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1929年的一天,紅軍來到了湖北黃安縣。在這裡,紅軍帶着當地的人民群衆,打倒了仗勢欺人的地主,農民得到了暫時的解放。為了保衛革命的勝利果實,紅軍号召建立當地的武裝,村裡的許多青年積極響應,紛紛跑去參軍,村裡頓時掀起了一場“

參軍熱

”,其中就有一位少年,他也很渴望加入紅軍,為改變社會現狀出一份力。

但此時,他還正在田地裡幹活,當同伴告訴他這個消息後,他趕緊跑回家中,想要征得父親的同意,豈料父親聽了之後面露難色,畢竟家庭貧寒,如果兒子現在去參軍,豈不是又要少一個勞動力了,再者說,去了戰場十有八九都有可能回不來。他看着兒子渴盼的小眼神,考慮了一陣,還是拒絕了他的請求。

這位16歲的少年,心中難免失落,但他也明白父親的無奈。父親身體不好,一家人的生計全靠不到一畝田地的莊稼收成,生活擔子幾乎全壓在了這位少年的肩上,作為家中的頂梁柱,自然不能輕易離開家。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村裡人對生活的期待大多都是安分守己,能夠守着一方土地平淡度日那是再好不過,家中後輩最好再去學一門手藝。手藝人無論走到哪兒,至少可以勉強糊口,這是村裡大多數人的想法,這位少年的父母也不例外。

在10歲的時候,他就被家裡人送去一個裁縫家裡做學徒,等到學成歸來,家人讓他開了一間裁縫鋪,至少以後娶妻的資金可以掙到了。但沒想到的是,裁縫鋪的生意很慘淡,沒開多久就歇業了,他隻好又回到家裡繼續守着那一畝田地,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紅軍在家鄉征兵的消息在他心中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但被家人駁回後,他的心境很快就恢複了平淡。之後的日子裡,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外出種地。但參軍的念頭一直盤踞在他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有一天, 他在家裡的莊稼地裡幹活,手握着鋤頭在地裡松土。突然,他站起身來,把農具扔在地裡,往一個方向跑去,那條路通往

紅軍

在黃安的臨時駐紮地。他無數次想說服自己留下來侍奉父母,但最後還是選擇聽從自己内心的決定。

他找到紅軍首長,送出了報名申請。負責征兵的紅軍幹部看了他一眼,盡管他看上去比較矮小,但那雙眼睛特别炯炯有神,看樣子是個很有想法的少年郎。但紅軍同志還是給他打了預防針:“想當紅軍可不是像你們過家家那樣,是要正經上戰場的。戰鬥是需要冒風險的,可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還有,參軍後需要随時随軍出征,沒辦法經常回鄉了,紅軍戰士向來四海為家。”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紅軍舊照

緊接着,這位同志又和善地告訴他,紅軍隊伍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來自五湖四海,都是簡單樸素的人,和人打交道沒有什麼彎彎繞繞的。更何況大家肯定會看在少年年紀小的份上,對他多加照顧,少年的父母也不用過于擔心。

聽到這裡,少年的心中又陷入糾結的迷茫中。但是他思考了一會兒,還是堅定了之前的選擇。為國為民,他都應該挺身而出,為中國的革命出一份力,這是他的擔當,也是他的志向。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覺悟,是很難得的。正好趕上紅軍開拔,他猶豫再三後,還是直接跟着紅軍離開了家鄉。

十八年後,中國處于解放戰争時期。1947年,劉鄧大軍千裡挺進大别山。部下的三縱作為劉鄧大軍的左路軍,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在張家店戰役中大獲全勝。戰鬥勝利後,三縱迎來了短暫的休整時期。三縱的副司令員

鄭國仲

考慮再三,還是向上級提出了一個請求:他想回家鄉探親。原來,他就是當年悄悄離家參軍的少年。

他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回鄉探親,老母親卻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自從參軍離開家鄉之後,他已經有足足十八年沒有回過鄉,不知道父母的近況,也不知他們身體如何。

得到了上級的準許後,他就立馬輕裝出發了。一路上,他都在感慨歲月易逝,當初那個青澀稚嫩的少年,如今好像很難在他身上找到了。

當鄭國仲回到家鄉,找到記憶中的家門,還是和他離家時的一樣,隻是看得出來翻修過幾次的痕迹。這時,鄭國仲在門口徘徊了一會兒,頗有些近鄉情怯的感覺,遲遲沒有推門而入,還是一位老婦人,聽到門口的動靜,走了出來。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鄭國仲

隻見,她打開門,看到穿着一身筆挺軍裝,英姿勃發的軍官站在自己家門口,身邊還有三兩士兵,看上去很陌生,于是她開口問道:“長官你是誰,你找人嗎?”

