0.25万吨鲜叶以上,加工后的艾油、艾片、艾粉等销往安顺、重庆、成都、广州等地;申报建成“艾纳香”定制药园一个。同时将艾纳香、通草种植纳入庭院经济实施方案,按照行业标准种植的给予资金补助,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以技术为支撑,当好产业“护航员”。望谟县按照“一个产业、一套技术服务团队”的要求,建立了技术队伍,技术人员分乡镇、分片区进行技术包保,通过开展专业化培训、示范点集中培训、田间地头实操培训等,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加强技术合作的基础上,联合申报该县特色优势中药材产业科研项目,通过科研投入,在“规模化”种植、“信息化”管理、“机械化”生产,推动望谟中药材产业突破一产、迈向二产、探索三产融合的产业新模式。
以品牌为依托,办好产业“通行证”。望谟县坚持以品牌建设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整合省州品牌建设奖励资金,鼓励经营主体严格按照有机、绿色等高标准、高要求发展中药材产业。并积极申报“两品一标”认证,对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奖励8万元,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奖励5万元。同时,鼓励经营主体研发新产品,以“新”“特”为市场切入点,以产品数据为支撑,增强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望谟县有1家中药材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正在申报“两品一标”产品认证的中药材企业2家,品牌建设初显成效。目前已注册了“黔斛堂”铁皮石斛企业品牌,其它品牌也在申报中。
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望谟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并不仅限于种植环节。当前,望谟县正聚焦短板弱项,以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除了继续鼓励经营主体研发新产品以外,望谟县在特色品种招商引资上下大力气,持续发力招好商、引好资,以商招商、以资引资;在服务上进一步优化,在企业用地、税收方面等给予优惠,促进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快发展、能带动”,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产业链条上促延伸,加大资金申报和项目包装力度,引导经营主体进军中药材加工行业,促进加工业转型升级;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结合市场需求,引进一批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强化产品研发力度,促使中药材从传统初加工,迈向精制药品研发制造加工,逐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望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望谟县正以中药材产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致富之路。当看到村民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坡耕地、或把自家的房前屋后空闲土地都种上通草等中药材时,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正散发着浓郁的“药香”,成为村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田野。而这种“药香”,不仅是中药材的香气,更是乡村振兴的甜蜜味道。
作者:文/图 特约记者 岑志福
二审 文国坤
三审 彭原清
(责任编辑 邓涵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