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要說中國古代哪個王朝的交通最發達,那毫無疑問是元朝。由于元朝疆域廣闊,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暢通無比,其陸上、海上貿易的範圍都超越了漢唐時代。在國内,元朝進行了大規模的交通建設,例如開鑿運河、修建驿道,形成了全國一體的交通網絡,為曆代之最。元朝的交通建設不僅鞏固了大一統的國家,還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一,驿站——元朝神經和血液網絡

元朝是中國古代疆域最為遼闊的朝代。元代的疆域,幾乎囊括了整個東亞大陸,超過了1400萬平方公裡。如此廣闊的疆域,就需要非常便捷的交通網絡來聯系各地。尤其是在草原地帶,這裡地廣人稀,居無定所,商旅往來、信使傳達都不太便利。是以,修建驿道成為了元朝的立國大計。

早在成吉思汗時期,就已經開始修建從草原到達西域、中亞、遼東等地的驿道。在窩闊台時期,開始下令諸王在各地封地修建驿站,開辟驿道,形成了溝通歐亞的交通快道。此後,修建驿道成為了帝國的傳統,即使是臣服于蒙古的藩屬國,也要在國内修建連接配接中央的道路。

元代西北驿站

元朝滅宋之後,将驿站制度推廣到了南宋,于是全國性的交通網絡正式形成。根據統計,元朝時期全國的驿站總數超過了1500個,分布于漢地、蒙古高原黑龍江流域、青藏高原、西域等地。如東北地區,北到奴兒幹城(黑龍江入海口),南到高麗開城,設定了135個驿站,有馬匹6500多匹,驿車2600多輛,驿牛5259頭,驿狗3000隻。元朝陸地有陸站,河邊有水站、海邊有海站,在黑龍江一帶冰凍地區還有狗拉車為工具的“狗站”。因為“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傳,使驿往來,如行國中。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後來四大汗國分裂,但是驿站來往并未被阻斷。當時的亞歐大陸形成了三條陸上大通道。元朝通過驿路和西方有頻繁的往來。一條是從上都通往東歐,被譽為“草原絲綢之路”;第二條是傳統的絲綢之路,從河西走廊到達中亞;第三條是通往葉尼塞河、鄂畢河、額爾齊斯河上遊道路,郭守敬等在漠北設北海、鐵勒測影站,就是沿着這條驿站而去。

元朝修建驿站,主要的目的是友善軍隊、使者、官員的來往,因而其政治功能非常之強。元朝初期,全國設立諸站都統領使管理全國驿站,後來改組為通政院。通政院下設立大都、上都、江南三個分院,分别管理大漠、中原和南方的交通。每一個驿站都有專門的站戶負責管理,根據陳高華估計,全國站戶總數在30萬以上。元朝時期的站戶負擔總體還是比較沉重。

元朝的驿站體系,将整個東亞地區緊密聯系在了一起,有利于鞏固元朝的統治。通過驿站,元朝的軍隊能夠快速到達全國各地,進行征戰,鎮壓起義;同時,全國的稅收、貢賦等也通過驿道源源不斷運往大都。與此同時,驿站打通了東西方的交通,使得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加頻繁,許多中國的發明傳入了西方,一些阿拉伯的技術、數學知識、天文知識也傳入了中國,推動了中國科技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二,元朝的運河建設:溝通了南北經濟

開鑿運河,一直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視的工程。然而在宋金時期,由于黃河改道、南北對峙等原因,運河被荒廢,逐漸淤塞。元朝滅南宋後,分裂了300年之久的中國再次統一,為南北運河的開鑿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元朝定都與大都,需要江南的物資供應,運河的開鑿也成為了必然。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隋唐大運河

最初江南物資從長江進入淮河,再進入黃河,到了封丘後轉為陸運,經過180裡後再從淇門進入禦河,才能進入大都。如此,則陸運一帶的壓力很大,勞役也頻繁,民不堪其擾。為此,漕司建議開通沁河到禦河的運河,但是因為這裡地勢低窪,容易形成水澇而沒有成功。

1280年,元朝開始選擇開鑿膠萊運河。膠萊運河連接配接着渤海灣和黃海,是中國第一條連接配接不同海域的運河。1283年,運河開鑿完成,全長200公裡,用時三年,參與的開鑿人數為3萬。然而,這條運河的安全出現了問題,由于沿途部分河段是從山體中開鑿,因而運河面臨落石的威脅,很快就淤積了。1284年,元朝決定棄用膠萊運河。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此後,元朝決定打通大運河的通道,開始開鑿會通河。會通河北到通州,南到濟州,連接配接海河和黃河兩大水系。1289年,會通河開始動工,全長250裡,建設有31道閘門31道,用勞工250萬。1291年,忽必烈聽從郭守敬的建議,又動用280萬的人力開通了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于是,南北運河大通道自此形成。

