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光中:漫談“抗戰”土皇帝陳勝堂

引子

*本文摘自本文摘自《高唐文史資料》第三輯(1988年12月),作者吳光中、張潤生,原标題《漫談陳團團長陳勝堂》

吳光中:漫談“抗戰”土皇帝陳勝堂

圖文無關,僅作示意

正文

“七七”事變,日寇入侵,高唐縣一度呈現無政府狀态。就在此刻,高唐城東冒出了個陳勝堂,帶領一股人馬,自稱抗日義勇軍——陳團。盡管他們到處要槍要錢,招兵買馬,可人們為了抗日救亡,也給陳團供吃供喝納花銷。可是,究竟這位“陳勇士”為國排了什麼憂,為民除了多少難,讓我們揭開陳氏的劇幕看一看吧!

一、陳勝堂的出身與做人

陳勝堂,号紹亭,化名元鑫,高唐城東後邺官屯人,幼年喪母,家貧無依,寄居外婆家,長大成人,是個缺乏教養的人,剛成年他便跑到李長興部當上了匪兵,爾後回家,也不肯出力種田,又拿起鞭子趕騾馬大車跑濟南,不斷販運大煙白面(毒品)、槍枝子彈;又曾夥同慣匪李連樣、雲茂才在禹城縣辛寨街開了個黑店。這一期間,他們暗害了不少客商行人,可也沒肥了自己,隻不過入上了黑幫,成了地痞、惡棍。就拿陳的老婆來說,就是當年陳在黑店裡弄來的一個有夫之婦。别看陳是個這樣的人,竟也得到國民黨高唐縣黨部書記長戚鎮三的賞識,公然吸收他為國民黨員(時在一九四一年冬)。

二、借抗日旗幟竊取土皇寶座

一九三七年冬,陳勝堂在禹城八區李惠民部(地方遊擊隊)任二連連長之際,因不甘人下,便暗中聯絡他的黑幫李超平(禹城人)、陳振蘭(高唐人)董殿臣(恩縣人)等十幾人,在高唐八區南部獨樹一旗,号稱自衛團,陳為團長,也便叫做“陳團”。他們以李超平帶來的三班武裝人員為基礎,很快拼湊成五十多人的小隊伍,活動在三官廟一帶。待至第二年春季,漢奸李九占據了高唐縣城,誘殺了抗日遊擊營長吳子傑,餘部兩個排由張雙印率領也并入了陳團,使陳團很快達到了一百多人。

在抗日高潮的影響下,陳勝堂帶領的這支隊伍曾經開展過一些打擊日寇的活動。如在一九三八年的秋季,日寇秋山、沼田部隊進犯高唐、聊城,行進在高禹公路上,路過孫家廟時,陳部乘敵不意,當即奮勇出擊,拼殺了十幾個敵人。是以便引起了中共魯西北工作團的關注,先後派來了房雪蓑、劉道南、楊富吉等同志。他們住在陳團,耐心地講解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并在戰略戰術上對陳部作了指導教育。就在當年的十二月,我八路軍的先遣縱隊還派來一個騎兵連配合陳團夜襲了日僞據點武花園(高唐七區),一舉拔掉了它。

在我黨政人員的幫助下,陳派其部下宋文廠為聯絡員,保持與我八路軍的密切配合。宋文廣曾先後去津浦支隊見到龍營長、曹營長,又曾去巴州支隊見到廖仲甫司令員。為保衛家鄉,陳曾派員先後殺掉了三個漢奸區長——二區區長王會昌,八區區長解長平、汪彥田。

陳的抗戰行為得到了愛國人士的贊助,可也招來了反動派的幹擾糾纏:先是國民黨反動派高唐縣黨部書記長戚鎮三,當面贊譽陳勝堂,并親自介紹陳入了黨。同時,劉元三(繼戚的國民黨高唐縣黨部書記長)當上了陳團的政治部主任,張輔廷(高唐縣黨部委員)當上了陳團的副團長。他們這些人都是唯蔣命是從的人,自然都是反共獨裁的,他們包圍了陳勝堂,接二連三地為陳請命,陳便接二連三地得到反動派的嘉獎、封官、許願—一委任陳勝堂為什麼團長、旅長兼恩縣縣長等,陳勝堂受寵若驚,便自命不凡地登上了“上皇寶座”忘乎是以了。

