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風雲變幻,禮崩樂壞。《左傳》和《戰國策》分别見證了這兩個階段的不同社會面貌,特别是對女性地位和形象的刻畫形成鮮明對比。《左傳》較為客觀地叙述曆史,注重禮儀;而《戰國策》則有意識地塑造人物,彰顯功利思想的深化。那麼,在重禮與重利的思潮沖突中,女性形象又将呈現怎樣的嬗變?兩部史書如何展現了春秋戰國女性叙事的演變?
一. 史著風格差異與女性形象塑造
《左傳》和《戰國策》作為分别記載春秋晚期和戰國時代的兩部著名史書,在叙事風格和觀照角度上存在明顯差異,這直接影響了兩書對女性形象的刻畫方式。
《左傳》編年體的叙事模式決定了作者客觀冷靜的筆調。作為春秋晚期社會風氣的縮影,該書反映了當時社會禮法觀念根深蒂固的狀況。是以,《左傳》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多從是否違背禮法、賢淑有德的角度加以評判。如著名的"鄭伯克段于鄢,置武姜于狄邑"一事,武姜為圖子嗣而縱容長幼之争,違背了母儀;随後又被軟禁于狄邑,遭受懲處。但莊公亦知"既而悔之",最終通過隧道會見母親,展現了儒家思想對于親孝的重視。
相比之下,《戰國策》在編撰體例上雖沿襲了編年的形式,但由于作者本身立場的轉變,書中人物塑造的方式則更為露骨直白。該書記載了諸多為了權力和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女性形象,如鄭袖、蘇秦妻嫂等,展現了戰國時期社會上升的重利思潮對女性形象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描寫這些女性時,并未過多作出是非評判,而是将重點放在了她們行為的原因和結果上,進而真實地再現了那個動蕩年代的社會生态。
以上分析可見,《左傳》和《戰國策》在塑造女性形象時,受到了編撰時代的社會思潮和作者立場的深刻影響。前者更多從禮法高度評判女性行為的得失,後者則更側重于反映女性在追逐利益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風格差異正是兩書對女性叙事演變的真實寫照。
二. 禮崩樂壞:兩種觀念的交織與女性角色的蛻變
春秋戰國之際,社會風雲變幻,禮法思潮與重利思想在這一時期交織影響,直接導緻了女性角色的嬗變。
一方面,重利思想的興起催生了一批追逐權勢利益的女性。如《戰國策》中著名的鄭袖,她是楚懷王最寵愛的妃嫔。當懷王病重之時,鄭袖怕自己的兒子無法繼承王位,遂唆使太子椒率領黨羽先發制人,将王儲狻猊王子殺害,為自己的兒子奪取繼承權。此事引發了激烈的内亂,導緻楚國從此一蹶不振。另一位典型人物是蘇秦的嫂嫂,她在蘇秦初期颠沛流離時對其視而不見,卻在蘇秦複出成為趙國宰相後卑躬屈節讨好于他,可見她完全是一位唯利是圖的女性。
另一方面,傳統的禮法理念在這一時期依舊流傳,一些女性的言行則是禮法思想的展現。如《左傳·僖公四年》記載了著名的"鄭伯囚骊姬"一事。骊姬是鄭景公最寵愛的妃嫔,她不顧大義,貪圖子嗣,導緻了晉國長期的内亂。公子重耳向鄭伯控訴骊姬罪狀時說:"骊姬間Close hezuo jikuañðł夷t nai zhuan guo ya"(骊姬間Close hezuo夷陵之亂,幾乎颠覆了國家)。可見骊姬的所作所為嚴重違背了禮法,最終導緻了她被囚禁的下場。
除了追名逐利和違背禮法的女性之外,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了一些獨立自主的先驅女性。如《左傳·隐公七年》記載,當時吳國處于分裂狀态,有一婦人夢孫佚帥并引發起義,最終統一了吳國,這是當時少有的女性上司者形象。
總的來說,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成為了重利思想和禮法理念交織的時代,一些女性為了争奪權力而不擇手段,一些女性秉持傳統美德而遭受牽連,還有一些女性則率先展現出獨立自主的一面,這些都反映了女性角色在這一特殊時期的多元嬗變。
三. 權謀算計:女性在紛争中的角色扮演
在這個動蕩不安的春秋戰國時期,權力争奪和謀算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一些女性也卷入了這場權謀的漩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些為了謀取王位而不擇手段的女性了。在《戰國策·楚策三》中,就記載了一段頗為傳奇的故事。當時楚國處于王權更替的黑暗期,懷王駕崩,儲位有争議。鄭袖乃是懷王最寵愛的妃嫔,她生有一子椒,為了讓椒登上王位,她唆使椒殺害了另一儲君狻猊王子,導緻楚國陷入了長期的内亂。最終椒雖然即位,但國力也是以遭到重創。
