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八旗旗主,其實是個習慣稱呼,在清朝時期并沒有“旗主”這樣的正式職位,實際上旗主是對于旗内掌握佐領數量最多的管理者的一個說法而已。
在整個清代,絕大多數的旗主其實都姓愛新覺羅,而上三旗的旗主則是皇帝本人,下五旗的旗主與其中的其他佐領,也大多數都出自宗室,其祖上往往也都是皇子。
早期的八旗制度起源于女真人的狩獵編制,努爾哈赤時代整頓建立了八旗制,八旗各旗都設立有掌管該旗的人員,稱作是旗主。
在後金時代,汗王與女真貴族之中的顯赫者,都各自掌管着不同的旗,擔任着旗主。
努爾哈赤時期,努爾哈赤本人執掌正黃旗與鑲黃旗,而代善掌握正紅旗與鑲紅旗,皇太極管理正白旗,杜度掌管鑲白旗,莽古爾泰掌管正藍旗,阿敏掌管鑲藍旗。
經過皇太極與後來多爾衮攝政的影響,八旗逐漸分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其中鑲黃旗、正黃旗與正白旗為上三旗,其他的五個旗屬于下五旗。
上三旗屬于皇帝親兵,以鑲黃旗為尊,皇帝本身就是上三旗的旗主。
八旗制度下,三百丁為一個“牛錄”,五個牛錄為一個“甲剌”,五個甲剌為一個“固山”,而這裡的固山也就是“旗”,也就是說八旗制度也是等級森嚴如同金字塔形的。
至于旗主的問題,上三旗并不需要多猜想理會,因為上三旗就是皇帝的私屬親兵,誰做了皇帝誰就是上三旗的旗主,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隻不過,上三旗當中卻未必都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
清朝真正屬于上三旗管轄的皇族,主要是得到恩賞的後妃與其娘家,未出嫁的公主與未封爵的皇子,還有皇太後的親族,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皇族了。
上三旗當中的公主與皇子,都是要沒有婚嫁的,公主倘若出嫁、皇子封爵成婚之後,他的旗籍也就會進行變更,而皇子主要就是前去下五旗當中。
雖說下五旗沒有上三旗與皇帝之間那麼親近,但仍舊是不能忽視的力量。
為了鞏固自身的實力,清朝時期往往會讓諸皇子到下五旗之中擔任職位,掌管若幹個佐領,每個旗内都有若幹佐領,而掌握最多佐領的人,就是旗主。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非常特殊的,八旗算是一種旗籍管理的制度,将所有人都編入旗籍當中以友善進行管理,這就有點類似于古代的保甲制度。
而八旗當中的人員,日後雖然出人頭地,但在旗主的跟前兒還是要低一等。
并非是說實際的地位要低于旗主,而更加類似于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就像是宗族之内再厲害的子孫回到宗族裡,還是要對宗族長老們行禮,這才是八旗旗主為什麼厲害的原因。
畢竟八旗制度是維護清王朝江山的基礎,是以就算是下五旗,愛新覺羅家也并不會輕易放松撒手的,掌握多數佐領的,依舊是愛新覺羅家的子孫。
清朝時期,擔任實際旗主的人,多半都是宗室成員,基本沒有其他人。
旗主并非是世襲制,而是由皇帝進行任命賦職,皇子或者親王、郡王、貝勒等人受封得以執掌多數的佐領,那麼就自動成為了該旗的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