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珍惜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的《憫農》我在幼稚園就背得滾瓜爛熟,但并不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

從小我就有挑食的習慣,飯不合自己的胃口,一口都不吃,有時一碗飯吃不了幾口就放下了,吃一半留一半的情況更是常事。每當這時,爸爸就會教訓我,糧食來之不易,不能浪費。而我從沒把爸爸的話放在心上,有什麼不容易的,沒有了,買就是了。看我屢教不改,爸爸隻好把我吃剩的飯自己吃下去。

直到有一次,我徹底改掉了自己的惡習。

我的外公、外婆在鄉下生活,他們是地道地道的農民。那年夏收,大清早起來,爸爸就拉着我和媽媽到外婆家,可是到了外婆家裡,卻是“鐵将軍”把門,咦,這麼早,外婆外公到哪兒去了呢?爸爸說:“可能到地裡收麥子了。”“麥子怎麼收?我也要去。”我們一起到了麥地裡,一望無際的麥田啊,我竟然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但是有一溜麥子是割倒的。沿着割倒的麥子,我和爸爸媽媽找到了外婆外公。一到跟前爸爸就問:“不是用收割機割麥子嗎?你們怎麼自己開始割了?”外婆歎了一口氣:“要下大雨了,收割機輪不到咱們這兒,我和你爸怕麥子淋雨就開始割了。“淋雨怕什麼?麥子還怕淋雨嗎?”我天真地問。“麥子淋了雨,面就不白不好吃了。”外婆寵溺地看着我說。哦,難怪,媽媽總說,外婆家的面比買的好吃。看着外婆駝着背,滿臉的汗水。我突然了解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每次去外婆家,我都會看到他們在地裡幹農活。春耕秋收,外婆外公用辛勤的汗水為我們換來雪白的饅頭,種出新鮮的蔬菜,帶來鮮嫩的玉米……我突然覺得自己往常的浪費是多麼的可恥。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挑食的習慣,再也不把飯吃一半留一半了。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裡,我都會嚴格遵守“CD光牒行動”,吃多少舀多少,在飯店也是吃多少點多少。

一次,在學校吃午飯,我一如既往把飯吃光,然後到洗碗處排隊,就在這時,我看到了幾個同學把碗裡還未動幾口的大米直接倒入了垃圾桶,我說:“吃不了就少打一些,倒掉太可惜了。”幾個倒飯的同學感到很不好意思。後來我們就把“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智語貼在食堂門外,同學們餐桌上的浪費現象越來越少了。

國慶假期的一天,我家親戚們在一起聚餐,點菜的時候,大家都說,少點一點,不夠再加。吃完以後,我把剩下的幾塊餅子和半盤炸魚打包,爸爸開玩笑說:“我家小公主成了餐桌上的監督員了。”姨媽說我是個"小摳門",但我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我這個“餐桌上的監督員”要永遠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