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新周刊

2024-06-01 19:08釋出于廣東新周刊官方賬号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新一代父母“野性”帶娃的表象之下,其實藏着他們對孩子深沉的愛。

封面 |圖蟲創意

新一代父母的精神狀态有多超前?

從“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到“想哭你就哭,扶你算我輸”,90後“反向育兒”的話題憑實力登上熱搜。

在電商平台上,戶外童裝保持高增長,作為“中年男人樂園”的迪卡侬,甚至為嬰幼兒準備好了滑雪裝備。種種熱詞和資料都在顯示,這屆年輕父母,正在重新塑造自己的育兒觀。

而在這股父母身份重塑的潮流中,“野性”成為最醒目的關鍵詞。

《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一書中說:“自然總是能給孩子一個更為廣闊遼遠的世界,這既不同于父母給予的親情世界,也不像電視那樣會‘偷走’孩子們的時光,相反,她能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野”是孩子的天性。去戶外自由玩耍,那些在我們大人看來很小很小、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看來,卻往往是很大很大、很重要的事。

父母希望孩子的眼裡有光,心中有愛,堅定有力。父母要做的,隻需相信他、引導他、鼓勵他,讓他在松弛與自由中快樂奔跑。

而在此之前,父母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準備。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圖/圖蟲創意)

這屆父母,最怕孩子不夠“野”

28歲的譚芷茵是一位早産兒的媽媽。孩子出生後,醫生鄭重地告訴譚芷茵,由于是早産兒的緣故,孩子将來的身體發育情況會比普通孩子要慢一些,也許體質也會弱一些。如果得了病毒感染,症狀也會比普通孩子要更嚴重。

為了讓孩子茁壯成長,譚芷茵特意給兒子起了一個小名“壯壯”。她開始學習許多健康育兒知識。在壯壯開始學習爬行後,譚芷茵便每天帶他去戶外玩耍,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去探索外界環境。在她看來,每天戶外運動2個小時,對孩子健康大有好處。

不過,觀念的轉變總是需要一個過程。壯壯的奶奶并不認同譚芷茵如此“野性”的帶娃方式,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不穿襪子會着涼,在戶外亂爬弄得渾身髒兮兮,會感染各種細菌病毒。

在平時的帶娃中,婆婆總是制止孩子的“亂摸”“亂爬”。譚芷茵也有過動搖的時刻,尤其當孩子感冒發燒時,她會陷入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心太大了,讓孩子玩得太“野”了。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戶外遛娃不費媽。(圖/圖蟲創意)

然而,每當譚芷茵看到壯壯在自然中愉快地奔跑玩耍,那發自内心的快樂時,她又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她說:“衣服髒了可以洗,可是童年隻有一次。看着那些整天捧着手機,對森林、星空、河流都毫無興趣的孩子,我是很難過的。失去了‘野性’,眼裡也就失去了光。”

是以,她扛住了身邊的“流言蜚語”,堅持戶外“放養”的養育方式。如今壯壯已經三歲半了,正在就讀幼稚園小班。哪怕在去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體等肆虐的冬春季,壯壯仍在幼稚園拿到了“全勤獎”。

如今,像譚芷茵一樣,鼓勵孩子多走向自然的家長越來越多。和上一輩把孩子當“溫室的花朵”培養不同,當代父母開始重新認識戶外,生怕孩子養得不夠“野”。

小孩子天性好動,喜歡出去玩,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孩子的“野性”其實是一種“天性”。愛孩子,就讓他做一隻鳥,教會他飛翔的本領;而不是做一隻風筝,永遠把線牽在手裡。

譚芷茵說:“放手讓孩子去‘野’,說得很輕松,其實要做到還真不容易。”

父母在放手讓孩子肆意“撒野”的背後,是需要底氣的。這份底氣來自家長提前做好了風險規避。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作為一個小孩,他的主線任務就一個字:玩。(圖/圖蟲創意)

