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在那艱苦卓絕的長征路上,有不少将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也有一些中共上司人雖未參與長征,卻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就是被譽為"閩西三巨頭"的張鼎丞、鄧子恢和譚震林。這三人在艱難的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屢建奇功,被公認為是大将級别的人物。令人驚訝的是,即便沒有參加長征,他們最終獲得的位份竟然堪比開國大将,甚至可能超越部分将領!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所謂"閩西三巨頭",指的是在那個革命年代,負責上司閩西革命根據地建設的中共上司幹部張鼎丞、鄧子恢和譚震林。這三人在1929年起就活躍于福建地區,在中央紅軍駐紮于井岡山後不久,他們就積極響應中央号召,在福建境内發動農民暴動,為紅軍在閩西另立根據地做了大量的前期掃蕩和動員群衆工作。

1934年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時,閩西地區還有近三萬名紅軍戰士,其中有将近兩萬多人最終獻出了寶貴生命。可見這個根據地對于紅軍轉移途中的大補給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正是由于"三巨頭"們的辛勤耕耘,才能為長征主力部隊提供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補給。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長征後,張鼎丞、鄧子恢和譚震林并未跟随紅軍遠走高飛,而是選擇了留在在南方各地開展遊擊戰争。憑借在福建建立根據地的豐富經驗,他們很快在閩西重新拉起了實力雄厚的遊擊隊伍,成為抗日戰争期間南方八省遊擊隊中的中堅力量,為抗日事業貢獻了重要力量。

全面抗戰爆發後,三人所上司的遊擊隊伍被編入新四軍,和國民革命軍重新合作對抗日本侵略者。到了艱難的解放戰争時期,"三巨頭"在華中以及華東地區擔任着軍區司令員、政委等重要職務,實際上就是主力野戰軍軍長級别的上司。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譚震林更是進入了淮海戰役總前委五人組,和時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的粟裕是戰場上的直接上下級關系。相比之下,粟裕在華中軍區隻是一名副司令員,而張鼎丞和鄧子恢則是他的直接上司。由此可見,"閩西三巨頭"的地位實在是高得離譜!就連家喻戶曉的開國大将之首粟裕,地位都不如這三人高啊。

用樸素的話語來形容,"閩西三巨頭"确實是位高權重、功勳卓著。建國後,張鼎丞出任過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鄧子恢擔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和全國政協副主席,譚震林則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人大副委員長,這些都是副國級的上司職務。在那個年代,能夠位列副國級,可謂是權力和聲望的最高展現。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即便是在1955年那一次大刀闊斧的評級晉銜中,他們三人都未能獲得相應的軍銜,但這并非是對他們貢獻的否定或忽視。相反,正是由于他們在政治上的重要職務,才不友善參與授銜。據可靠消息透露,如果讓他們三人參與此次評級,絕對都是開國大将級别,甚至有人能沖一個"元帥"的頭銜!

可見,沒有參與過長征,并不意味着就沒有作出卓越貢獻。對于"三巨頭"而言,長征固然是一個重大的曆史事件,但他們在之前和之後所做出的努力,同樣也是功勳彪炳、赫赫有名。用現在的話來說,他們就是無冕之王,雖無王冠加冕,卻擁有超乎尋常的地位和權勢。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或許有人會懷疑,革命年代亂世為家,各自為政,他們能否真正盡顯大将風範?其實不然,張鼎丞等人在戰火紛飛中,對廣大群衆和百姓生活照顧有加,時常以身作則、親力親為。有一段佳話流傳甚廣:1935年,張鼎丞率部在紅軍腹心地帶遭重圍,老百姓惶恐不安。為了穩定民心,張鼎丞親自到村裡向老鄉們解釋,并承諾部隊絕不傷及無辜。還說啥來着,"老子打仗就是為了保家衛國,怎麼可能欺負自家老百姓?"這番樸實無華的話語,直擊人心,使群眾倍感親切,對革命隊伍由衷生出敬重之意。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同理,在解放戰争的硝煙中,鄧子恢和譚震林也都曾嚴格要求部隊,決不許對手無惡意,做到有理有據、有喝有數。這三位上司做事作風民主親和、作風紮實樸素,因而在當地群衆中赢得了極高的人氣和威望,故有"三巨頭"這一美譽。

中央紅軍長征時,這3人留在南方沒走,後來的地位卻堪比開國大将

那個年代環境非常惡劣,即便很多開國将領都未能免俗、染上一些不良嗜好,但張鼎丞等三人卻從未有絲毫的失态。他們一心為民、克己奉公,對于手下官兵更是嚴格要求,杜絕了不少腐化現象的發生,令部隊向心力實實在在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用現在的話來說,這三位就是"原生家教"的完美傳承者,兼具堅韌與人格魅力,素有"君子人品"之稱。#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