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作者:藝境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你是否有過類似的體驗:

還沒有走幾步路,就已經氣喘籲籲;

才工作一個小時,就開始胡思亂想,注意力難以集中;

下班回家後,隻想窩在沙發裡,什麼都不想做……

這些身體的疲憊,工作的不順,歸根結底,是因為精力不夠。

一個人若是缺乏精力,就會讓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心理學家吉姆·洛爾就指出,精力管理,比時間管理更加重要。

人活于世,總要面對生活的種種不易,複雜的社會關系。

學會管理精力,高效做事,才是成年人最輕松的活法。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01

體能精力

知乎部落客@小野曾在文章中訴說自己的經曆。

他是國内頭部律所的律師助理,全國各地跑案子,常年加班趕進度。

每次深夜下班後,回到家點個外賣,就往沙發裡一窩,刷刷視訊,熬夜到淩晨。

前段時間,他就發現自己總是不在狀态,身體小病不斷,腦子也反應遲鈍,在工作中頻頻出錯。

團隊負責人批評他幾次後,見他沒有好轉,直接找他談話:“回去好好找找狀态吧,調整不好,就别回來了。”

這時,他才恍然醒悟:體能精力不夠,什麼工作都白談。

仔細看看我們身邊,有不少人都是如此。

上班總是打不起精神,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

偶爾加幾次班,連着好幾天都緩不過來。

當身體跟不上工作的節奏,生活就會失序,變得越來越糟糕。

曾以為搞事業,靠的是資曆,人脈,業績……

可幹到最後,才明白拼的是身體與精力。

正如紮克伯格所說:

隻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多能量,才能有精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要想保持充沛的體能,請嘗試以下三種方法。

1. 15秒深度呼吸

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劉欣說:

“深呼吸靠的就是肌肉運動,可謂最便捷的運動。它還能夠刺激細胞活力,緩解疲勞。”

無論是在辦公室,還是在戶外,隻要你感到疲累,就可以做一組深呼吸。

每次深呼吸控制在15秒左右,在一呼一吸間,靜靜感受身體的律動。

一兩分鐘下來,你的體能就會得到恢複,得以重新投入工作中。

2. 30分鐘舒适慢跑

老話說,戶樞不蠹,流水不腐。

人的身體也是如此,越是久坐不動越會疲憊,越容易出現乏力的現象。

隻需用最舒适的速度,每天慢跑半小時,就能緩緩為身體充注能量。

當你揮灑完汗水,精力體力反而會更加充沛。

3. 7.5小時規律睡眠

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

一次通宵加班後,即便我們睡上十個小時,白日裡仍舊昏昏沉沉。

因為人的精力不僅在于睡眠的時長,還需要規律的睡眠。

國際睡眠醫學學會指出,人體最佳睡眠,應當在夜晚10點至早晨6點之間,睡足7.5個小時。

睡眠時間過長、過短,或者不在這個時間段,都會使身體疲憊。

好好睡覺,看似是一件簡單的小事,但它卻能改變你整個人的精力狀态。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02

情緒精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情緒耗竭”。

意思是,一個人的情緒資源被過度消耗,就會疲乏不堪,精力喪失。

無論是憤怒還是沮喪,一旦被負面情緒纏身,最終你的精力便會迅速枯竭。

世界網球名将麥肯羅與康納斯,曾是是雙打搭檔。

二人球技不分伯仲,可論個人榮譽麥肯羅總是略遜一籌,原因就在于麥肯羅情緒總是大起大落。

手上擦拭的吸汗白粉不合心意,他就開始發脾氣;

搭檔沒接住球,他立馬就罵罵咧咧;

自己稍有失誤,便陷入無休止的自責,變得垂頭喪氣。

每場球下來就算還有體力,他也被各種壞情緒搞得自己再也無力應戰。

結果他的整個職業生涯總是發揮不穩定,在34歲便早早退役。

後來,麥肯羅懊悔道:是憤怒揮霍了我的精力。

負面情緒就如一劑毒藥,會不斷侵蝕我們的内心,使人越來越頹喪。

人生海海,誰也免不了被浪花拍打,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如意之事。

想要管理好情緒精力,應對生活的波瀾起伏,晚君建議嘗試以下三個方法。

1. 加快情緒轉化

作家奧裡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寫道:

