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SAFe 4.0参考指南:精益软件与系统工程的规模化敏捷框架》一1.4 精益–敏捷思维

本节书摘来自华章出版社《safe 4.0参考指南:精益软件与系统工程的规模化敏捷框架》一书中的第1章,第1.4节,作者[美]迪恩·莱芬(deanleffingwell),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1.4 精益–敏捷思维

所有工作都始于精益–敏捷思维。

——safe 作者

摘要

safe基于一系列现代系统和软件工程的新范式,包括精益和系统思考、产品开发流和敏捷开发。在团队层级中,敏捷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授权并鼓励团队达到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水平、质量和参与程度。但是,想要扩展到整个企业层面,就需要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精益–敏捷思维来支持精益和敏捷开发的执行。

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的大部分内容体现在safe的“精益之屋”中,它围绕着6个关键组成部分:“屋顶”代表目标是交付价值,“支柱”通过对个人和文化的尊重、流动、创新,以及持续改

进,来支持目标得以实现。“基础”代表精益–敏捷领导者提供的一切必要支持。

拥抱敏捷

此外,safe框架是完全基于敏捷团队和领导者的技能、资质及能力构建起来的。虽然,对于敏捷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敏捷宣言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有助于敏捷方法发展成为主流的开发方法。

综合以上思想,可以创建出精益–敏捷思维,它是新型管理方法和增强型文化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驱动成功转型所需要的领导力,并有助于个人和企业实现其目标。

详述

精益的safe之屋

精益思想虽然最初起源于精益生产(参考资料[1]),但精益思想的原则和实践同样可以应用于软件、产品和系统开发中,其应用范围是深远和广泛的。

例如,ward(参考资料[2])、reinertsen(参考资料[3])、poppendieck(参考资料[4])和leffingwell(参考资料[5])等人都描述了精益思想的各个方面,他们把精益的核心原则和实践付诸产品开发的环境中。综合所有这些要素,受到丰田公司的精益之屋的启发,我们提出了精益的safe之屋,如图1.4-1所示。

目标——价值

精益的目标是毋庸置疑的:在可持续的最短前置时间内交付最大的客户价值,同时向客户和社会提供所能达到的最佳质量。高昂的士气、安全的实施、客户的满意,这些都是更深远的目标和收益。

《SAFe 4.0参考指南:精益软件与系统工程的规模化敏捷框架》一1.4 精益–敏捷思维

支柱1——尊重个人和文化

safe是一个规模化实施精益–敏捷开发的系统框架,但它自身并不参与实例化操作,也不完成任何实际的工作。而完全是由人来完成所有的工作,精益的safe之屋的基本价值是尊重个人和文化,人们被授权演进自己的实践并进行改进提高。

管理者激发团队成员思考,从而做出改变,也会指出应该做哪些改进。同时,团队和个人也要学习问题解决和反思的技能,然后进行适当的改进提高。

文化是这种行为背后的驱动力,一个真正的精益组织要想演进,就需要文化的改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及其领导者就必须率先改变。文化和个人不单单是一个内部的组成部分,企业的文化可以延展较长的时期,涉及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以及更广泛的社区关系。

哪里有积极变革的紧迫性,哪里就会逐步实现文化的提升。首先,理解safe的价值观和原则;其次,实施safe的实践;最后,交付积极的成果。文化的改变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支柱2——流动

成功实施safe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持续的工作流动,基于持续的反馈和调整,并支持增量的价值交付。建立持续流动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有助于快速的价值交付、有效的质量实践、持续改进,以及基于事实的有效组织治理。流动的原则体现在精益之屋的“流动”支柱中,它体现了safe精益–敏捷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通过各种实践进行了实例化。这些原则和实践包括完整的价值流、可视化和限制wip、减小批次规模和管理队列长度,以及基于延迟成本的工作排定优先级。精益也十分关注内建质量、快速反馈,以及识别和持续减少延迟成本与没有价值的活动。

这些内容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好地理解系统开发流程的重要变革,通过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工具和技术,从而使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可以从基于“阶段–门限”的流程,转型成能够更加持续地进行价值交付的流程。

