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产品就是卖服务,这是销售行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依托区块链技术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商和服务对象可以建立更直接便捷的联系,把销售服务做得更到家,实现“最终端销售”。
以农资销售为例,由于农资市场竞争激烈,农资产品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购买产品的农民种植户多数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产品应用知识,售后的专业技术服务对农资销售行业来说更为重要。
卖产品是从生产企业开始的。对农资生产企业来说,农资批发商是一个(或一级)销售终端,农资零售商是下一个(或一级)销售终端,种植户是最后一个(或一级)销售终端。通常情况下,是上一级销售终端为下一级销售终端负责;有超前意识的,可以越级或跳跃式地销售,甚至由生产企业直接向种植户负责。但不管怎样有超前意识,到种植户这一级,由于产品就在种植户手里消费使用,销售终端就不会再往下延伸了。
农民种植户真的就是农资销售的最终端了吗?从农资产品本身来说,也许是这样;从专业技术服务来说,种植户还不是最终端,技术服务的终端还可以向下再延伸一级,延伸到农产品的真正消费者身上。
因为种植户消费使用农资的方式其实是将其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再生产,这里的消费也是生产;种植户种出农产品后,还要面临自己的销售终端,即更大范围、更多数量的农产品消费者。既然卖产品就是卖服务,甚至卖产品就是为了卖服务,产品卖出去了,服务在相当一个时期还得跟上,那么,种植户上游的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就可以具备更超前的经营意识,不满足于把产品卖到种植户这一级,服务到种植户这一级,而要想种植户之所想,急种植户之所急,把产品和服务一直推广到下游农产品消费者这一级。这样,他对种植户的销售和服务才算做到了家,也才可能巩固和占领更多的市场。换言之,农产品消费者才是农资销售的最终端。
具体一点来说,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不但要为种植户提供农资售后技术服务,还要帮助种植户为购买种植户农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售后服务。这两种服务甚至可以捆绑进行:如果不能帮助种植户为农产品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售后服务,那么,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为种植户提供农资售后技术服务的质量、价格就要打折;种植户甚至有权拒绝接受他们的农资售后技术服务,退回他们的农资产品。
举更具体的例子,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为种植户提供的种子、化肥尽管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也到位,但用这些种子、化肥种出来的粮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卖不出去,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为种植户分担部分损失。这看起来好像不太合理,对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也不太公平;但如果树立以农产品消费者为最终端的经营理念,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一般都具有比种植户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高的技术能力,他们与种植户相比处于强势,就应该设身处地为种植户着想,帮助种植户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市场风险等,从而向种植户推销更适合的农资产品,开展更细致的技术服务。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说自己的农资产品好、服务到位,他们对农产品的经营亏损也有间接的责任,分担相应的损失也就说得过去了。
以农产品消费者为最终端给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在趋于同质化的农资产品和服务市场上,如果有某一家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不是只把自己的产品卖到种植户手中就算完事,而是全程跟踪负责到底、服务到底,直到种植户利用自己的产品种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再卖到消费者手中盈利,这家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才算完成自己的一个销售周期,甚至在这时才收回货款和服务费用;那么,它就更容易对种植户产生吸引力,像下棋一样比对手多考虑了一步甚至几步棋,自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得优势。
农资最终端销售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可以是“工农超对接”,工农超对接是各地已经普遍开展的“农超对接”升级版。而所谓“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工农超对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加上农资生产企业和农户、商家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书,由农资生产企业根据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向农户提供合适的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