每一個“野孩子”的背後,

都有一個“有底氣”的家長

有時候,過度保護孩子,反而是一種傷害。

在過去兩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頻發,比如前面提到的“來勢洶洶”、 一度上過熱搜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合胞病毒或RSV)。它具有高度傳染性[1][2],甚至是輪狀病毒的2.5倍[3][4],而且傳播途徑非常廣泛,很容易通過咳嗽、打噴嚏,以及如擁抱和親吻等親密的身體接觸傳播。

每當呼吸道病毒高發季到來,醫院裡就會擠滿發燒的孩子和愁容滿面的家長。不少媽媽在季節性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時候,既不敢讓孩子上幼稚園,也不敢帶孩子到戶外玩。雅琪也是一樣,越恐懼,就越焦慮,越不敢讓孩子出門,于是孩子開始在兩點一線生活中“乖”得不行。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去年秋冬季,當各種病毒輪流刷屏且霸榜熱搜時,雅琪也因為孩子頻繁生病,輾轉于各大醫院,并在各種查資料和做功課後,成功把自己逼成了半個兒科醫生。

雅琪說:“因為怕兩個孩子生病,我不知不覺減少了孩子的戶外活動。即使偶爾帶娃出門,我也不敢讓娃瘋跑得太歡脫,怕出汗後着涼感冒;也不敢讓娃去那些比較野的地方,怕有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隻有當孩子乖乖地待在家裡,我心裡才覺得是‘安全’的。”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圖/圖蟲創意)

然而,缺乏戶外運動的弊端也開始逐漸顯現。老大今年要上國小,因為反複生病,胃口不好,身高體重都比同齡人要弱一些。雅琪不禁開始擔心,老大這瘦弱的小身闆,在國小是否會受欺負。而還在幼稚園的老二,最近經常說眼睛看不清楚。去醫院一檢查,醫生說疑似假性近視,讓雅琪必須增加孩子的戶外時間,每天至少兩小時,并且認真向她科普了戶外時間的必要性。

雅琪幡然醒悟,原來她打着“保護”的名義,卻剝奪了孩子去戶外玩耍的權利。如今的雅琪,甯可孩子“野”一點,也不願他們過于乖巧。實際上,孩子需要逐漸體驗和經曆風險,而不是避開所有風險。在鍛煉和嘗試中,孩子才能一點點獲得學習和生活所需的基本技能。

“走向戶外”既是當代兒童成長的加油站,也是新生代父母的“育兒解藥”。

雅琪說:“我以前常調侃自己帶娃看病把自己熬成了半個兒科醫生,知道感染什麼病毒會有什麼症狀。現在我終于悟了,對疾病和治病了解再多,也不如從根源上去預防。”有些病毒感染後的影響是很嚴重的,拿合胞病毒來說,部分1歲内嬰兒感染後會缺氧、喘息,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5][6][7][8]。生病就晚了,但防止生病靠的真不是躲在家裡,因為躲也躲不掉,而是要找對預防方法。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圖/圖蟲創意)

作為一個小孩,他的主線任務就一個字:玩。在新生代的父母看來,大人不是給了孩子童年,而是把年幼的自己再養一遍。他們清楚戶外當然有細菌、有病毒,也有各種奇奇怪怪的未知,但是,戶外也是孩子更新打怪的訓練場。

當然,一個個“野孩子”的背後,一定站着一位位“有底氣”的家長。這種底氣往往來自家長對科學育兒的了解,更來自給孩子做好潛在疾病的預防。

當孩子想要去戶外玩耍時,他們更希望自己是“不掃興的父母”,不是對孩子說“不行”,而是對孩子說:“走吧寶貝,我們一起去!”