支柱3——创新

尽管“流动”支柱构建了价值交付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创新”支柱,产品和流程都将停滞不前。“创新”是精益的safe之屋的关键组成部分。精益–敏捷领导者通过如下内容支持创新活动:

“走出办公室”,进入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到现场感受价值交付和产品创建与使用(gemba)。正如大野耐一所说,“有用的改进不可能在办公桌上发明”。

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用于创新的时间必须有明确目标。创新很少出现在对资源的100%利用或者持续的“救火”工作中。safe的创新与计划(ip)迭代就提供了这样的创新机会。

应用创新财务会计方法(参考资料[6])。建立非财务的、真实有效的度量指标,从而提供对于创新中重要元素的快速反馈。

与客户一起验证创新,假如需要改变,不带任何怜悯和愧疚。

支柱4——持续改进

第4个支柱是“持续改进”。通过这个支柱,引导组织经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的危机意识,可以促使学习型组织积极追求改进的机会。建议领导者和团队成员会按照以下方法执行:

对组织和开发流程的整体优化,而非局部优化。

实事求是,快速行动。

使用精益工具和技术,确定无效性的根源,快速应用有效的对策。

在关键里程碑上进行反思,以开放的心态识别和处理所有层级流程中的不足。

基础——领导力

精益的基础是领导力,这是团队成功的根本推动力。safe的理念其实非常简单:采纳和成功实施精益–敏捷的终极责任,是由企业的主管、经理和高层管理者来承担的。“这项责任是不能委派给其他人的”(参考资料[7],戴明),包括那些精益/敏捷倡导者、精益/

敏捷工作组、开发团队、pmo、流程团队、外部咨询顾问或者其他第三方。想要取得成功,领导者必须接受这些新型创新思维方式的培训,并展示出精益–敏捷领导力的原则和

行为。

精益思想与一般的敏捷实践经验有所不同。敏捷实践通常是引入一个基于团队的流程,而并不包含管理层,但这种情况不太容易进行扩展。所以,这就是传统的敏捷方法和safe的一个显著区别:

在传统的敏捷方法中,管理层的职责仅仅是支持团队,帮助团队消除障碍。而在精益-敏捷开发中,希望管理者能够领导团队,拥抱精益的价值观,有能力参与一些基础实践,主动消除障碍,在驱动组织变革和促进持续改进时扮演积极的推动者角色。

敏捷宣言

20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瀑布式开发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出现了很多更加轻量的、更加考虑迭代执行的开发方法。在2001年,倡导这些方法的思想领袖们聚集在美国犹他州的雪鸟小镇,虽然大家所提出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与会者一致认为这些不同方法所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最终提出了《敏捷软件开发宣言》(参考资料[8]),这是一个转折点,它有助于统一方法,并开始在更大的范围之内,推广这些创新方法的益处。敏捷宣言包含了一组价值观声明和一组原则,如图1.4-2和图1.4-3所示。

《SAFe 4.0参考指南:精益软件与系统工程的规模化敏捷框架》一1.4 精益–敏捷思维

敏捷宣言通过各种各样的敏捷方法,为有效的、授权的、自组织的团队提供敏捷实施的基础。safe将这个实施的基础扩展到了跨团队的级别,并应用精益思想理解和持续提升系统,从而支持多团队的各项关键工作。

《SAFe 4.0参考指南:精益软件与系统工程的规模化敏捷框架》一1.4 精益–敏捷思维

参考资料

[1] womack, james p., daniel t. jones, and daniel

roos. the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story of lean production—toyota’s secret weapon in the global car wars that is revolutionizing world

industry. free press, 2007.

[2] ward, allen and durward sobeck. lean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lean enterprise institute, 2014.

[3] reinertsen, donald g. the principl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flow: second generation lean product development.

celeritas, 2009.

[4] poppendieck, mary and tom poppendieck.

implementing lean software development: from concept to cash. addison-wesley,

2006.

[5] leffingwell, dean. agile software

requirements: lean requirements practices for teams, programs, and the

enterprise. addison-wesley, 2011.

[6] ries, eric. the lean startup: how today’s entrepreneurs use continuous innovation to

create radically successful businesses. crown business, 2011.

[7] deming, w. edwards. out of the crisis. mit

center for advanced educational services, 1982.

[8] manifesto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http://agilemanifesto.org/.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