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飛機上還是在機場,我們都會發現,普通區裡的人多以玩遊戲聊天消遣,而貴賓區的客人大都在讀書。
難道讀書是貴族專享的一種活動嗎?顯然不是。相反,閱讀幾乎是成本最低廉的一種放松行為。而消遣方式的差別,反映的恰是精神需求的差異。
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智慧裡缺少了書,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而事實是,在物質逐漸豐裕的年代,随着閱讀門檻的降低,讀書的人反而少了。因為在閑暇時間,相比于捧一本經典,人們更願意選擇電子遊戲、電影這些更為刺激、不太費腦力的活動。
其實,讀書并非無樂趣可言。餘華說:“我對偉大作品的每一次閱讀,都會被他們帶走。那是溫暖和百感交加的旅程。”閱讀帶給我們的,是一次獨特的心靈之旅。它并非味同嚼蠟。隻是需要靜下心來品味方可得其芳華。
有一位美國詩人曾說:“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沒有帆,沒有槳,卻把我們載向遠方。”培根在《談讀書》中對書的好處也作了全面的論述。讀書不僅愉悅身心,更能增長才幹、開拓眼界。人們的生命在書裡可以得到極大的拓展和延伸。
的确,偉人中也不乏讀書的反對者。叔本華曾說:“讀書隻是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别人思想的跑馬場。”這話不無道理。但如果我們翻閱這位天才哲學家的著作,我們會發現,其中的旁征博引讓人歎服。想擁有獨立的思想其前提必定是大量的閱讀積澱。博覽古今方可推陳出新。
書海茫茫,珍品俯拾皆是,凡爾納小說的跌宕起伏,巴爾紮克作品的深刻諷刺,莎士比亞戲劇的豐富精美,尼采散文的深沉玄妙,都是光彩奪目的寶石,等着我們發掘。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雖是科舉制度下的功利說法,但書中的奧妙确實多。司馬遷警枕苦讀,方成《史記》;孫敬“懸梁”,乃成當世大儒;蘇秦“刺股”,縱橫諸侯;歐陽修“三上”發省,垂青文史。書成就了人,亦賦予了人非凡的氣度。
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也是認知水準的提高,書正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推動力,使人可以在有限的一生中體驗不同的視角,形成完善的人格,進而在曆史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