把孩子當成“搭子”,一起去徒步,去露營,去登山,去溯溪。新一代父母舍得放手讓孩子自由探索一切,讓孩子自主成長;更重要的是,把選擇的權利,平等地放在他們手中。

其實,孩子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我們也要相信自己能成為有底氣的父母。

給孩子穿上

能自由撒野的“魔法铠甲”

孩子“變野”的過程,亦是父母身份轉變的過程——從焦慮雞娃的掌控者,到自由成長的助推者,關于教育的答案正變得越發開放、包容、多元。

但是野養不是放養,自由前行的孩子們背後,站滿的是準備充分的家庭。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圖/圖蟲創意)

劉迪輝是廣州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擅長兒童生長發育、兒童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她曾經榮獲2022年和睦家網際網路醫院廣州最受歡迎醫生獎,是目前廣州和睦家醫院一号難求的明星醫生之一。

在講到孩子健康和家庭焦慮的互相影響時,劉主任提及:“近期有一個在我們醫院住院的孩子,他從去年冬天到現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裡已經四次肺炎了,這個患病的頻率是比較高的。他第一次住院是因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導緻的肺炎。那次感染後這個孩子的呼吸道變得非常敏感,很容易咳嗽甚至喘息,而且一旦起病進展很快。是以一旦孩子有一點風吹草動,家長就非常緊張,整個家庭也變得很焦慮。”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家長帶寶寶出門的 “攔路虎”,對呼吸道疾病的預防也一直讓很多父母頭痛。以前面提到的合胞病毒為例,據劉主任介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狀跟其他普通的病毒感染沒有太大的差別,是以很容易被忽略,要注意的是抵抗力比較差或者年齡較小的嬰兒,這些孩子容易出現重症,而且後續容易出現氣道敏感等遺留問題。

由于1歲内嬰兒免疫系統與肺部發育不成熟[9][10],感染合胞病毒發展為嚴重疾病的風險則更高[11][12]。同時,嬰兒期合胞病毒嚴重感染帶來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表現為反複喘息或哮喘等[13][14][15][16],這都是肺功能受損的表現[17]。

目前,針對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并沒有特效藥物。在劉主任看來,如果嬰兒能在早期做好預防,就能極大地降低合胞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美國一針難求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預防用單抗(尼塞韋單抗注射液/Nirsevimab)在去年年末正式獲得大陸藥品監督管理局準許,在今年感染季來臨前就能面市,填補了大陸合胞病毒預防領域的空白。僅需打1針 ,即可守護寶寶度過整個合胞病毒感染季[18][19][20][21][22][23]且安全性與生理鹽水相似[24]。

當下,多種呼吸道疾病疊加、交替和反季節流行,讓一些被長期忽視的呼吸道疾病,重新成為預防的焦點。在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呼吸道免疫力就是孩子的健康“守門員”。而給孩子按時打預防針是家長們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家長能給孩子穿上的讓他們自由撒野的“魔法铠甲”。

在新一代父母“野性”帶娃的表象之下,其實藏着他們對孩子深沉的愛。

父母之愛,意在長遠。除了日常加強免疫屏障,從餐桌上下功夫,均衡營養,疾病預防上也必須重視,為身體備足“彈藥糧草”,讓孩子擁有自由去“野”的底氣。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讓孩子去“野”,不要讓孩子做“童年旁觀者”。

學會放手,不要設定一堆條條框框,人生路漫漫,這些根本微不足道。

學會閉嘴,不要整天對着孩子唠唠叨叨,生活小事,讓孩子自己決定。

學會袖手旁觀,孩子能自己做的,就讓他去做。甯可讓孩子去做“野孩子”,不做乖孩子。你越寬容,他越從容。

“走向野性”,是當代兒童成長的新目标。而這劑“育兒解藥”,同樣也是父母的一場大考。父母敢于放手的前提,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身體和積極的心态。而給孩子做好疾病預防,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托舉,這也是85後、90後對于“父母之愛”的最新解答。

(聲明:以上旨在傳遞醫學前沿資訊,相關資訊特别是辨別或要求應遵循中國監管機構準許的産品相關檔案。以上資訊,不應被解讀為對任何藥品、治療方案提供任何意見或建議,涉及醫療的所有事宜請務必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

