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MO獨家對話演員、藝術家:陳明昊。
初見陳明昊是在一個睡眼蒙眬的清晨,六點,恰逢天光乍現,他在海邊發着烤全羊。這不是一個明星落魄擺攤的故事,而是他正在阿那亞戲劇節為他的《海邊的伽利略Ⅰ+Ⅱ+Ⅲ》早場戲劇收尾,像一個大學食堂“阿姨”那樣。身邊圍着全國,甚至是世界各地趕來的戲劇愛好者、策展人、藝術顧問,其中也不乏知名演員。
如果有人在五年前說:“中國戲劇将在年輕人之間掀起一股巨大的風浪。”大概你是不信的。
直至今日,戲劇在中國好像是真的活了也火了。
大型戲劇節的重點劇目,往往在開票當日一售而空。無論是中國戲劇節的薪火相傳,烏鎮戲劇節的如火如荼,還是阿那亞戲劇節掀起的藝術與社群的同頻共振,“看戲”早已變成了年輕人繞不過去的話題與生活方式。
明眼人可能會說,“戲劇”隻是明目,醉翁之意不在酒。
更多的是旅遊公司或房地産公司想借助戲劇與藝術的影響力,為當地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牌标簽,增值品牌形象。
話雖沒錯,但這不失為一門文旅的好生意。要想打造中國自己的如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柏林藝術節這類頂級戲劇節,前路漫漫亦燦燦。
2023年烏鎮戲劇節角色遊街▐
閱聽人的廣泛也意味着接踵而至的争議。關于戲劇究竟是什麼?能表達什麼?傳遞什麼?誰又能獲得怎樣的共情?帶着疑問,COSMO特别對話陳明昊,中國當代戲劇代表性人物。
觀衆對陳明昊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電影、電視劇階段,多少耳熟能詳的戲裡都有他的影子。他在《盜墓筆記》IP下的《沙海》和《重新開機之極海聽雷》中引人入勝的表現,被觀衆稱為:最棒一版的王胖子。
電視劇《沙海》片段截取▐
《揚名立萬》的破産富商陸子野、《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中一本正經搞笑的哈維,還有在《漫長的季節》裡憑借驚人演技出圈的馬德勝隊長,都讓他在全年齡段的觀衆面前刷了遍臉。殊不知,其實陳明昊與戲劇的緣分早有預兆,在畢業大戲《費加羅的婚禮》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一門心思在戲劇上。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片段截取▐
不僅參演了很多像《茶館》《第七天》《暗戀桃花源》這樣的著名話劇,還自己做起了話劇編劇和導演。他導演的《海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紅色》《海邊的伽利略Ⅰ+Ⅱ+Ⅲ》等,一經開售便一票難求。
作為曆屆阿那亞戲劇節最受關注、最會玩噱頭的導演,他直言:“我享受所有的不确定性,它固然危險,但危險才有火花。”
陳明昊熱衷實驗性戲劇帶來的不确定性,來自人的、自然的。
阿那亞戲劇節第一年,淩晨三點開演的《海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後面簡稱“海羅朱”)首場演出大爆,次日演出争議不斷。戲是一樣的戲,演員陣容也一樣,唯一的不同是第二天下了暴雨,沒有日出。
《海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小紅書@艾爾莎莎▐
“海羅朱”的高潮設定來自該部戲劇面向東邊,沙灘與大海為幕,演出結束時剛好5:30。随着一句“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太陽從海面上緩緩升起。這時,戲劇本身是否精彩已經不重要。隻有太陽在演員念出台詞的那一刻升起,對觀衆來說才至關重要。
當自然環境變成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創作者也要接受不确定性帶來的未知。小紅書@艾爾莎莎▐
今年《海邊的伽利略Ⅰ+Ⅱ+Ⅲ》宣布場地為室内劇場後,不少觀衆以為陳明昊是吸取了之前的暴雨“教訓”。沒想到這人“知錯不改”還開啟了一場以戲劇知名的拉力賽。
一出戲劇被陳導分為了三段,跟着主角跌宕起伏的人生,分别在一天的淩晨、正午、傍晚開演,也稱“三聯劇 ”。粗看網際網路上的觀後感,似乎沒人說得清這出戲到底講了什麼,大家隻記得看戲管一日三餐和不能忽略的美神姜思達。
小紅書@娛伯牙▐
早上的烤全羊,中午的面條,晚上的啤酒加燒鵝,已經變成了戲劇節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有人說隻讓人記住噱頭的戲劇,注定是失敗。陳明昊直言:“是驚喜還是糟糕,可以自行評判,獨一無二的感受正是戲劇的意義。我想傳遞的也不過就是希望大家好好享受生活,享受美食的魅力。這也是伽利略最渴望的,你在享受的過程中,就已經變成了角色本身。戲已經不再重要。”
滑動檢視更多:當清晨的陽光灑進戲劇,浪漫、神性一觸即發。圖檔來自小紅書@肖鼎臣、陳明昊▐
即使看不懂戲也無所謂,觀衆能享受這三頓飯,陳明昊也會心滿意足。
有人說陳明昊當然會心滿意足,因為他已經賺夠了噱頭。姜思達的加入更是讓讨論度“秒”漸攀升,抓馬、怪誕、瘋狂……
“姜思達是一個喜歡擁抱危險的人,每場都融入了自己的即興發揮,每場演的都不一樣。他的即興表現,‘發瘋’、包括帶來的噱頭都是這個戲的一部分。”陳明昊這樣說道。
姜思達在現場的一些離奇行為,為整個戲劇節帶來了巨大流量。動圖截取自小紅書@小黑mk▐
他坦然地接受靠老天心情賞飯吃這件事,面對流量和輿論,也盡量表現滿不在意:“我承認,把舞台交給“老天爺”是危險的。可喜歡先鋒戲劇的創作者,一定是喜歡擁抱危險(不确定)的人。”
我們在思考如何形容陳明昊時,猛然發覺“藝術”與“導演”似乎都不夠恰當。
導演,一個需要擁有計劃且不斷計劃的職業,陳明昊卻喜歡危險與即興。2019年,他在孟京輝話劇《茶館》中飾演王利發,他有一段即興發揮是這樣說的:“我不想演了,沒意思。你們知道我在演什麼嗎?你們别裝了,我都不懂我自己在演什麼?”
《第七天》是由孟京輝導演,改編自餘華同名小說的戲劇作品▐
現場觀衆一時間難以判斷,他是否還在戲中。
當你想談些藝術與暢想,他又和你說起了務實。
“觀衆的感受是最直覺的。他們不會過多去探尋一出劇目的背後經曆了什麼,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他們隻會關注這出劇目、這次戲劇節要向他們展示什麼,好不好看。”他說,“我還是希望做看得懂的藝術,先找邏輯比什麼都重要。”
不久後陳明昊參演的《暗戀桃花源》,将再次與大家見面▐
相比于故弄玄虛的藝術,和被資本、流量、陳詞濫調和哲學主導的“藝術”,以及一種刻意充滿内疚與痛苦的表現,陳明昊顯然是沖突的。
正是這樣的沖突,也吸引了一群“陳明昊”閱聽人。
他們在正常中失望地表達無趣,又在例外來臨時咒罵天公不作美。
他們也可以沒有由來的,在淩晨四點,在伽利略的現場拿起酒杯慶祝。為什麼,不知道,開心最重要!這怎麼不算陳明昊式戲劇的魅力呢?
圖檔來源:豆瓣 / 小紅書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