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貧困”打個比方的話,我想,它如同一張無形的網,緊緊束縛着無數人的生活和夢想,我們在艱難與掙紮中尋求着破局之路。
朋友們,今天我跟大家說的話題是——貧困。關于這個話題,《幼學瓊林》就有這樣的描述:室如懸磬,言其甚窘;家無儋石,謂其極貧。
我們如何了解這句話呢?感興趣的朋友,要認真看完哦。
解讀與領悟
“室如懸磬”中的“室”指的是居所。
“磬”,指古代打擊樂器,中空。
“懸磬”則形象地描繪了空蕩無物的狀态,如同懸挂着的石磬一樣,裡面沒有任何回響,也沒有實質性的内容。
“室如懸磬,言其甚窘”用來形容室内空蕩,一無所有,它強調的是物質生活的極度匮乏,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難以保障。
“家無儋石”中的“家”指的是家庭。
“儋石”是古代容量機關,用以量糧食,一儋等于十鬥,一石等于十升,這裡用“儋石”來泛指少量的糧食。
“家無儋石,謂其極貧”,指出家中連少量的糧食都沒有儲存,形容家中極其貧困,幾乎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它側重于表現家庭在經濟上的極度拮據和生活的艱難。
這兩句側重點不同,但都是說家境極度貧困,共同傳達了生活艱難、貧困不堪的情境。
朋友們,縱觀整個中國曆史,你們知道哪個朝代的人生活艱難、貧困不堪嗎?
針對這個問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在中國曆史上,多個朝代的人民都曾經曆過生活艱難、貧困不堪的時期,比如南北朝時期、清朝末期以及各朝代的部分時期等。
漢朝關中大饑
今天,我重點跟大家說一說,發生在漢高祖三年前吃人的慘劇。
事情是這樣的:
在漢高祖劉邦與項羽争奪天下的過程中,劉邦為了奪取雍地(今陝西關中地區),采取了水淹廢丘的戰術,廢丘是今陝西興平東南。
這一戰術雖然成功迫使守軍投降并消滅了章邯等敵軍力量,但也導緻了廢丘及周邊地區的嚴重水災。
那時候啊,關中地區,就是現在陝西那一帶,因為連年的戰亂,再加上老天爺也不給力,鬧起了大災荒。
莊稼地裡的收成幾乎顆粒無收,老百姓家裡的存糧也很快就見底了。
那會兒的人們,為了能吃上一口飯,得費多大的勁啊。
米價貴得吓人,一鬥米的價格高到天價,普通人根本買不起。有的人家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可最後還是填不飽肚子。
更慘的是,因為實在是太餓了,有的人家實在沒辦法,竟然開始吃起了樹皮、草根,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
這可不是我瞎編的,史書上都有記載的,聽起來就讓人心裡發寒。
漢高祖劉邦也頭疼得不行,想盡各種辦法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于是,他動員一些關中的老百姓去蜀地和漢中等地謀生,希望能緩解一下關中的壓力。但,隻不過是杯水車薪,沒有辦法一下子解決天災人禍。
可以說,漢高祖三年的關中大饑,真的是一場讓人心酸的災難。那時候的老百姓,生活真的是太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