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歡迎交流~第一篇:閱讀的層次 第二篇:分析閱讀 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四篇:閱讀的最終目标—主題閱讀總結

在知乎的一個使用者推薦書單中看到了這本書。

當我慢慢讀了幾頁後,很難過沒有早一點看到這本書,也很慶幸,有機會讀了一下這本書。

在此,我想把我看書的一些筆記和觀點和大家一起分享~

這篇文章的内容:看書過程中的一些收獲以及我在生活中遇到的能和這本書有共鳴的地方,并不是一個對本書内容的一個完整的總結,是以建議大家有機會,有精力,有時間,去看一看這本書,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你一定會有自己的收獲得~~

下面進入正題~

第一篇:閱讀的層次

1.1 總述

首先,作者一開始就将閱讀按照需要,劃分為幾個層次。

閱讀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

1)基礎閱讀

2)檢視閱讀

3)分析閱讀

4)主題閱讀

本書分别從這幾個方面,來告訴讀者,當你進行某一種閱讀時,你該如何進行閱讀。

(讀不同的書,需要的了解的深度不同,是以,閱讀方法也就不同)

----《how to read a book》,P19

在這一篇中,主要講閱讀分為

四種層次

,從1)到4),所需要的閱讀能力慢慢提高。

下面一張圖來描述一下這四個層次,紅色的是書中的内容,綠色的是我的一些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歡迎交流~第一篇:閱讀的層次 第二篇:分析閱讀 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第四篇:閱讀的最終目标—主題閱讀總結

什麼是真正的閱讀能力呢?

當你遇到一個你很棘手的問題時,或者你遇到了你很難能了解的内容時,你該怎麼辦?

你可以把書拿給某個人,你認為他讀得比你好的人,請他替你解釋你看不懂的地方(“他”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其他的一本書),或者你決定不值得為任何超越你頭腦了解範圍之外的書傷腦筋,你了解的已經夠多了。

不管是上述哪一種狀況,你都不是本書所說的真正的閱讀,你都無法真正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how to read a book》,P11

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暫停2分鐘,用你

批判的

大腦去想一想,作者的想法是正确的嗎?或者說作者另有所圖?是作者的想法錯誤,還是你了解錯了作者的想法?

好好思考,後面的内容,我會說出我的想法,不妨我們來一起分享吧~

1.2 層面一:基礎閱讀

本書第三章講的是基礎閱讀的部分,大部分讀者都是有基礎閱讀能力的,也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但是如果感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這部分的東西,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1.3 層面二:檢視閱讀(重點)

這部分内容在本書的第四章,檢視閱讀可以了解為

快速閱讀

,了解本書大概在講什麼。

下面我們先假設一個場景:

場景一:一個人,一本書

假設:①你不知道你想不想讀這本書,但你知道,隻要能挖掘點什麼出來,就一定對自己有用

           ②你想挖掘所有的東西,但時間有限

結論:你需要檢視閱讀

方法:①看序

           ②看目錄

           ③看索引

           ④看出版者介紹(個人覺得用處不大,可以不看)

           ⑤從目錄中挑幾個内容來看(不要忘了,你現在是在檢視閱讀,還沒到完全閱讀本書内容的層面,這樣做也是為了大緻了解本書的内容)

           ⑥如果你覺得從⑤中得到自己的回報是:還不錯,我覺得這本書應該就是我想要的,那麼不妨從頭開始看(例如我喜歡在檢快速閱讀時,隻讀那些我覺得是關鍵的段,有些舉例子的段,我就先不看,等回來仔細閱讀的時候再看)

 ----《how to read a book》,P31

對于第⑥點,可能有人會問,我怎麼知道哪部分重要,哪部分不重要呢?

首先相信自己,你看到那,覺得這段話很有道理,感覺讀起來能有一些收獲,這段就是重要的-----例如,有些段,一看就知道是在舉例子什麼什麼的,那麼這段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會去看的;

沒關系,你現在處在檢視閱讀部分,要讀精華部分,不要浪費太多的時間,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你覺得哪裡重要,哪裡一定是重要的内容。

當我看到這部分,我立馬想到的就是我做過的考研英語閱讀,15分鐘一篇文章,還要做題,那麼,你隻能去找本段文章的作者中心思想,作者的觀點,而其他的内容隻是為了證明作者的觀點是正确的,沒必要去讀,萬一有不會的單詞卡住了,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純屬畫蛇添足。

可能還有人會問,我幹嘛非要一本書看兩遍,我直接一遍讀過去不就好了?