鄭國仲看到多年未見的

老母親

,一顆早就磨砺地堅硬的心刹時變得柔軟起來,他眼中蓄滿了淚水,卻沒想到老母親竟然不認得自己了。他滿心的酸澀,之後就跪在地上,對着老母親磕頭,一邊說:

“娘,我是你的兒子國仲啊!”

老婦人仿佛被震驚到了,她使勁揉了揉眼睛,又湊近了鄭國仲,仔細端詳了一會兒,終于确定這就是“失聯”十八年的兒子。老人心中激動,死死抱住鄭國仲,又是喜,又是氣。

原來,當年鄭國仲一聲不響地離開家,連一句口信都沒有留下。家人雖猜測他很可能悄悄參軍去了,但是一直沒有音訊傳回來,家人一直以為他戰死沙場了。

沒想到十八年後,一家出人意料地重聚。已經滿頭白發的老婦人十幾年來,從來沒有這麼高興過,她立馬搗鼓着要親自下廚給兒子燒了一桌家常菜。

晚上,一家人難得齊聚,吃了一頓團圓飯。家人對鄭國仲這幾年的軍旅生涯十分好奇,七嘴八舌地問了好多問題。鄭國仲看着親人,記憶好像飄回了十幾歲在家的時候,吃着簡單樸素的家鄉菜,他的心底竟然異常滿足。

但是,團聚的日子總是很快過去,歸期已定。鄭國仲還有任務在身,幾天後,家人一起在門口告别。看着眼中滿是不舍的老母親,他心中對親人也是極大的眷戀,家人被放在他心中最柔軟的位置上。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他想要寬慰父母的心,不想雙親時刻為他的安危牽腸挂肚,他告訴父母,隻要到了軍隊休整期,自己一有空就會盡量給家裡人寫信報平安。等到國家解放,社會安定後,他就可以把他們接過去,到時候就能一起生活了,好好在他們膝前盡孝。

鄭國仲又一次離鄉,傳回了部隊,投入到了緊張的戰鬥中。其實,早在鄭國仲參軍的兩年前,那時他還是家裡的“莊稼漢”,革命思想的種子就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了。

1927年12月,黃麻起義勝利後,

大别山

地區也掀起了革命的浪潮。毛澤東同志的“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的思想就傳播到了鄭國仲的家鄉,鄭國仲受到了思想的洗禮,成為了向往革命的熱血青年,積極參與到武裝建設中,那時鄭國仲還是個少年郎。

1929年,他加入了工農紅軍。一介少年,卻有超越同齡人的穩重和見地,在戰場上表現得十分果敢,在軍隊上司眼中,他也是難得的可塑之才。同年,他就被黨組織接納,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自此堅定地走在了革命的道路上。

在紅軍的多次反“圍剿”鬥争中,鄭國仲憑借自己的勇敢和智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在戰場上磨練了自己的意志,他逐漸從生澀的新兵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老戰士。

在鄂豫皖蘇四次反“圍剿”戰役中,鄭國仲表現十分突出,得到了紅軍首長徐向前同志的認可。後來在開創川陝蘇區的戰鬥中,他也建立了卓著的戰功。一路穩紮穩打,軍事才能不斷提升,在紅軍長征之際,他已經是紅四方面軍的一位團長了。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徐向前

1935年,鄭國仲随軍萬裡

長征

。為了掩護中央紅軍,鄭國仲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發起了

嘉陵江戰役

。在總指揮徐向前和政治委員陳昌浩的帶領下,決定集中主力軍,從敵守衛薄弱的部位猛攻突破,進而占領嘉陵江的有利位置,在布局運動戰殲滅敵人。

嘉陵江一帶地勢起伏大,水流自然湍急,而且劍門關地形更是險峻,不易穿行,紅軍要徒步走這條路線,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敵軍也正是看中了此地地勢兇險,料定紅軍無法渡河,于是并沒有在這片區域派重兵駐守,這也成了敵人封鎖線上十分薄弱的地帶。

但他們低估了紅軍的毅力和戰鬥力,紅軍也打算将計就計,順應敵人輕敵的心理,讓他們心裡的算盤落空。這對紅軍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選擇。

鄭國仲率領手下一個團,在四川的塔子山成功渡過嘉陵江,一鼓作氣,英勇奮戰,殲滅敵軍一個旅的兵力,取得了以一個團戰勝敵軍一個旅的戰績。紅四方面軍來不及休整,就趕往劍門關,一路急行軍,攻克北川縣城後,就正式開始了長征。