1. Reis J, Shaman J. Simulation of four respiratory viruses and inference of epidemiologicalparameters.InfectDisModel. 2018;3:2334.Published2018Mar19.doi:10.1016/j.idm.2018.03.006

2.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科專業委員會,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哮喘協作組,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兒科呼吸工作委員會, 等.  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非藥物幹預專家共識 [J] .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23,38(6): 413-420. DOI: 10.3760/cma.j.cn101070-20230424-00327

3. Reis J, Shaman J. Infect Dis Model. 2018 Mar 19;3:23-34.

4. Spencer JA, et al. J Theor Biol. 2022 Jul 21;545:111145.

5. Jartti T, Smits HH, Bønnelykke K, et al. Bronchiolitis needs a revisi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virus entities and their treatments. Allergy. 2019;74(1):40-52. doi:10.1111/all.13624.

6. Am J Perinatol. 2020 Sep;37(S 02):S26-S30. doi: 10.1055/s-0040-1714345. Epub 2020 Aug 9.

7. 2020Oct7;222(Suppl 7):S628-S633. doi: 10.1093/infdis/jiz311.

8. Rosas-Salazar C, et al. Lancet. 2023;S0140-6736(23)00811-5.

9. 萬華靖, 石芳. 肺發育與相關疾病機制研究進展 [J] .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31 (16): 1201-1204. DOI: 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6.16.001

10. Lloyd CM, Saglani S. Early-lif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nd developmental immunity determine lifelong lung health. Nat Immunol. 2023;24(8):1234-1243. doi:10.1038/s41590-023-01550-w

11. You Li,et al.Lancet.2022 May 28;399(10340):2047-2064.

12. Ren SHL, et al. Influenza Other Respi Viruses. 2022;1–11. DOI: 10.1111/irv.12958

13. Jartti T, Smits HH, Bønnelykke K, et al. Bronchiolitis needs a revisi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virus entities and their treatments. Allergy. 2019;74(1):40-52. doi:10.1111/all.13624

14. Am J Perinatol. 2020 Sep;37(S 02):S26-S30. doi: 10.1055/s-0040-1714345. Epub 2020 Aug 9.

15. 2020Oct7;222(Suppl 7):S628-S633. doi: 10.1093/infdis/jiz311.

16. Rosas-Salazar C, et al. Lancet. 2023;S0140-6736(23)00811-5.

17.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兒科呼吸工作委員會, 等.  兒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診斷、治療和預防專家共識 [J] .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0,35 (04): 241-250. DOI: 10.3760/cma.j.cn101070-20200225-00243

18. 尼塞韋單抗注射液說明書

19. Hammitt LL, et al. N Engl J Med. 2022;386(9):837-846..

20. Wilkins D, et al. Nat Med. 2023;29(5):1172-1179.

21. BEYFORTUS (nirsevimab) for the Prevention of RSV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presentation to the U.S. FDA). 2023 [6/03/2024]; Available from: https://www.fda.gov/media/169323/download.

22. Comité Asesor de Vacunas de la Asociación Española de Pediatría. Calendario de inmunizacionesdelaAsociaciónEspañoladePediatría.Razonesybasesdelasrecomendaciones2024.2024;Availablefrom:https://vacunasaep.org/sites/vacunasaep.org/files/cavaep_calendario-2024_final_01-02_0.pdf.

23. 注:尼塞韋單抗臨床保護時效至少為5個月;單次注射尼塞韋單抗後免疫抗體水準超過6個月(西班牙兒科協會認為保護時長可能達11個月)覆寫中國RSV感染季的平均6個月時長

24. EMA.Accessedonhttps://www.ema.europa.eu/en/documents/product-information/beyfortus-epar-product-information_en.pdf. 2023-05-21.

作者:Elise

校對:遇見

排版:嘻嘻

封面:《怪物》

檢視原圖 540K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 那些從小被當“野孩子”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