确實,對于某些書,不需要很深的了解或者必須的背景知識,讀一遍就可以了。

那麼這本書,對應閱讀層次來看,你隻需要到達第二層次就夠了,這時,你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例如看曆史書,看小說,看名人傳,諸如此類;

假如向你提問,如果你看過書,你就一定能答上來;沒看過,你一定答不上來,我把它稱之為即時性閱讀;

但是對于某些專業書,很有可能第一遍有很多東西你是看不懂的,因為你會在書中發現很多這樣的句子:

這部分内容在此先不具體深入,到後面第N章會有具體描述

這時,你就會明白,第一遍檢視閱讀的好處在哪裡了----------當你對這本書的内容有個大緻了解後,回過頭再去讀這本書中難以了解的地方,你會更加有信心許多,或許這時一種心理效應,當我讀到書中這部分内容時,深有感觸。

不要忽略你所看章節的後兩三頁,往往此時會有一些對前文的總結和作者的看法

----《how to read a book》,P33

對此,我深信不疑。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懂的書時,如果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來思索或者查閱問題,不要任性。

----《how to read a book》,P35

是的,不要把任性當做你的求知欲,不要裝模作樣研究你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其花一下午去弄這個問題,弄個一知半解的,不如人家下午可能看了1/4的書,看到了這部分的東西,花5分鐘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要忘了,你現在處于檢視閱讀層面。

讀到這裡,分享我最近總結的一個教訓:人不要以為現在不行,就是自己不行,更不能覺得自己将來一定可以,現在就可以安心睡大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趁年輕,急不得,也不能急。

例如,你的同學小張已經月入10幾k,而你現在才幾k,你總感覺不如人家,但是如果你能夠将壓力轉換為動力,将你的經曆都用來提升自己,當你也達到了10幾k時,你會發現,你的目标,會在你的努力過程中慢慢地轉變了;你當初的不服氣,會在你的成長中,慢慢消失了,不知道為什麼,你已經不再在乎小王月入多少k了,因為你有了更大的目标,認識更加優秀的人,有了更廣闊的眼界。

有些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

閱讀的速度:取決你了解的速度,因人而異,在實踐中才能摸索出自己的速度。

----《how to read a book》,P36

例如:當我看到這段第一句,就知道這段不重要,我一定會跳過不讀;當我知道這段很重要,我會慢慢讀。

-----檢視閱讀不是走馬觀花,千萬不要看完一遍書,你仍不知道書講的是什麼,如果你想知道書講的是什麼,總要花費一些時間的。

在檢視閱讀的時候,有人常犯一種錯誤,那就是讀着讀着,逗留或者倒退回去看了,這樣十分浪費時間。

----《how to read a book》,P37

當我讀到這句話事,我的感覺就是,讀者另有其義,我們要用批判的方式去了解這句話。

個人認為:有些不懂的句子,确實要回過頭來讀兩遍,也不會花費你太多精力,無論是第幾層的閱讀,都是要以能夠明白他在說什麼為前提,讀書是要以了解為前提,如果你很容易了解了這句話的内容,那麼你一定不會逗留或倒退的。

有人問了,剛才還說遇到讀不懂的東西,要跳過去,這會兒你怎麼又說要回來讀兩遍呢?

此讀不懂非彼讀不懂

,跳過去的原因是,你不了解這個事物的本質,你多讀兩遍,你也讀不懂,但是你懂這句話是在描述這個事物。

這次說的讀不懂,回來讀一遍,說的是沒讀懂這句話作者表達的,直白的内容,相當于閱讀第一層面,即句子的直面意思。

1.4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

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呢?--------當然是邊讀邊提出問題

一個主動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①正題來說,這本書再談些什麼?

②作者每一部分都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③作者說的有道理嗎?

④這本書和你有哪些共鳴嗎?—即作者的想法和你有哪些相同的,哪些不同的嗎?