紅四方面南下過程中,經曆了諸多曲折。期間,曾經三次攀越雪山,終于在1936年在甘肅會甯與紅一方面軍順利會師。之後,由于紅軍戰略的需要,鄭國仲所在的紅四軍在陝北迎來了短暫的休整期。

不久之後,抗日戰争打響,他繼續投入戰争中。在獅腦山戰役裡,身為769團團長的鄭國仲率領部下,為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全面勝利立下了首功。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百團大戰老照片

1940年,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為了粉碎日軍的陰謀,打開兩軍對峙的突破口,将戰鬥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八路軍決定發動百團大戰。

8月20日,八路軍就集合了105個團40萬的兵力,在華北戰區綿延2500多公裡的戰線上,發動了抗戰時期著名的“

百團大戰

”。

位于陽泉火車站附近數裡的獅腦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了牽制住駐守在陽泉的日軍,陳錫聯帶領八路軍第385旅主力團14團,即便在大雨天氣,也把獅腦山占領了,之後以此為據點,向陽泉的日軍發動猛攻。

21日,在陽泉一帶察看地形的第769團一、三營也加入了戰鬥中。時任團長的鄭國仲帶着一營營長李德生與敵軍激戰數日。到了戰鬥的第六天,将士們仍然奮戰在戰役前線。

那時正值夏季多雨,戰壕裡都是泥漿,戰士們的腳底沾上的黃泥巴足有幾斤重,走起路不夠輕便,好像提着鐵塊一樣。除此之外,前線的糧食供應也不夠,戰士們有時就吃苞米和一些粗糧,就着清水飽腹。直到26日,第129師385旅769團和14團的戰士們完成戰鬥任務後,才從獅腦山撤離。

八路軍總部為此連續四天發了《捷報》,向全國報告八路軍在獅腦山取得的勝利戰果。

彭德懷對此戰贊揚道:“守衛獅腦山的部隊英勇頑強。”

129師的參謀長李達也稱贊地說:“守衛獅腦山的部隊發揚勇敢戰鬥的作風,頑強戰鬥,他們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不僅說明我軍攻如猛虎,而且守如泰山,大殺了赫赫日軍的威風!”

鄭國仲帶領部下在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取得了良好的戰果,将士們并沒有是以自滿,而是再接再厲,繼續奮戰在戰役前線。緊接着,在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中,鄭國仲帶領部下再一次奉命出戰。在八路軍作戰部署後,決定強攻關家垴(

nǎo

),這一役也是一場硬仗,上級派遣鄭國仲率部作為主攻力量。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關家垴戰役舊照

主陣地的地形條件有些特殊,通往山頂陣地隻有一條狹窄小道,敵我雙方對峙許久,八路軍還在尋找時機,打開敵人的封鎖線。鄭國仲發現強攻不成,還會加大人員傷亡。他登上一處高地,拿出望遠鏡環顧四周,在他細緻入微的觀察下,發現前方陣地的坎子上堆積的都是黃土土質,比較松軟,或許可以考慮從地下“通道”穿過去。

他趕緊命人拿來工具,親自帶着士兵準備挖出一條直接通向敵人陣地的道地。但是,到敵方陣營的距離并不算短,要臨時挖出一條道地是個不小的工程。

戰機卻不能被延誤,鄭國仲帶着戰士們夜以繼日地趕工挖道地,還要注意掩護,不能讓敵人發現了我軍的意圖。好在黃土松散,容易松動,在所有将士的齊心協力下,終于鑿出了一條直搗敵營的“

臨時通道

就這樣,敵人還在放松警惕的時候,鄭國仲帶着戰士們突襲敵營,殺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敵軍多次試圖突圍,也被八路軍猛烈的炮火攻勢擋了回去,給敵人以重創。

1940年,敵人為了切斷八路軍的太行山區和太嶽根據地,加緊搶修鐵路。為了粉碎敵人的險惡用心,一二九師長劉伯承和政委鄧小平決定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不給敵軍一點可乘之機。

于是,我軍提出了“面向交通線”的口号,敵人擅自修建鐵路,八路軍就把進攻重點放在敵人所謂的交通線上,悍然發動了白晉戰役。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白晉戰役老照片

鄭國仲所率的769團奉命攻打縣城的南關,戰前,鄭國仲就對敵我狀況做了大緻了解,又派出偵察兵前去附近勘察地貌。他了解到,主陣地的最佳防禦地段正被敵軍占據,而客觀來說,敵人兵力也比八路軍多,綜合各方面情況,鄭國仲憑借多年征戰經驗,他認為此戰不可強攻。

