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首個大資料綜合試驗區貴州,2015年大資料産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實作兩年翻番。“近年來,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大資料、電子商務領域發展,資訊經濟迎來發展黃金期。2015年,資訊經濟規模超過18萬億,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20萬億,資料總量占全球的13%。據預測,未來5年大資料産業規模年均增長率将超過50%,到2020年資料總量将占全球的20%,屆時我國将成為世界第一資料資源大國和全球資料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說。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産業司調研員劉勇介紹,京津冀以及貴陽、重慶、上海等地大資料産業集聚效應正在形成。資料鐵籠、資料治稅、精準扶貧等一批大資料應用正在推廣,阿裡、京東等企業大資料征信、大資料金融服務也不斷推陳出新,新模式、新業态持續湧現,資料紅利逐漸顯現。
但同時,資訊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中國網際網路協會釋出的《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78.2%的網民個人身份資訊被洩露過、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資訊被洩露過。另據360網站安全檢測,2015年共掃描各類網站231.2萬個,其中,存在漏洞的網站101.5萬個,占掃描網站總數的43.9%;存在高危安全漏洞的30.8萬個,占掃描網站總數的13%。
“大資料是把‘雙刃劍’,它能夠造福社會,但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将會損害社會利益和公衆利益。傳統解決網絡安全的方法是把内外網隔離開,用終端裝置隔離風險,但是随着移動網際網路、雲技術的出現,移動終端在4G、WiFi信号、電纜當中穿梭,網絡邊界已經消失,傳統保障安全的辦法效果差。”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齊向東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主體稽核中,一些交易所選擇了較為寬松的稽核程式,僅進行郵箱、手機驗證方式對會員進行稽核,寬松的準入機制給資料安全留下隐患。
“從實踐來看,跟大資料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很大的完善和建設空間,比如在資料價值和産權沒有明确分類和清晰界定的時候,資料收集者的動機可能被隐藏,資料安全和各類隐私存在着一定的風險。”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秘書長盧衛說。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産業與規劃研究所所長胡堅波認為,目前,大資料開放安全法規不明晰。比如,資料開放的安全分類、分級标準缺失等。“立法還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大資料資源開發利用界限、跨境資料流動、隐私保護等問題。”胡堅波說。
據了解,針對大資料安全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推動網絡安全立法,加快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網絡安全審查、個人資訊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增補完善。在标準制定方面,正在組織開展涉及國家金融、能源、網際網路企業的大資料安全調研活動,并啟動了大資料安全标準研制工作。
業内人士建議,應樹立大資料整體安全觀,平衡産業發展和隐私保護、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協同促進大資料安全與發展,具體可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用大資料技術解決大資料時代的安全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邬賀铨說,大資料已成為資訊社會的熱點,也是資訊安全博弈的焦點。應加快資料采集、存儲、清洗等關鍵技術攻關,集中力量突破資訊管理、資訊保護和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提高自主保障能力。
二是完善資料安全法律體系。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教授說,大資料立法應把握四個原則:超前性與可操作性;時代性與地域性,既要把脈潮流,還要立足本土;實踐性,既要科學規範、有效,又要通俗易懂、易用;國際性,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是引導公衆加強資料安全意識,守住個人“資料底線”。開展資料安全宣傳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向全社會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升全社會的資料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