三、效忠于蔣家獲罪于萬民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二年是陳團的極盛時期。一一部下達兩千人,編為四個營十二個個連,另有一個騎兵連,一個特務隊。步槍不計,配機槍二十七挺,小炮一門。此 刻的陳勝堂深得國民黨反動派的賞識,疊次封官提拔,由縣保安團長被提升為山東省保安獨立第五團團長,尚兼恩縣縣長。一九四四年六月加封為山東保安第二十旅旅長,其活動地盤也随之擴大——由高唐縣的二、八區擴充到恩縣全境。從此,陳勝堂把心一橫,真的聽從其主子的教唆,變成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國民黨反動派的馬前卒了。不僅中共黨人房雪蓑、劉道南離開了他,連和他配合幾年的連長朱九文也率部離開了他。

陳的抗戰方針變了——遊擊抗日變為蹲點據守,對敵妥協求得苟安,傾全力對付共産黨八路軍。其據點分布是:

(一)恩縣城西南莫王莊,安設了恩縣縣政府,由劉蘭生、安金鳳帶領一個營鎮守;

(二)高唐八區浦莊、曹寺分設兩個據點。浦莊由三營營長張金銘鎮守,曹寺由區長陳興在帶領一個娃娃隊鎮守;

(三)禹城七區徐樓為陳的團部所在地,由一營駐守;

(四)高唐八區北部為二營史光山常駐地。

由于陳部采取了妥協苟安政策(時在一九四三年),漢奸據點得以遍布于高唐的二、八區:漢奸團長李茂德公然在後辛、賈莊、吳官屯設定了據點;涸河設下了漢奸區部;二區陳耀泰(漢奸區長)可以任意橫行二區。另外,陳又派員溝通了恩縣漢奸縣長王化三。他們就這樣默契暗合狼狽為奸,魚肉鄉裡,全力對付共産黨八路軍了。

就拿一九四四年來說,日寇對我抗日遊擊地區展開瘋狂掃蕩之際,陳部手槍班長宋文廣率衆俘獲兩個日本兵,一個名叫敏甯豆,一個名叫安本在亭,最後還是通過翻譯郭萬福将此二人安然地送回日本人那裡去了。相反,陳勝堂卻又馴服地配合漢奸縣長王化三在恩縣城南的龐莊、莫王莊圍攻我八路軍。

陳勝堂的反革命行徑兇惡至極,還表現在:

(一)他頻頻進攻八路軍

一九四三年五月至一九四七年八月,陳團主動攻打我八路軍和解放軍十幾次。一九四五年冬,我八路軍進駐高唐八區的前辛、王莊一帶,陳便伺機勾來李連祥部,向我軍發起猛烈攻擊,激戰競日,互有傷亡。陳命其劊子手王興德将我一名負傷戰士割去了兩個耳朵後槍殺了。

同年冬,我八路軍(高唐基幹團)進駐高唐七區楊寨子、劉湊莊一帶,陳又勾聯李連樣向我發起猛攻,我基幹戰士近二十人被圍在樓上,陷入絕境,被陳、李全部坑殺了。

(二)捕殺共産黨人

陳勝堂,馴服地效忠于國民黨反動派,置民族前途于不顧,一心反對共産黨。經他手殺害的共産黨人八路軍戰士,知名的有:

甲:我八路軍五名戰士在平原四區郭堤口不慎落入匪手,陳部劉蘭生(人稱劉三鍘刀)竟将這幾名戰士置于鍘刀之下殺死(時在一九四五年秋)。

乙:平原三區張官店的張鳳和(中共黨員)和他叔父張振武(八路軍戰士)二人在家被陳的團副薛振亭抓去,當即用刺刀刺殺于村西大橋上(時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丙:高唐縣涸河鄉李官屯人李茂山(中共黨員),因在村宣傳黨的政策被陳發覺,即派其營副李吉廷沖入其家,放火燒死了李茂山夫妻二人和兩個孩子(時在一九四二年十月)。