為了盡可能儲存有生力量,智取才是上策。他立馬召集部将,開了一個短會,群策群力,制定了作戰部署。緊接着,他趕緊調集突擊隊,指派他們夜襲敵營。必須等到天黑之後再行動,從敵人的相鄰兩座

碉堡

中間潛伏進去,暗中進城,再把身上攜帶的所有手榴彈扔到敵人駐紮的營地裡,最後趁亂溜走,隻留下敵人自亂陣地。

鄭國仲就帶着将士們在城外整裝待發,等到敵軍大亂,就是最好的進攻時機。果然,面對我軍猛烈的攻勢,敵人毫無招架之力,日僞軍大部分都被殲滅,隻有幾個漏網之魚企圖從道地裡逃出去,也被我軍俘虜了。

鄭國仲作戰多年,面對過很多次生與死的考驗。1941年的一天,他正帶兵準備突破日軍在河北沙河縣設下的封鎖線。鄭國仲對前方形勢未明,但是不能延誤戰機,隻能加大偵察力度。

不料,中途突然遭到了敵人的偷襲,當時情況很危急,鄭國仲身上受了傷,在警衛員餘泮文的掩護下,他才得以順利突破包圍。後來,鄭國仲每次想起那次驚險的經曆,心中都對警衛員充滿了感激之情,這樣舍命相救的精神,讓鄭國仲十分動容。

解放戰争時期,鄭國仲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獲得了軍隊上級的信任,上級多次對他委以重任,而後鄭國仲被任命為晉冀魯豫第三縱九旅旅長。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在張家店戰役中取勝後,他又回到了闊别已久的家鄉,見到了時刻挂念的雙親。短暫的相聚很快就過去,回到部隊不久之後,他又被調任為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十一軍的副軍長,率部參與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重大戰役,建立了赫赫戰功,鄭國仲的名氣也不斷累積,一時間成為了二野軍中的有名戰将,讓敵軍很是忌憚。

新中國成立後,鄭國仲繼續奮戰在國家建設事業的一線。1950年7月,鄭國仲奉上級指令第一次來到山東

青島

,他帶領部下十一軍軍部和直屬隊匆忙奔赴,此次出行青島,他們是身負重任的,上級指派鄭國仲上司部下,組建青島的海軍基地。

鄭國仲戎馬半生,征戰各方,這卻是他第一次來到青島。他常年生活在内陸,對沿海城市的環境十分陌生。在青島生活了一段時間,他逐漸适應了此地的氣候特點,鄭國仲心中始終記挂着臨行前上級交代給自己的任務。

組建海軍基地,對鄭國仲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他從未指揮過海戰,更别說登上過艦船。但是,鄭國仲不是知難而退的性格,他的骨子裡有着頑強拼搏的精神,更何況,總需要有人來開這個頭,來開創這份事業。

為了補足自己的在海軍建設上的知識短闆,有段時間,鄭國仲經常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搜集了大量的科學資料挑燈夜讀,将海戰的理論知識裝進腦子裡。有時候碰到知識盲區,一時半會兒又想不通的時候,就趕緊親自上門請教這方面的專家老師,即便身居高位,在不懂得的知識領域上,也能做到不恥下問,虛心求教,不會擺一點官架子。

就這樣,在勤奮鑽研下,鄭國仲逐漸向一位海軍專家靠攏了。是以,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上司海軍建設的時候,經常虛心聽取别人的意見,取長補短,博采衆長。

16歲少年離家參軍,一走就是18年,老母親不認得他:你究竟是誰?

圖|青島老照片

從1950年到1958年,整整八年的時間,鄭國仲對海軍青島基地的建設傾注了很大的心血,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在這期間,他還在百忙之中,專門去海軍軍事學院進修海軍知識。在課堂上,他與其他同學不同,他是一位“

将軍學員

”,和年輕學生待在一塊兒,他感覺自己又年輕了幾歲。在學習上,也從來不服輸,他是課堂上聽講最認真的幾位學生之一。

1955年,鄭國仲被授予了海軍少将軍銜,這是黨組織對青島海軍建設成果的極大肯定。他心中感到十分激動和滿足。鄭國仲在海軍青島基地積累了很多工作經驗,于是黨組織再一次将他調到遼甯灣,參與海軍基地建設的工作。

有了此前多年的實戰經驗,這次他出任基地司令員,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節奏,工作也卓有成效。在工作上高度負責的精神受到了當地黨組織的贊賞,同志們都高度認可他。

1959年,朱德元帥有一次到海軍基地視察工作,他對看到的建設成果很滿意,對鄭國仲也公開贊道:“有作為,不簡單呐!”

鄭國仲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奮鬥一生,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令人敬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