和隋唐大運河相比,元朝大運河使得南北航道減少了900公裡,基本形成了今天京杭運河的線路,其曆史貢獻是非常大的。和隋炀帝不同,忽必烈開鑿運河并未引發全國性的暴動,這是值得注意的。運河開通後,南北經濟交流更加頻繁,促進了沿岸城市的繁榮。根據統計,元朝末年從運河運往大都的糧食就高達500萬石。現在北方大都市天津就是在元朝崛起的,當時名為“海津”。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但是河北地區河流的水量有限,運河的運輸能力也被嚴重限制。為了徹底打通南北水上交通,元朝決定建設海運。1282年,忽必烈采用伯顔的建議,開通了從江南到渤海的海上線路,并設定二萬戶府管理海運。此後,海運成為了南北運輸的主要交通方式,内河漕運退居其次。之後,元朝形成了大船走海運,小船走運河的格局。海船最初有900多艘,後來增加到了1800多艘。元朝還在海岸設立航标,這是曆史首次。海運的興起也同樣帶動了一批城市的崛起,例如張家港,其名字來源于在此管理海運的張瑄。

三,遠洋交通線路的開辟

元朝建立後,對東南亞、日本等發動了規模龐大的戰争,雖然大多數以失敗告終,但是卻打通了遠洋交通,開闊了國人的視野。所謂“皇元混一聲教,無遠弗屆,區宇之廣,曠古所未聞。海外島夷無慮數千國,莫不執玉貢琛,以修民職,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國之往複商販于殊庭異域之中者,如東西州焉”。

元朝滅南宋後,繼承了南宋的貿易體系,在泉州、上海、澉浦、溫州、廣州、杭州、慶元等沿海城市設立了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貿易。在元朝對東南亞發動戰争期間,往往會推行“海禁”,也就是禁止民間對外交流。但是戰争結束,就停止海禁,“南海諸國之來貢者,絡繹不絕”。由于海外貿易繁榮,當時的泉州發展成為了世界最大的港口。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當時商人出海貿易,官府需要抽取貨物的十分之一作為“抽分”,另外繳納三十分之一的商稅。如果商人故意隐瞞貨物,那麼貨物就有可能被沒收。對外貿易中,官府還可以提供船隻,下西洋和各國進行貿易,官府抽取其中的七成。這種模式和後來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西班牙類似,是國家主動參與海外貿易,并且分成的經濟行為。當時的航海家楊樞就主要從事官方貿易,往來于伊利汗國和中國。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元朝泉州

元朝不僅是陸上霸主,也是海上強國。根據記載,向元朝朝貢的國家多達20多個,整個南海到印度洋的交通基本被元朝控制。當時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拔都在印度古裡寫到:“那個國家的全部貿易都操在中國船隻手中。”由于交通便利,大量的中國人開始移民東南亞,而馬六甲海峽的三佛齊成為了華人定居的基地,後來他們在此建立過梁氏三佛齊王朝。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

元朝也出現了許多航海家,最著名的當屬汪大淵。汪大淵,從事民間航海貿易,南昌人。1330年,他從泉州出發,進行首次航海,經過南海,印度洋,一直到達了地中海、摩洛哥,前後曆時5年。1337年,他再次從泉州出發,到達了印度洋各地,最遠航行到了莫三鼻克海峽及澳洲。他航行的範圍比後來的鄭和更大,涉及220個地區和國家。回國後,汪大淵寫下了《島夷志略》,引起了西方航海家的重視,被翻譯為多種文字,可惜該書在明朝就失傳了。他本人也被稱為“東方的馬可·波羅”。

元朝的交通多麼發達?海路和陸路暢通于歐亞大陸,堪稱曆代之最

元朝海上貿易規模很大,需要從國外進口200多種産品,出口的青花瓷、茶葉、鐵器、藥材等。随着貿易繁榮,中國的文化也大量傳播到海外,例如程朱理學就在元朝大規模傳入日本,對日本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大量華人下南洋,開始東南亞文化從印度化到中國化的轉型。同時,許多外來的文化也傳入中國,例如贍斯為阿拉伯人,參與了《經世大典》的修撰,帶來了阿拉伯的數學著作、 工藝技術、建築風格等。

總之,元代的交通可謂全面發達。所謂時勢造英雄,正因為交通便利,才讓這個時代産生了諸多遊曆中西的旅行家,例如馬可波羅,伊本、汪大淵和楊樞等,元朝這個時代是西方向往東方的時代。西方人認識到了東方的繁華,開始尋求到來東方的線路。這也是新航路開辟的動力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