丁:酒河鄉李官屯人劉福厚(中共黨員)被陳部抓去,帶到徐官屯毒打後勒殺了(時在一九四四年正月)。

另外,陳對共産黨嫌疑、八路嫌疑及其家屬等也從不放過。如:一九四五年夏季一天,陳部在高唐八區太和莊查住一個不知名姓的年青人,硬說是八路探子,拷打一陣坑殺了;同年十一月又查住一個推線麻的年青人(禹城人),也以可疑為由坑殺了。還有高唐沙王莊的王一澤、三甲王的王洪慶,恩縣莫王莊的姜金耀,恩縣雷集的雷成光等,都是因八路嫌疑先後被陳匪坑殺的。

陳勝堂這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不隻見到共産黨人要殺,無論什麼人,隻要得罪了他,說殺就殺,而且手段極其殘酷一一什麼捆綁吊打、鍘刀鍘、刺刀刺、繩子勒以至于活埋。僅據了解,陳匪殺死的無辜群衆就有一百二十多人(包括高、恩、禹、平幾縣的人),其中有交不出捐稅的,有不願跟他當炮灰的,也有來自解放區的過往行人。

(三)縱兵擄掠,橫征暴斂,置人民與水火之中。

陳勝堂這個土皇帝,對敵妥協之後,便整日蹲在安樂窩裡,花天酒地縱情所欲。除滿足其眼前的奢靡生活之外,便混水摸魚,大發國難之财。于是他加緊對人民群衆的盤剝,說什麼種地就得完糧納稅,青壯年理應抗戰從軍,如有不願從軍者,必須拿錢來雇人頂替。他竟四處派人征糧征款,高唐二、八區的群衆供應不足,又把魔爪伸到恩縣,還嫌不足,又到處點名派捐,限期交納,不得違誤。如涸河鄉的靳莊有個被點了名的于洪佑,就是被陳的催款員李洪成持條登門要錢逼死的(上吊自殺)。其實,于一家并不怎麼富裕,應交地畝稅款早已交足,又遇這突如其來的條子(六十元),怎麼也交不出,一口油惱自絕于世。死了人,并未了結,于的妻子被逼無奈割去了三分宅基,才當上了這筆閻王債(時在一九四O年三月底)。

更有甚者,竟不時派出特務隊任意擄掠村鎮,燒殺奸淫無所不用其極。如雲、吳、李、陳曾結夥竄擾楊官屯,殺死村民趙洪山幾人之後,逼趙的老婆配陳的部下張蘭廷為妻。

将全村劫掠一空(時在一九三七年冬)。又如陳的一營營長劉蘭生曾帶隊竄擾平原縣一、四區交界處的幾個村莊,牛牽着,包袱背着,洗劫一空(時在一九四四年)。

陳勝堂的這個團,就是這樣橫行七年之久,逼得群衆家破人亡,而他卻腰纏累累,大發了國難之财一一以民脂民膏作資本,大量收購棉花,傾銷于濟南,投資于“文美齋”(設在濟南市普利門大街的文具印刷社,曹景瑜為經理)從中分肥。吃飽了的陳勝堂,除在其老家邺官屯廣置田宅以外,又不惜巨資在濟南市購置了西鐮把胡同住宅一處(房六間),濟南西道德街二十一号宅一處(四合院,房十六間)。

四、樹倒猢狲散落網伏法

總觀陳勝堂的一生——罪惡的一生,殘暴的一生,是個滅絕人性的反革命分子。盡管他妄想得到蔣家的器重與保護,還是終于被抛進了曆史的垃圾堆——一九四七年八月,被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摘去了他那頂旅長兼縣長的烏紗帽,淪落為曆史罪人,象隻過街老鼠,躲在濟南也無地自容,便于一九四八年春攜眷南逃,先是躲到徐州南關曉市場租了間草房,販賣零煤做掩護。幾個月之後,又逃至南京水仙門裡北灣子,往返上海販運香煙跑單幫。就在這一年,濟南解放了,大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相繼解放。晝夜虛驚的陳勝堂又會同原國民黨平原縣長李申五結伴跑到上海,1949年2月,改了個名叫陳元鑫,住在喬家路藥局弄八五弄二号,又是賣煙又是賣竹柴,總認為這個洞深滿可以蔽體了。他那知樹倒狗狲散,末日到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禮炮轟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此刻的陳勝堂,盡管晝夜躲藏,終于落入人民的法網(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九日),受到人民的審判,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二日,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資料來源:

《高唐文史資料》第三輯(1988年12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