----《how to read a book》,P43

如何能讓一本書真正屬于你自己呢?------勤做筆記

要真正擁有一本書,必須把書變成你自己的;書成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為書的一部分是兩回事。

----《how to read a book》,P45

華羅庚先生曾經談及如何讀書:書要從厚讀薄,再要從薄讀厚。

這是一個過程,隻有到達後者,才能真正将書變成自己的。

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二篇:分析閱讀

這本書将

分析閱讀

(閱讀第三層)用一整篇來寫,足以看出來作者對其很重視。

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的股價(即本書的結構如何)P87

②第二階段:可以稱之為與作者對話、溝通 P112

③第三階段:批判的角度去看待這本書的内容 P144

----《how to read a book》

對于我個人而言,我讀此書的目的是:

①一睹書的内容

②學習技巧,主要是看我的專業書

是以對我而言,第一個階段可以作為我的一種閱讀方式,剩下的兩個角度,當我看專業書時,幾乎無法做到,因為我的專業書,沒有什麼作者的觀點,更多的是讀完之後的實踐,是以後兩個階段的有關細節,我就沒有深入去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對應的内容學習借鑒一下。

這本書還講到了一種閱讀方式:輔助閱讀

即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和掌握一本書

----《how to read a book》,P148

請注意現在處于

分析閱讀層面

,你要做到的是真正的了解這本書了,也就是當你檢視讀完第一遍後的分析閱讀第二遍,去解決那些你沒解決過的問題。

那麼有人會問了,前面剛說,不要查閱資料,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鑽研,要不然不是真正的閱讀,你還讓我思考了兩分鐘呢,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那麼我會告訴你,還是批判地來看作者的意圖。

作者的觀點其實是:

“可以使用輔助閱讀,但建議大家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盡力完成閱讀,不要過度使用輔助閱讀這種方式,更不要依賴它”

那麼我的了解是:

認知方面的不足 —》可以查,且必須查,這種事無論你怎樣都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曆史考試,你能僅僅通過自己對題目的了解做出正确答案嗎?顯然不可能。

非認知方面的不足 --》你的知識儲備足夠,需要加深了解時,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的,那麼你就最好不要借助其他輔助方式解決問題。

舉一個非常簡單地例子:一個3歲小孩,要上幼稚園,你問他,1+1=?他不知道,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加法,這是認知方面的不足,但當他知道了1+1=2後,你問他,2+2=?,這時,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而非老師的能力去解決問題,因為2+2 = (1+1)+(1+1)=4

那麼可能有人會問,他怎麼知道1+1+1+1=4呢?

答:老師不可能讓孩子數都認不全就去教授加減法吧。

由此,慢慢養成輔助方式擷取答案的習慣的孩子,和自己動腦子去解決問題的孩子,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當然,我隻是例舉一個非常簡單地例子來說明我的想法,可能有人會說,上學時,班裡的同學對于數學這一學科,有人是真的想不出來答案,有人能立馬想出來答案。

當然,這肯定包含了一些天生的差距,但是,從這本書的觀點來看,我們将的是要考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是以我舉的例子也隻是想讓讀者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篇: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

這篇分别從:

①實用性(可以了解為實踐指導類·的書籍)

②想象文學

③故事、戲劇與詩

④曆史書

⑤科學與數學

⑥哲學書

⑦社會科學

這幾種類型教你如何去閱讀這幾種類型的書

----《how to read a book》,第三篇

由于不同的讀者,其出發點和目的不同,是以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目的挑選自己想看的内容,因為我的目的還是為了看我的專業書,是以這裡面有很多我涉及不到的地方,是以我跳過了很多章節。

大家有興趣,有精力可以學習借鑒一下。

第四篇:閱讀的最終目标—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的五個步驟

①找到相關的章節:在主題閱讀中,你及你關心的主題才是基本的重點,而不是你閱讀的書

②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在這時候要由你來建立起共識,帶引你的作者們與你達成共識,而不是你要和他們走

③厘清問題:即找到主旨,找到核心主題

④界定議題:…

⑤分析讨論:…

----《how to read a book》,P273

關于第①點:我的了解是,如果你想看關于cpu主題的書,你可能會在各個不同的書中找到對應的内容,試圖去找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進行補充,進而達到更全面的知識結構

關于第②點:我的了解是,在看英文書時,不同的翻譯版本,翻譯出來的漢語可能不同,但是,意思都是一樣的,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就是說無論作者們如何翻譯,你覺得是這樣的那就是這樣的----因為事實就是這樣的,不要過于跟從作者。

④⑤點對我的幫助不是很大,是以沒有過多去看。

總結

看到結尾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讀一本書,比起了解這本書,我更看重的是這本書中哪些知識對我有用,哪些對我沒有用,對我沒有用的就簡單看一下甚至直接跳過,對我有用的我也會分為簡單看一下和深入了解。這樣我認為效率是很高的。

最後我還是想強調一下,希望讀者有時間和精力去讀一下原著,一千個人有一千個莎士比亞,我隻是想讓大家對這本書産生興趣,然後引導你們去讀這本書,同樣,對于網上其他的一些資源,也要批判地去看待。

批判式閱讀,十分重要,也十分好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