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MP-5.項目範圍管理-5.6控制範圍

5.6 控制範圍

  • 控制範圍是監督項目和産品的範圍狀态,管理範圍基準變更的過程。
主要作用
  • 在整個項目期間保持對範圍基準的維護,且需要在整個項目期間開展。
  • 控制項目範圍確定所有變更請求,推薦的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都通過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進行處理。
  • 在變更實際發生時,也要采用控制範圍過程來管理這些變更。
  • 控制範圍過程應該與其他控制過程協調開展。
PMP-5.項目範圍管理-5.6控制範圍
項目管理計劃
  • 績效測量基準
  • 使用掙值分析時,将績效測量基準與實際結果比較,以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變更,采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
工作績效資料
  • 工作績效資料可能包括收到的變更請求的數量、接受的變更請求的數量,或者核實、确認和完成的可傳遞成果的數量。
組織過程資産
  • 能夠影響控制範圍過程的組織過程資産包括(但不限于):
  • 現有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與範圍控制相關的政策、程式和指南;
  • 可用的監督和報告的方法與模闆。
資料分析
  • 偏差分析
  • 偏差分析用于将基準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以确定偏差是否處于臨界值區間内或是否有必要采取糾正措施或預防措施。
  • 趨勢分析
  • 趨勢分析旨在審查項目績效随時間的變化情況,以判斷績效是正在改善還是正在惡化。
  • 确定偏離範圍基準的原因和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糾正或預防措施,是項目範圍控制的重要工作。
工作績效資訊
  • 本過程産生的工作績效資訊是有關項目和産品範圍實施情況(對照範圍基準)的、互相關聯且與各種背景相結合的資訊,包括收到的變更的分類、識别的範圍偏差和原因、偏差對進度和成本的影響,以及對将來範圍績效的預測。
變更請求
  • 分析項目績效後,可能會就範圍基準和進度基準,或項目管理計劃的其他組成部分提出變更請求。變更請求需要經過實施整體變更控制過程的審查和處理。
項目管理計劃
  • 項目管理計劃的任何變更都以變更請求的形式提出,且通過組織的變更控制過程進行處理。
  • 可能需要變更請求的項目管理計劃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
  • 範圍管理計劃
  • 可以更新範圍管理計劃,以反映範圍管理方式的變更。
  • 範圍基準
  • 在針對範圍、範圍說明書、WBS 或 WBS 詞典的變更獲得準許後,需要對範圍基準做出相應的變更。有時範圍偏差太過嚴重,以至于需要修訂範圍基準,以便為績效測量提供現實可行的依據。
  • 進度基準
  • 在針對範圍、資源或進度估算的變更獲得準許後,需要對進度基準做出相應的變更。有時進度偏差太過嚴重,以至于需要修訂進度基準,以便為績效測量提供現實可行的依據。
  • 成本基準
  • 在針對範圍、資源或成本估算的變更獲得準許後,需要對成本基準做出相應的變更。有時成本偏差太過嚴重,以至于需要修訂成本基準,以便為績效測量提供現實可行的依據。
  • 績效測量基準
  • 在針對範圍、進度績效或成本估算的變更獲得準許後,需要對績效測量基準做出相應的變更。有時績效偏差太過嚴重,需要提出變更請求來修訂績效測量基準,以便為績效測量提供現實可行的依據。
範圍蔓延-鍍金-範圍潛變

範圍蔓延

  • 未經控制的産品或項目範圍的擴大(未對時間,成本和資源做相應調整)被稱為範圍蔓延
  • 來自團隊内部原因造成的範圍蔓延稱為“鍍金”
  • 來自團隊外部原因造成的範圍蔓延稱為“範圍潛變”

鍍金

  • 項目人員為了“讨好”客戶而做的不解決實際問題,沒有應用價值的項目活動。

範圍潛變

  • 範圍潛變是指客戶不斷提出小的,不易察覺的範圍改變,如果不加控制,累計起來導緻項目嚴重偏離既定的範圍基準,導緻項目失控和失敗。
  • 如果已經出現了範圍蔓延,需要補變更流程。如果變更沒有獲得準許,需要取消不良變更。

重點

  • 範圍強調“做且隻做”,要多做、少做都要走變更流程
  • “産品需求”衡量産品範圍的完成情況,“項目管理計劃”衡量項目範圍的完成情況
  • 範圍管理計劃中無範圍,需求管理計劃中無需求
  • 收集需求的輸入、工具、輸出
  • 定義範圍的定義,輸入、工具、輸出
  • 建立WBS的輸入、工具和輸出
  • 确認範圍的定義和作用,輸入、工具和輸出
  • 控制範圍的定義,範圍蔓延的定義和處理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