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情緒是可以控制、并轉化的。

比如你遇到一件糟心事,就去吃一頓美食,出門兜一下風。

再比如你即将發怒的時候,立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就能得到平複。

我們隻有加快情緒轉化,才能減少消耗,節省精力。

2. 擴充情緒容量

心理學家吉姆·洛爾認為人的情緒是有容量大小的。

情緒容量不夠大,一點點的小事,在人的内心都會掀起萬丈波瀾。

面對生活的種種委屈,請保持克制,持續忍耐。

遇到人生的挫折,學會調整心态,允許一切發生。

當你持續擴充容量,裝得下壞情緒,就不會被負能量淹沒。

3. 提升情緒彈性

知名企業顧問劉潤曾提過一個名詞“情緒彈性”。

情緒彈性不夠的人,就如花瓶,看似光鮮,一摔就碎了。

而所謂高彈性的人,就是如橡膠球一樣,摔倒在地也能立馬彈起。

做一個情緒彈性高的人,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迅速恢複狀态。

悲傷時,可以躲起來大哭一場,但哭過之後,要立馬堅強;

憤怒時,就找個無人處,放聲一吼,排除情緒,心情也要恢複舒暢。

情緒上有張有弛,哪怕受到再大的壓力,也能觸底反彈,過好當下的生活。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03

思維精力

心理學家托尼·施瓦茨講過一個真實案例。

莎拉是一名醫院行政人員,一上班就忙得腳不沾地,有時候甚至連午飯都顧不上。

即便如此,她的工作還是越攢越多。

久而久之,上司見她沒有工作成績,就批評她上班偷懶,同僚也跟着質疑她的能力。

莎拉心裡很是委屈,人也跟着焦慮起來。

于是,她咨詢了心理醫生施瓦茨。

施瓦茨一針見血地指出:“是你的思維精力不夠。”

原來,莎拉在工作時,總有許多人找她。

一聽到别人的訴求,她就立馬擱置手頭的事,轉頭忙着另一件事。

這種事與事之間的變換,消耗了莎拉大量的精力。

最終莎拉累到自己精疲力竭不說,還什麼事都沒做好。

想起羅振宇的一句話:思維無法聚焦的人,往往不會有什麼成就。

什麼都想做,往往什麼都顧不上,隻會反複消耗精力。

看似很勤奮,實則在瞎忙,難以轉化成真正的生産力。

學會下面三種方法,節約思維精力,提高辦事效率。

1. 設立目标任務

有研究表明,當代人連續專注的平均時長,隻有短短8秒。

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缺乏目标感,以至于精力分散。

學會利用“四象限法則”,每天将手中事件分成四種:

緊急又重要的;緊急但不重要的;重要但不緊急的;不重要也不緊急的。

随後按順序将之依次設為目标任務,不論何時,隻專注于做一件事。

當你心中有了目标,就能心無旁骛地前進,用最少的精力,完成任務。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2. 屏蔽資訊幹擾

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人身邊都充斥着雜亂的資訊。

不加以屏蔽,就很容易受此幹擾,為之耗費大量的精力。

這裡推薦一種“番茄工作法”,幫你有效隔斷過于資訊的侵擾。

規定在一個連續的45分鐘内,專心做手頭的事情。

随後進行5—10分短暫的休息,用于處理手機資訊,喝水,上廁所等。

通過這種方法,主動屏蔽外界的幹擾,你的思緒才會井然有序。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3. 建構冥想空間

《如何像達·芬奇一樣思考》一書中提到:“思維恢複的關鍵,就在于冥想。”

冥想,就是我們大腦一個恢複精力的空間。

你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先是感受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後慢慢放松。

其次心随意走,想象自己漫步在森林中,靜躺在草坪上。

最後當大腦徹底放空,你的精神就會慢慢集中。

管理精力(深度好文)

喬布斯曾說:生活中有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精力。

管理精力,就是管理人生。

無論是身體、情緒還是思維,都需要你的精心呵護。

精力配置設定不合理,就會使得生活越來越淩亂,日子越過越糟。

學會精力管理,養足了精神,養好了身體,你才能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去做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