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千百年来,人们分别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她们的美丽。可是,喜读古典文学的朋友,一定不难发现,古代还有一位与此四人相比,丝毫不逊色的美女,她就是秦罗敷。
秦罗敷这个名字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都出现过,而且都是主角,都是很有名的美女。《陌上桑》里面秦罗敷是一个采桑女,而《孔雀东南飞》里面的秦罗敷是焦仲卿的母亲最中意的儿媳。
在《陌上桑》里,秦罗敷一登场就惊艳无比:“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里是说,今日阳光灿烂,秦罗敷迎着朝阳,挎着小篮,打扮时尚,婀娜多姿的出来采桑了。只见她提着一只精美的桑篮,络绳是用青丝编成,提把是用挂树枝做就。这里器物的精致华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再看她的打扮,头上梳的是斜倚一侧、似堕非堕的“倭堕髻”(东汉时一种流行发式),耳朵上挂着晶莹闪亮、价值连城的明月珠,上身穿一件紫红绫子短袄,下身围一条杏黄色绮罗裙。一切都是鲜艳的、明丽的、珍贵的、动人的。这好像是一个采桑的农妇,其实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女。
秦罗敷这样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女子,纵使麻衣粗布也没有遮掩住她半分光彩,她的一出现,立马引起了全场的轰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里是说,过路的人见到罗敷,都要驻足停下车子、放下担子,摸着胡须发呆;小青年们见到罗敷,都要靠边儿站着,摘下帽子行注目礼;耕田锄地的庄稼汉见到罗敷,忘记了手中的活计,回到家里还相互指责:你为什么看人家罗敷没有把农活干完。这首诗歌的这几句是通过路人、小青年儿、农夫的行为反衬出罗敷的美貌,也表明了人们对罗敷的喜欢和爱慕。
这里写罗敷之美,不是从描写她的容貌正面下笔,而是从周围人的强烈反应下笔,也就是从她的美得惊人,具体化地写出通常所谓的“惊人之美”,这和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通过描写那些特洛伊长老们见了海伦以后的惊奇与低语来表现海伦的绝世之美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在艺术手法上是富有独创性的,这种描写,可以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想象力,比从正面刻画和进行实写,更具有艺术效果。同时这一段的描写,也极大地增加了诗歌生动活泼的喜剧气氛。
面对秦罗敷这样一位绝色美女,普通人胆子小,只能心里喜欢,只能“远观”而万万不敢“”亵玩焉”的。可当了大官的人就不一样了,胆子可大了。这时有一位“使君”“从南来”,看到了秦罗敷便“五马立踟蹰。”也许口水都流了出来。于是“使君遣吏往”,向秦罗敷“问是谁家姝?年几何?”等问题。秦罗敷从容不迫地回答“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最后使君来一句“宁可共载不?”要她一起跟着走,享荣华富贵去。
“荣华富贵”或者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抵挡不住的诱惑,比如有人就“愿意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但这个秦罗敷不一样。她是个很独立且有个性的女子,不愿意攀附权贵。所以面对这样明显的调戏行为,她很生气,义正词严地说“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接着秦罗敷把自己的丈夫大加赞扬和夸耀一番:“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秦罗敷口中的这位“夫婿”未必是真有其人,但她以这样的说辞来拒绝“使君”的调戏,大家都有台阶可以下。所以,这位官员其实还是懂点礼貌的,说话也还算得上客气,听了罗敷的一番话,还是知趣或者说扫兴地走了。
《陌上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大诗人如曹植、陆机、杜甫、白居易 等都莫不为之醉心倾倒,不少人写过对此诗的模拟之作。诗中女主角秦罗敷是河北邯郸人,她人美心灵美,成了美女的代名词,所以,以“罗敷”为名的故事在很多地方流传开来,比如,《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中,罗敷的故事就发生在安徽庐江。
除了《孔雀东南飞》之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陌上桑》、《游罗敷潭》的都有罗敷,但是都不是一个地方罗敷。李白的《陌上桑》的罗敷是渭南人,《游罗敷潭》里的罗敷潭却是河北的。还有文字说有河南罗敷、山东罗敷等等,可见罗敷故事流布很广,其美丽天下共知,得到民间和文化界的一致首肯而广泛传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