推广农资销售的例子,所有商品都可以类似地尽量延伸消费终端直到最终端,树立最终端销售的生产经营超前理念,提高生产经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周到更彻底的“一条龙”服务,和消费者结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是所有生产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可以保证在市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区块链的可信、可靠、可追溯、可预测和可共享共识的特点正好给这样的工农超对接、最终端销售提供了条件。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提出的“迂回生产理论”认为生产的迂回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其实就是孔子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那么善何事需利何器?这其实是反过来从最终端销售的商品去找“最开端”生产的商品,通过区块链把商品生产销售连续不断的的迂回过程全部呈现出来加以分析,顺着最长的一条因果联系的产业链就能找到这个最开端产品。
虽然生产的迂回过程越长效率越高,但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特别是时间成本也可能越高,这有可能成为一个佯谬,为此需要“以毒攻毒”,巧妙利用所谓“替代指标佯谬”来破解这个佯谬。替代指标佯谬(以及类似的“尤尔-辛普森佯谬”等)反映的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哲学命题;这个命题又分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亚里士多德命题”和“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的“莫兰命题”。如果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么把迂回过程分解为若干段(就像若干个替代指标),每段的迂回过程都比较短(“短”的替代指标对“短”的终点指标都有正相关的因果联系),从而节约成本,但全部连接起来的迂回过程却更长(通过“短”的替代指标得到“长”的终点指标,起点对终点指标有负相关的因果联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效率;如果是整体小于部分之和,那么分解为若干段的迂回过程都比较长(“长”的替代指标对“长”的终点指标都有正相关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效率,但全部连接起来的迂回过程却更短(通过“长”的替代指标得到“短”的终点指标,起点对终点指标有负相关的因果联系),从而在整体上节约成本。
从正相关变为负相关的转折点可以由商品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临界点决定,高于这个临界点,商品边际效用递减;低于这个临界点,商品边际效用递增。所以只要低于这个临界点,生产迂回过程无论有多高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都能得到补偿,过程越长才效率越高,效用越大,这个临界点也就成为了销售的最终端。在这个临界点上所有“局部均衡”的商品市场都达到“一般均衡”,达到一般均衡又要依赖于所有商品之间的因果性、替代性和机会性的市场关联。
一是因果性市场关联:任何产品都要有原材料和劳动力才生产得出来,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就和产品市场就形成因果性关联。
二是替代性市场关联:很多商品都是互相可替代的,比如大白菜和小白菜市场之间就很容易形成替代性关联。
三是机会性市场关联:如果因果性市场关联和替代性市场关联还不能把所有市场关联到一起的话,现代所有市场的产品、商品都要用货币作为它们的一般等价物定价,而同样数量的货币,不投入这个市场就要投入那个市场,这个市场获得的机会就是那个市场丧失的机会,所以每个市场互相之间都有机会性关联;即使不用货币以物换物的易货贸易也有机会性关联,因为同一批货物不用来在这个市场交换,就可以用来在那个市场交换,这个市场获得的机会还是那个市场丧失的机会。就算某些货币和货物都储存起来不投入任何市场进行流通交换,所有市场也在这个意义下有关联:它们都同时丧失了一个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增加商品交易量的机会,丧失这个机会而造成的损失应由它们平均分摊;它们数量多的话分摊的损失就小,数量少的话分摊的损失就大,这样它们之间就形成了机会性关联。尽管这种关联也许很弱、很间接。
这样一来,所有市场都至少有一种市场关联,还可能同时有两种或三种市场关联;不存在没有市场关联的市场。市场关联的连锁反应使一个市场的局部均衡扩展为另一个市场的局部均衡,进而达到一般均衡。否则存在一个和其他市场没有任何关联的孤立的市场,它就可能不受其他局部均衡的市场的影响,它自己如果是局部均衡的也影响不到其他市场;而只有各个市场都达到局部均衡才能让整个市场达到一般均衡。如果整个市场达不到一般均衡的话,某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也很难保持。我们分解生产迂回过程,首先每一段迂回过程之间都要有因果性市场关联,其次根据替代性市场关联可以用较短(或较长)的迂回过程替代较长(或较短)的迂回过程,最后根据机会性市场关联把所有短(或长)的分段迂回过程全部连接起来,反而成为最长(或最短)的生产迂回过程,就像市场从局部均衡达到一般均衡,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出现了所谓“合成谬误”,却是对我们有利的。借用量子力学打比方,较短和较长的生产迂回过程可以看作是微观经济中的“量子叠加态”或“量子纠缠态”,根据替代性市场关联用一种生产迂回过程替代另一种生产迂回过程后,就“退相干”为宏观经济中的“经典态”,这时要么是较短要么是较长的生产迂回过程。如果是退相干为较短的生产迂回过程,并且收益小于较长的生产迂回过程,那么根据机会性市场关联,还可以利用“量子延迟选择”从宏观经济的经典态返回(或称为“进相干”)到微观经济的量子叠加态上重新选择较长的生产迂回过程,使收益最大化;退相干为较长生产迂回过程的情况可以反过来类推。在微观经济的量子叠加态上较短和较长的生产迂回过程并存,就可以加起来,当然也就比在宏观经济的经典态上只能单独存在的较短或较长的生产迂回过程更长,正好表现为每一段的迂回过程都较长,而全部连接起来的迂回过程却更短的替代指标佯谬或莫兰命题。
这个全部连接起来的最短(或最长)的生产迂回过程结束,就是一条从最开端生产到最终端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一条区块链。所以我们要在根本上促进最终端销售,就要依托区块链大力发展各行各业的电子商务,深入分析区块链上的因果联系和大数据流,使所有商品都能通过最终端销售而把整个产业上下游对接、“链接”起来,形成因果性、替代性和机会性市场关联,也形成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的整体,再利用这种关联性和整体性获取最大或更大的经济利益。
(作者系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四级调研员;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