有些女性則是出于維護國家利益的考量而進行權謀算計。當年秦昭王在位期間,秦國正處于七雄角逐的核心地帶,形勢危急。據《史記·秦本紀》所載,秦太後曾多次勸谏昭王,希望"守恭儉以全國"。同時她也密謀廢長立幼,廢太子扶蘇,立孝文王,為的是確定秦國根基穩固。這一做法雖然違背了傳統,但在太後看來,維護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宮廷鬥争也是這一時期女性角色活躍的重要舞台。《史記·項羽本紀》有載,當年漢高祖劉邦為了削弱昌邑王之女的地位,将其貶為庶人。昌邑王女遂發動宮變,結果被高祖鎮壓。可見在争奪皇位的過程中,一些女性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處于兵戎相見的戰争年代,權力之争無處不在。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女性為了捍衛自身利益或維護國家統一,不得不卷入權謀算計的漩渦。她們或是為了王位而陰謀算計,或是出于維護國家的目的而進行權力操縱,或是在宮廷鬥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動蕩景象。
四. 家國情懷:女性對親情國家的雙重擔當
在那個權力角逐的動蕩年代,女性不僅在争權奪位的故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多的是她們在家國之間尋求平衡,展現出獨特的母愛力量和國家智慧。
母愛之力,往往能夠突破氣數使然的僵局。《左傳·僖公四年》中就有一段著名的記載:當時晉國發生内亂,公子重耳被鄭伯囚禁,形勢危急。重耳之母馬曾氏懷揣骨肉親情,不遠千裡而來,哀求鄭伯"赦重耳以少子",鄭伯見馬氏慈母肺腑,最終被其真摯的情感所打動,釋放了重耳。
女性的睿智有時同樣能夠影響國家前途。據《史記·田光傳》所載,當年秦昭王打算派兵問罪田光,秦太後極力反對,認為"天下未定,今伐諸侯,是離狷戶、絕桑梓也"。秦昭王聽從了太後的智謀,進而避免了國力的白白消耗。
當然,親情與國家理性考量之間,女性也常常處于沖突煎熬之中。《戰國策·秦策一》中記載了趙姬的一段佳話。當年秦武安君為逃避惠王之圍攻,攜妻子趙姬投奔魏國。趙姬原本情同骨肉,處處為丈夫着想。但當她得知秦惠王意欲"納趙姬為續耆老之姻締好",她毅然主張将自己贈予秦惠王,避免引發秦魏戰争。可見她雖有丈夫之愛,但當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時,理性戰勝了感性。
不難看出,在那個家國無序的年代,女性不僅在權謀算計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多的是她們在親情與國家之間尋求平衡,展現出獨特的母愛力量和睿智智慧。她們或以慈愛突破困局,或以遠見維護國運,甚至在家國沖突之間做出艱難抉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擔當和責任。
五. 獨當一面:先驅女性的嶄露頭角
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動蕩年代,除了權謀算計和展現家國情懷的女性形象之外,還出現了一些獨當一面、先驅性質的女性人物,她們的出現無疑标志着女性社會地位的轉變。
《左傳·成公十五年》有一段頗為生動的記載:吳國分裂期間,有一婦人名夢佚帥引發了兵變,号召臣民們推翻了梁孝王,使得吳國得以重新統一。雖然她最後被梁王所殺,但她率先展現出女性獨立自主的一面,成為了當時極為罕見的女性領袖形象。
除了呈現在軍事領域,一些女性也在外交場合初現獨當一面的風采。據《戰國策·秦策一》所載,當年趙姬為避免秦魏戰争爆發,主動提出将自己贈與秦惠王,作為締結盟約的象征。她的遠見卓識和勇于擔當,不啻于一位老練的外交家。
在文化藝術領域,同樣也閃現出女性的獨立個性。《列女傳·佚佳人》中記載了一位名叫顔徽的女詩人,當時她的詩才震驚文壇,受到很多達官貴人的賞識。雖然她最終遭到了诽謗陷害,但她用詩詞書寫自己獨立的人生,成為當時少有的女詩人,展現出新興女性文化氣質的獨特一面。
雖然這些先驅女性的數量并不多,但她們的出現标志着女性社會地位和形象正在發生轉變。她們獨當一面、勇于追求自我價值,在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展現出獨特風采,突破了傳統社會對女性的刻闆印象,為後世女性走向獨立播下了種子。這無疑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一個重要方面。